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結束後,上海被迫對外開放,隨後又開闢了租界,使得闖蕩上海灘的“洋麵孔”如過江之鯽,內外商貿熙熙攘攘,盛極一時。20世紀初葉,西方列強麾下的銀行緊隨其政府的“炮擊政策”,在中國派設機構,並大肆發行紙幣,企圖操縱一國之命脈。
“四行倉庫”的班底
蓋起了“遠東第一高樓”
面對外資銀行搶灘登陸,夾縫中求生存的華資銀行審時度勢,發奮圖強,憑藉著商業稟賦、金融智慧與經營膽識,在舊秩序冰消瓦解而新秩序尚未構建的亂世關頭,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閃展騰挪”的業務招數及優勢。
提及當年將銀行總部陸續遷至上海的“北四行”,讀者或許不明所以,但若說起大名鼎鼎的“四行倉庫”,必然無人不知。原來蘇州河畔這棟有著光榮印記的“堅固城堡”,是由當年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於1932年築造的。這幢先前承載銀行倉儲業務的龐然建築,五年之後不意成為淞滬會戰“八百孤軍”誓死固守的最後陣地。
巧得很,這幾家銀行的掌門人,大多有赴日留學的經歷:鹽業銀行總經理吳鼎昌、金城銀行總經理周作民、大陸銀行總經理談荔孫,年輕時期先後東渡扶桑攻讀財經專業,而中南銀行總經理胡筆江雖未東渡,卻視野開闊、左右逢源,堪稱民國銀行圈的一匹“黑馬”。而四位“金融大咖”中的靈魂人物,當推“跨界聞人”吳鼎昌,此君善治善能,揮斥八極,極具號召力。
儲蓄,乃銀行生存之本。昔時的有獎儲蓄,盛極一時,但包括外資銀行在內的大多數銀行在玩文字遊戲,真能中獎的儲戶寥若晨星,久而久之,民眾興味索然。為此,1923年,四行“主心骨”吳鼎昌提議設立四行儲蓄會:“今欲矯正社會之流弊,亟應有信用資產相當之團體出而負起責任,提倡正當之儲蓄,擬聯合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行設立儲蓄會,作為獨立組合,不以牟利為目的,而提倡人民正當儲蓄並運用儲金於確實事業為宗旨。”
這個儲蓄會的“頂層設計”,充滿了創新思維:四家銀行各出資25萬元作為基本儲金,保本保息,如有盈餘便按一定比例給儲戶分紅,如盈利不敷利息,則由四家銀行補足。“鳳毛麟角”一下子變成“陽光普照”,儲蓄會一炮走紅,名聲遠播,儲戶趨之若鶩。以往上海灘只有中國人存錢到外資銀行,這下可好,竟有不少黃頭髮藍眼睛的老外捧著鈔票擠進中國的儲蓄機構,稀奇,稀奇,真稀奇!至1934年,四行儲蓄會的存款總額攀升至9223萬元,在滬上金融同業一枝獨秀。
票子多了,就想到蓋房子。在吳鼎昌的盤算裡,儲蓄會資金充沛,除了可在黃金、外匯、股票、債券等領域玩一把,其時申城地價猛漲,爐火正旺,投資房地產亦是包賺不賠的選擇。更何況,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本身就是“彈眼落睛”的品牌形象,“在通商巨埠有相當房地產業”,可令儲戶安心落意,近悅遠來。
一不做二不休,1930年,四行儲蓄會相中市中心跑馬廳對面派克路(今黃河路)上的一塊地皮,斥巨資45萬兩白銀購入,又請匈牙利籍知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建築高度超過當年上海最高的華懋公寓,建成了被市民戲稱為“抬頭掉帽子”的地標性樓宇——四行大廈,亦即後來聞名遐邇的國際飯店。“遠東第一高樓”落成後不負眾望,氣派非凡,僅是地下保險庫裝置就耗資16萬元,在上海灘燃放了一枚“大炮仗”,吸引了一大批高階儲戶,“北四行”躍居為全國儲蓄 “金牌狀元”。
“娘子軍”領銜
女子銀行開門揖客
藝匠常謂“一招鮮,吃遍天”。形形色色的儲蓄銀行陣營中,亦有不少創辦人搜腸刮肚,獨闢蹊徑,每每以與眾不同的服務特色異軍突起,倒也獲取“鮮”聲奪人的攬客效應。
在業界獨樹一幟的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作為近代女性追求解放和獨立的產物,於男性銀行家龍爭虎戰的金融角逐中始終屹立不倒,生存長達30餘年,不能不說是個奇蹟。早在民國初年,就有女性學者在報章上發表創設“女子銀行”的想法:“二萬萬女子以平均每人有銀二兩,九百萬人,平均每人有金二兩,積金一千八百萬兩……以此巨資,為女子國民銀行之資本,其偉大足冠全球,以之貸諸政府,外足以清償外債,內足以資建設……”當時中國有“四萬萬國民”之說,女性潛在客戶無疑佔了“半邊天”。
1924年,近代上海唯一一家以“女子”命名的銀行於南京路480號翩然登臺,一亮相即被賦予了“提倡女子職業、號召女子儲蓄、經濟獨立”及“提高女子經濟地位”的使命。頭一天開張志喜,既吸睛,又吸金,各界名流如過江之鯽,川流不息,關門送客後算盤一撥動,收儲額高達50餘萬元,“女性經濟”果真引起共鳴!
雲想衣裳花想“融”。既曰女子銀行,很多儲蓄產品勢必注重發揮性別優勢,遵照女性客戶群體的需求量體裁衣,度身打造。譬如,設計推出契合女性生活特點的儲蓄種類,輔助職業女性進行私人財產管理,提供珠寶首飾寄存保管服務,駐紮女子學校設立儲蓄分部,還特意選擇一些婦女類雜誌刊登銀行廣告。不過,儘管廣告裡宣稱“為女子服務社會之唯一金融機關”,但無論是經營管理還是接待物件方面,都講求男女協同,並不排斥男性。
女同胞辦銀行,自有與生俱來的細膩與精明。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創辦史上,有幾位女性銀行家不得不提:首任董事長譚惠然,上海先施公司總經理歐彬的夫人,曾輔佐其夫叱吒商界多年,經營管理經驗甚為豐富;首任總經理嚴叔和,早在1915年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初創時就被聘為該行婦女部主任,執掌女子儲蓄銀行後推行穩健經營策略,腳踏實地,步步為營,頑強地挺過了艱難的抗戰時期和金融崩潰的內戰時期,基本保持了連年“晴到多雲”的盈利氣象;自1932年起擔任董事、副總經理的商界才女張幼儀,乃詩人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與徐志摩離婚後投身實業,10多年間運用其人脈資源和商業才智,措置裕如,為女子儲蓄銀行興盛立下汗馬功勞。
銀行家“真會玩”
靠山吃山創立“跨界”旅行社
1915年6月2日,一個名叫陳光甫的人,在黃浦江畔一幢老式洋樓裡創辦了一家“迷你”銀行,取名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對外宣稱額定資本10萬元,開張時員工屈指可數,才七八個人,這在外資銀行群雄並起的上海灘,實在算微不足道的“矮矬窮”。陳光甫出任總經理,兼營業、拉存款、跑工廠、搞放款,晚上回到銀行還要為青年行員開班培訓。因此,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亮相首秀,就被坊間稱為“小小銀行”。
銀行雖小,抱負卻大。陳光甫的精明與高明,註定了這家“小字輩”銀行在申城金融大戲裡,不會甘心充當“路人甲”的角色。於是連臺好戲競相上演:一元開戶、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付息、禮券儲金、教育儲金、通知存款、旅行支票、代收水電費……這些金融服務專案,在當時的中國金融業戛戛獨造,極富創新精神。
就說“一元開戶”,起初業內人士並不看好,認為這種辛辛苦苦的“蔥姜生意”,不是銀行聚散資金的發展“正道”,只不過是陳光甫在“作秀”罷了。一日,有人踏進寧波路9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櫃檯上放下一百塊銀元,要求櫃員開一百個存摺,每個存入一元。櫃員聽後覺得客戶明顯來搗亂,準備將此人轟出門。陳光甫知道後,示意櫃員照常辦理,而且態度更熱情、服務更周到,讓對方無話可說,自討沒趣。這件事經過“吃瓜群眾”口口相傳,使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市面上名聲大噪,民眾用腳投票,紛紛把鈔票存進了這家銀行。
銀行也開旅行社?說起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曾投資過多種行業,旅行社、保險公司、鐵路、飯店旅館等等,其中尤以中國旅行社影響最大。1923年8月,中國旅行社前身——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旅行部正式成立。陳光甫辦旅行部的初衷,並非為了遊山玩水,而是期望對抗洋人旅行社,“不蒸饅頭爭口氣”。所以,他要求員工“既為社會服務,即無利亦須為之”。旅行部運營初期,服務專案頗多,諸如代售國內外火車、輪船票,預定艙位,代辦出國手續,運輸行李,發兌旅行支票,設立景點招待所,創辦旅遊雜誌之類。這些業務處理煩瑣,利潤微薄,甚至純屬義務,為洋商旅行社所不屑。
“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塌炕”。很快,依仗陳光甫銳意創新“真會玩”的膽識與謀略,“小小銀行”拳打腳踢,銳不可當,業務迅速發展,躍居20世紀30年代中國最大的私營銀行。
“炒金大王”斷舍離
“金”盆洗手辦銀行精準扶農
彼時上海灘有一位傳奇人物,從金店學徒躍升為“炒金大王”,經過一番神不知鬼不覺的操作,居然從日本人存放在申城的黃金儲備裡“虎口奪食”,令其直接損失6000餘萬日元,急得日本人罵娘,無奈之下退出了金本位制度。記住了,這位“巧取豪奪軋金子”的高手名叫王伯元。
小小年紀,王伯元就從蘇州來到上海,在震豐永金號學生意。金號做的是黃金生意,賺的是一進一出的行情差價,因此報價是關鍵。每家金號如何報價,純屬商業秘密。腦筋活絡的王伯元在師傅身旁觀察多時,發現當著顧客面用算盤“噼噼啪啪”一打,難免會洩漏底細,於是琢磨出一套心算訣竅,竟比老賬房的珠算還快,被坊間視為“速算神童”。
1921年新年的鐘聲猶響耳畔,王伯元自立門戶的裕發永金號開張了。一戰結束,經濟回暖,很多人對黃金走勢看空,金價一路“跌跌不休”。王伯元並不認同,他認為通貨膨脹將是一個時期的常態,金市依然會東山再起。因此,他反其道而行之,調轉槍口做“多頭”,反彈琵琶不走調。冬去春來,國際市場金價陡漲,王伯元“畢其功於一役”大獲全勝,賺了幾百萬銀元,“炒金大王”之雅號名揚海上。
鈔票熱到發燙,王伯元的頭腦倒是格外冷靜。炒金猶如過山車,要麼上天堂,要麼入地獄,終究不是賺錢的穩妥之道,由此,“金”盆洗手開辦一家銀行的念頭油然而生。1929年暮春,王伯元斥資改組的中國墾業銀行,在上海寧波路興仁裡掀開了紅蓋頭。
接手這家銀行之前,王伯元拿定了主意,經營務必穩字當頭,穩紮穩打。雖說他個人投資額佔墾業銀行總資本的一半以上,但他思忖再三,決計請風格沉穩的“錢業大咖”秦潤卿出山,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自己甘當配角。
為應對外資銀行的“搶逼圍”,墾業銀行除了儲蓄服務靈活多樣,大小客戶來者不拒,尤其為人稱道的是信託業務,針對當時新棉上市遭遇花行大幅壓價,棉農只得暫存貨物待價而沽卻無法調轉頭寸的狀況,王伯元掏出20萬元,聯合恆大紗廠在浦東興建了10餘座倉庫,專門辦理棉農的棉花抵押放款。棉農把新棉存進倉庫,伺棉價上揚時出售,銀行則以存單貸款,棉農手頭有了採購下季種子肥料的款項。由於倉庫收取少量租金,貸款利息也低於工商放款,深得棉農青睞,此項業務額每年達到五六十萬元。
墾業銀行鄰近的幾條小馬路上,王伯元參與投資的十數家中小銀行及商貿公司星羅棋佈,“扎堆”迎客。他十分熱衷公益教育事業,在上海資助復旦大學、南洋中學、蒙藏學校、抗戰遺族學校等教育機構,設立“伯元獎學金”,更懷桑梓之情,至故鄉捐資創立植本小學,不論貧富,吸收鄉間孩童入學。
欄目主編:黃瑋 文字編輯:許雲倩 題圖來源:照片由作者提供,題圖為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營業廳
來源:作者:黃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