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解放軍部隊各個軍的發展故事,例如23軍、39軍、54軍等等。今天,我們聊聊16軍。16軍屬於瀋陽軍區的主力軍之一,從1958年開始,截至2003年之前,16軍一直駐紮在吉林省會長春市。那麼,16軍為何長期駐紮在長春市呢?今天,我們就聊聊16軍的歷史和長春市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聊聊16軍的光榮歷史,16軍是一支歷史非常悠久的老部隊。截至解放戰爭的末期,解放軍4大野戰軍和華北野戰部隊,總計下轄55個縱隊。進入1949年以後,在正規化建設的過程中,55個縱隊加上其他的部隊,總計改編為67個軍。其中,16軍的前身是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簡稱為中野1縱,屬於中野的主力縱隊之一,司令員為著名的楊勇將軍。
在解放戰爭中,1縱轉戰中原各地,堪稱是戰功赫赫。先後參加了宛西戰役、確山戰役、豫東戰役、鄭州戰役等一系列戰役,在千里挺進大別山的過程中,中野1縱取得了鄆城大捷。中野領導給1縱的嘉獎中稱讚:“收復鄆城,創造了一個縱隊單獨攻堅和殲敵兩個旅的先例,奪取了大反攻中第一個光榮的勝利。”在淮海戰役中,中野1縱承擔了圍殲敵軍12兵團的重要任務。
1949年春天,各個縱隊改編為軍以後,中野1縱的大部分部隊,改編為第二野戰軍第16軍,由尹先炳擔任第16軍軍長。還有一部分部隊,改編為第二野戰軍第18軍,張國華將軍擔任軍長。所以說,第16軍和第18軍屬於標準的兄弟部隊,歷史淵源都出自於中野1縱。改編之後,包括16軍、18軍在內的第二野戰軍各個部隊,繼續南下。
16軍南下以後,先後參加了渡江戰役、貴陽戰役、成都戰役等諸多戰役,取得了一系列的戰果。時間進入了1950年,隨著大規模戰爭的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的階段。此時,16軍駐紮在貴州省境內。鑑於貴州省部分地區土匪割據的問題,16軍官兵們隨即投入了肅清貴州西部土匪的戰鬥。土匪們的戰鬥力很有限,根本不是正規軍的對手。
歷經幾個月的努力,貴州境內的土匪被基本肅清。與此同時,16軍的官兵們也積極投入地方建設工作,在貴州省地形複雜的情況下,積極幫助各地修建道路、建設梯田等等。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6軍的部分部隊,陸續開赴前線。請注意,是一部分部隊。1953年1月,16軍整建制開赴前線。在抗美援朝戰爭中,16軍裝備了一系列先進裝備,例如火箭炮。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以後,志願軍各個部隊,開始陸續撤回國內。1958年4月,16軍撤回國內以後,沒有返回貴州省,而是部署到了吉林省長春市。當時,46軍駐紮在吉林省吉林市,2個軍隸屬於瀋陽軍區。說到軍區,我們就必須聊聊我國的軍區變化。因為了解各個軍區的變化以後,對於各個軍的調動會更加直觀。
在建國初期,我國設立了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西南軍區、西北軍區。從6個軍區的管轄範圍來看,基本上對應了當時的6個地方局。例如西北局、東北局等等,管轄範圍基本上是重合的。進入50年代以後,隨著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發展經濟的階段。與此同時,解放軍各個部隊進入了正規化建設的工作。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原來6個軍區的劃分,從各個方面來說並不合適。因此,1955年,6大軍區被撤銷。同一年,設立了12個軍區。鑑於實際需要,1956年,又設立了福州軍區。截至這個時候,我國13個軍區的區劃形成,分別是:瀋陽軍區、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昆明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內蒙古軍區、西藏軍區、福州軍區。
每個軍區的管轄範圍並不大,大體上兩三個省。其實,瀋陽軍區的情況最特殊。瀋陽軍區由50年代前期的東北軍區改編而來,管轄範圍基本上沒有變化,仍然是東北三省。但從50年代中期開始,在各個軍區中,瀋陽軍區承擔的任務最重。每個軍區的任務和目標方向不同,各個軍區駐紮的部隊數量,自然也有很大的不同。
當時,瀋陽軍區駐紮了16軍、23軍、38軍、39軍、40軍、46軍、64軍等一系列主力部隊。其中,38軍、39軍等幾個軍,在全軍都屬於王牌部隊,綜合戰鬥力非常強。至於16軍,長期駐紮在長春市。那麼,16軍為何長期駐紮吉林省長春市呢?首先,作為吉林省的省會城市,長春市也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經濟發展、城區建設完善。
在建國初期,長春市曾經被臨時提升為直轄市,成為當時10多個直轄市之一。直到50年代前期,才重新降級為副省級城市。第二,長春市是我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城市之一、東北重鎮之一。50年代的156個重要專案中,總計有11個專案設立在吉林省。其中,第一汽車廠設立在長春市。當時,長春市是我國最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沒有之一。
長春第一汽車廠生產的解放牌大卡車,成批次生產以後,迅速裝備到了解放軍部隊和其他生產建設部門。第三,東北地區的鐵路網路,相對比較完善。長春市屬於東北地區的鐵路樞紐之一,16軍駐紮在長春市,依靠完善的鐵路網路。無論是北上黑龍江,還是南下遼寧,都是非常方便的。從16軍的實際任務來說,確實有北上、南下的可能。
尤其是進入60年代後期以後,我國北方的防禦壓力明顯增加。北方目標陸陸續續部署了50多個坦克師和機械化步兵師,號稱“屯兵百萬。”各個部隊的突擊能力和整體實力都很強,我國從東北到西北,北方各個軍區的壓力很大。當時,駐紮在長春市的16軍,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北上黑龍江,增援駐紮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23軍。
1976年7月,河北省唐山市發生了里氏7.8級強烈地震。當時,總計有12萬解放軍官兵,投入了抗震救災的工作。其中,16軍的部分部隊接到命令以後,一方面迅速集結部隊,另一方面迅速制定行軍路線,並且積極抗震救災所需要的的各種工具和器材。廣大官兵不畏艱辛,從廢墟中搶救被困群眾。災區的生活物資有限,官兵們寧可自己餓肚子,把節省下來的糧食,分給了受災群眾。
搶救受災群眾必須爭分奪秒,官兵們的體力消耗非常大。有的戰士吃飯時,手裡拿了個饅頭,剛咬上一口,倒頭就睡著了,嘴裡還含著饅頭。幾十天以後,官兵們完成任務、撤離災區的時候,馬路兩側擠滿了早早等著的群眾,抬眼望去盡是綿延不斷的歡送人群,他們手裡拿著籃子、碗、水壺,拿著水果、雞蛋,甚至是省下來的救災食品……
一位曾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軍旅作家這樣寫道:“在抗震救災的日日夜夜,解放軍給了這座城市依賴、信心。那絕望裡的救援,細緻入微的呵護,已成為永遠不滅的記憶,解放軍留在唐山的身影,成為這座再生的城市心靈檔案裡留存的最動人的景象。”
1985年,隨著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鑑於當時的實際需要。我國做出了裁軍100萬的決定,同時,對原來11個軍區進行了全面調整。在此期間,武漢軍區、福州軍區、昆明軍區等4個軍區被撤銷。為何是11個軍區呢?因為在60年代後期,內蒙古軍區、西藏軍區已經被撤銷,降級為副軍區級。與此同時,當時35個軍中,有11個軍被撤銷。
總計裁撤了軍級以上單位31個,撤銷師、團級單位4054個。在這一輪的裁軍過程中,16軍改編為第16集團軍,仍然駐紮在吉林省長春市以及周邊地市。隨著部隊全面發展的需要,1998年、2003年,我國又進行了兩次規模比較大的裁軍。2003年的裁軍中,駐紮在哈爾濱市的23軍被撤銷。在此之後,16軍的駐地和下轄部隊,出現了一定的調整。
關於我國各個軍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