1938年年初,日本政府與真正指揮日軍作戰的參謀本部發生了分歧。以首相近衛文麿為代表的內閣希望立刻發動武漢會戰,奪取中國的戰時實際首都。但是,以石原莞爾為代表的參謀本部則希望在充分做好兵員整訓和戰備物資儲備之後,於1939年年中再發動軍事行動。
然而,就在日軍大本營為何時攻打武漢而爭吵不休時,日軍華北方面軍卻先斬後奏,一路南下引爆徐州會戰。徐州是中國兩大鐵路動脈津浦線和隴海線的交匯點。日軍如果拿下徐州,就能打通津浦路,然後沿隴海路西上,切斷平漢線,一舉拿下武漢。因此,徐州一戰,不僅關係武漢安危,更牽動全國的戰局。李宗仁率領六十萬中國軍隊與日軍二十餘萬兵力激戰徐州。
1938年4月7日,一條驚人的訊息像驚雷在空中炸響。中國軍隊於臺兒莊地區重創日軍精銳,殲敵一萬餘人。臺兒莊大捷成為繼平型關大捷之後,中國軍隊在對日作戰中取得的最大勝利。臺兒莊大捷的訊息傳來,舉國沸騰。
為慶祝臺兒莊大捷,武漢市民而自發組織的盛大遊行。這場勝利也讓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得到了極大的鼓舞。
就在中國人民沉浸在狂喜之中時,日軍慘敗的訊息也在第一時間傳回了國內,引發日本朝野震動。日軍大本營覺得顏面盡失,前線將士更加惱羞成怒。他們瘋狂地叫囂,要與中國軍隊決一死戰。武漢一戰,已是箭在弦上。
1938年5月19日,蔣介石在湖北省圖書館的地下室,召開了武漢保衛戰戰爭佈置的最後一次重要會議。“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的戰略思想,經過半年的籌劃與設計,在這裡最終定型。
何為“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因為武漢三鎮被長江阻隔,城內外遍佈湖泊,無法構築完整堅固的防禦工事,而且近郊也是無險可據。因此,武漢完全就是一個易攻難守的城市。但是,武漢以北是綿延的大別山脈,南面則是幕阜山脈,而武漢以東又有長江天險和大片的鄱陽湖區。這些高山、河流與湖泊恰恰是不利於日軍發揮機械化優勢的地方。因此,真正的武漢保衛戰,戰場不在武漢,而是在武漢的外圍,甚至是千里之外,在地形地貌對中國軍隊有利的地方。
當時,由周恩來、郭沫若等擔任重要職務的國民黨軍委會政治部,承擔著全國的政治宣傳工作。在他們的組織領導下,一場如火如荼的“保衛大武漢”運動迅速席捲全國。
1938年6月,武漢會戰正式爆發。日軍先後調集9個步兵師團,總計35萬餘人投入華中戰場。而中國軍隊則以123個師,共計110餘萬軍隊抗擊日軍。中日之間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傷亡最多的一次空前大血戰,就此展開。
欲知保衛大武漢更多詳情,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明天我們繼續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