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流行對中原王朝和親的批判,認為和親就是中原王朝送女人給少民換取太平日子,是民族的屈辱史。
和親真的就這麼一無是處嗎?
曹老闆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廣告詞: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出自《短歌行》)。
可能大家聽到這句話,腦子裡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都是李太白的另一句名言:借酒消愁愁更愁(出自《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不知,人妻曹與李劍仙在陰曹地府裡見面時,會不會因為這兩句話槓上。不過,曹老闆多半會這麼跟李太白解釋,吾所說的解憂可是真的能解憂,她可是解了我家大漢朝的百年之憂啊。
那麼,曹老闆甚是欽慕的,這名名喚解憂的女子又是何方神聖呢?她是怎麼解了漢朝百年之憂的呢?
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某個陰沉沉的下午,正在未央宮漸臺欣賞歌舞的漢武帝,隨意瞅了幾眼小黃門遞上的奏章,便丟回了放置奏章的托盤裡。
然後,他淡然地說了句:“準。”
對於捧著奏章轉身離去的小黃門,漢武帝沒有再多瞥一眼。眼前全帝國海選出的身材玲瓏姿容絕色的舞姬們,所獻上的鶯歌燕舞並不沒能緩解漢武帝心中的憂思,哪怕是一絲一毫。
漢武帝突然轉頭看著滿是陰霾的北方天空,喟嘆道:“去病啊,你怎麼走得這麼早啊。”
史實與我們一般人認為的,漢武帝將匈奴吊起來打併不相同。其實漢武帝時期漢軍對匈奴的大規模作戰,勝負基本上是五五開。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軍十萬鐵騎遠征朔漠,這是一場彪炳中華史冊的大勝仗,是中原農耕民族對北方遊牧民族規模空前的最早的大遠征。
這一戰是漢武帝時期漢朝對匈奴一些系列反擊戰的光輝頂點,也是漢武帝對匈奴用兵的最後輝煌。隨著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病逝,漢朝對匈奴作戰進入了一段黑暗時期。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浚稽將軍趙破奴所率兩萬漢軍在塞外被匈奴合圍,最終漢軍全軍覆沒,趙破奴被生擒。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所部五千人馬被匈奴主力合圍,漢軍全軍覆沒李陵被俘,結果司馬遷替李陵說話還被漢武帝給宮了。(說來有趣,李陵全軍覆滅的地方正是浚稽山。)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至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對匈奴連戰連殆。
徵和三年(公元前90),李廣利大敗給了匈奴,漢軍7萬大軍損失殆盡,李廣利向匈奴投降。
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的漢武帝這時還只遇到了趙破奴之敗,但是漢軍對匈奴不利的態勢已經顯露端倪。匈奴自從漠北之戰後不再與漢朝硬槓,發現漢軍大軍出塞,匈奴便主動後撤引誘漢軍深入,然後集中兵力圍殲深入的漢軍。
趙破奴的失敗還有讓漢武帝警醒,他依舊堅持大軍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決戰的傳統做法。但是,面對匈奴走為上主動避戰的戰術,加之漢軍沒有了像是衛霍這樣的優秀將領,漢軍連連敗績。
終於,感到累了的漢武帝在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頒佈了《輪臺詔》,改變原本主動出擊掃漠北風煙的國策,回到了文景時代修養生息的老路上。
漢朝的改弦更張,使得匈奴有了喘息的機會,匈奴避開強大的漢朝將重點轉向了遼東和西域,重新壓服了周邊各個少數民族,匈奴一時有了重興的趨勢。
漢武帝一生致力於解決匈奴問題,可在他人生的後半段卻連遭敗績,最終他帶著不甘撒手人寰。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公元前101年那份他一點也沒放在心上的奏章,竟然會成了漢匈問題的終結。
漢朝從高祖劉邦時期就一直對少民採取和親制度,而在白登之辱後不得不進行的漢朝和親制度,自然是備受今時網上的批評。雖說漢朝和親的女子們一般都是宗室罪女,甚至像是王昭君這樣的,根本不是宗室女的宮女抓包頂替的,可送女人給別人怎麼地也不是啥有面子的事。
而漢武帝在公元前101年批准的那份奏章,正是和親的奏章。
和親的物件不是匈奴而是烏孫。
烏孫在伊犁河谷遊牧,扼守著絲綢之路進入中亞的大門,而且烏孫實力強大有騎兵數萬之眾。
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開始瞭解到了這個處於匈奴西南翼的烏孫部。漢武帝為了拉攏烏孫,便封宗室江都易王劉建之女細君為公主,遠嫁烏孫昆莫(昆莫為烏孫之王的稱號)獵驕靡。獵驕靡在娶大漢公主的同時,另外還娶了匈奴貴族之女為夫人,他以匈奴夫人為左夫人,以漢朝夫人為右夫人,烏孫在漢匈之間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獵驕靡死後,烏孫繼承他位置的是獵驕靡的孫子軍須靡。按照少民的當時習慣,軍須靡續娶了匈奴夫人和細君為左右夫人。
細君的父親江都易王劉建是因為涉嫌叛亂而自殺的,細君等劉建的女眷受此牽連,都被關進了掖庭。雖然在漢武帝看來,把細君封公主風光嫁往塞外是大恩典,但是細君自己本身可不這麼認為。
被漢武帝送去烏孫的細君對於遠嫁烏孫十分反感,在烏孫天天以淚洗面,她的這種態度自然使得烏孫昆莫們對她態度冷淡,匈奴夫人在烏孫得勢。但是漢朝對匈奴的一連串勝仗,使得烏孫不敢在明面上倒向匈奴。
公元前100年細君公主一病不起,終於擺脫了她不願擔當的角色飛昇天國。烏孫的昆莫軍須靡便向漢朝上書,請求漢朝安排續絃再另派一個‘公主’到烏孫。掖庭裡宗室罪王之女有的是,養著她們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這種時候準備的,於是很快便選定了七國之亂主謀之一楚王劉戊的孫女前去補缺。
七國之亂已經遠在公元前154年,這個楚王劉戊的孫女此時年僅19歲,所以她從出生時就是待罪之身被圈禁於掖庭之中。
她的名字史書記載為劉解憂,這個名字應該是確定她做為遠嫁烏孫人選後,漢廷才給她取的吧。誰也沒想到的是,劉解憂這個一直被圈禁在掖庭裡的女子,真的將這個寓意很好的名字變得實至名歸了。
解憂公主嫁到烏孫後應該並不久,烏孫昆莫軍須靡便死了。軍須靡的堂弟翁歸靡繼位為新的烏孫昆莫,他按規矩又續娶了匈奴夫人和解憂為左右夫人。
在翁歸靡成為昆莫後,解憂公主得到了寵愛地位大為提高。想想也是,這會匈奴夫人已經歷侍三代昆莫,早已經人老色衰,而解憂公主正是雙十年華花兒最豔麗的時候。翁歸靡史稱肥王,可見他有多胖了。可是解憂公主卻把這麼一個肥佬哄得服服帖帖的,可見解憂公主很能忍也很有些手段。
而且,解憂不是細君,她一直牢記著自己揹負的使命。於是在解憂的不斷枕頭風攻勢下,翁歸靡越來越偏愛解憂,自然地烏孫也跟著越來越倒向了漢朝。
烏孫的變化使得匈奴對烏孫越來越猜忌,最終導致兩國兵戎相見。
公元前74年,匈奴聯合車師國對烏孫發起了進攻,在解憂的勸導下翁歸靡沒對匈奴服軟,而是向漢朝請求了援軍。
烏孫祖上與匈奴的關係缺乏史料不得而知,但是兩族自冒頓單于時就有合作關係。這裡說一個歷史真相,匈奴的組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被蒙恬趕去塞外的是匈奴王國,而跟漢朝對峙的是匈奴帝國。匈奴帝國是多個民族組成的,匈奴族在匈奴帝國時已經融合了多個民族,烏孫祖先的一部分無疑也是匈奴帝國的組成部分。
翁歸靡向漢朝求援,意味著與匈奴血脈相連的烏孫與匈奴割席斷交了,而促成這一轉變的最大功臣,無疑是解憂公主。烏孫與匈奴反目,無疑是斬斷了匈奴的一條右臂。但是,由於剛好在此時漢昭帝駕崩,所以漢朝並沒有派兵支援烏孫。
可是匈奴的進攻,烏孫憑自己就扛了下來,兩軍形成了對峙。由此也可見,烏孫的實力是何等的強橫,也可以看出匈奴的虛弱。
新繼位的漢宣帝(也就是故劍情深那位)在看到了烏孫的求援信後,於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正月大舉出兵北伐匈奴。這一次漢宣帝調集了16萬餘騎兵,是漢朝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北伐塞外。
不過,漢宣帝這次雖然出兵眾多(這時應該是霍光在主持朝政),但是雷聲大雨點小。漢軍出塞普遍並不遠,戰果也很有限,僅僅斬俘了匈奴3000餘人。顯然漢朝這一次北伐只是虛張聲勢,為的是堅定烏孫對抗匈奴的決心。
不過,漢軍的這次大規模塞外‘演習’還是使得匈奴破膽,於是匈奴選擇了打包行裝退回草原。本來這事應該就這麼結束了,但是這會在烏孫昆莫的翁歸靡身邊不但有解憂公主吹枕頭風,還有漢朝外交大師常惠。
在解憂公主的柔情蜜語和常惠的雞湯灌注下,翁歸靡毅然決然地出兵追殺撤兵的匈奴。猝不及防的匈奴被烏孫打得大敗虧輸,此戰烏孫俘斬匈奴名王犁汙都尉以下近4萬人,獲牲畜70餘萬頭,匈奴遭受了漢武帝漠北之戰以來最大的慘敗。
輸給百年小弟烏孫後掛不住臉的匈奴,在公元前72年冬盡起主力捲土重來,誓要一雪前恥。然而,匈奴自漠北之戰後的國運這一次終於用完了,不期而遇地漫天風雪將匈奴帝國最後的骨血消耗殆盡,牲畜在風雪中紛紛倒斃,匈奴大軍生還者十不存一。
匈奴帝國完了,縱橫大漠草原百餘年的煌煌匈奴帝國,從此以後成為了一條落水狗。
不用漢朝動手,丁零北攻,烏桓入東,烏孫擊西,原來的一眾小弟個個恨不得,從原來的老大哥匈奴身上多咬下一塊肉來。被四面圍攻的匈奴內部也變得不穩起來,而翁歸靡這時也在解憂公主的鼓動下,也進一步倒向了漢朝。
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翁歸靡上書,“願以漢外孫元貴靡(解憂公主之子)為嗣,得令復尚漢公主,結婚重親,叛絕匈奴”。
烏孫公開倒向了漢朝,這使得漢朝與匈奴爭奪,扼守中原進入西域通道的車師國的爭鋒中處在了優勢地位。隨著匈奴左部的日逐王部降漢,匈奴的附庸車師隨即被漢軍征服。漢宣帝在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設立了西域都護府,長官都護負責管理西域事務,漢朝正式取代匈奴帝國統領西域。
明明是自己打敗了匈奴卻讓漢朝摘了桃子,漢軍控制車師的做法引起了烏孫貴族們的不滿和驚恐。他們深怕漢軍深入西域後就會將手伸向烏孫,所以在公元前60年翁歸靡病逝後,他們共同推舉了軍須靡之子泥靡(史稱狂王)繼承昆彌之位。
泥靡繼位後烏孫再次轉向了匈奴,解除了與漢朝的聯盟關係。解憂公主遂與漢朝使者魏如意、任昌合謀,計劃刺殺泥靡奪取烏孫大權。
這一次刺殺行動雖然以失敗告終,卻成功引發了烏孫的內亂。
內亂中翁歸靡與匈奴夫人所生之子烏就屠發動叛亂弒殺了泥靡,漢朝立即藉口此事出兵烏孫。烏就屠當然不肯就範,眼見烏孫與漢朝之間就要開戰。這時解憂公主再次出來力挽狂瀾,她向漢朝使臣推薦曾為她侍女的,烏孫右大將之妻馮嫽為使勸降烏就屠。
著名女政治家馮嫽就此登上歷史舞臺,她不辱使命成功勸降了烏就屠。
但是烏就屠不甘位於解憂公主長子元貴靡之下,於是漢宣帝就坡下驢藉機分裂了烏孫,他將烏孫10餘萬戶一分為二,以解憂公主長子元貴靡為大昆彌領6萬戶,以烏就屠為小昆彌領4萬戶。
就此,烏孫正式成為了西漢的屬國,整個西域第一次臣服在了中原王朝腳下。
解憂公主的所作所為對漢朝是有大貢獻的,可她真的對不起寵愛她的翁歸靡啊,直接導致了烏孫的分裂。
漢朝臣服了整個西域威震天下,而另一邊的匈奴帝國卻已經窮途末路。
公元前58年,風雨飄搖的匈奴帝國發生了“五單于爭位”的大內亂。
公元前54年,自相殘殺的匈奴民族正式分裂為了南北匈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向漢稱臣,南匈奴成為了漢朝防備北匈奴的屏障。自此蒙古高原歷史上的第一個草原帝國——匈奴帝國,正式宣告滅亡了,漢匈帝國之爭以漢朝全面勝利告終。
當然後世還有一個插曲,公元前316年一直給漢朝當僱傭兵的南匈奴騎兵開入了長安,西晉宣告滅亡。煊赫的匈奴沒能辦到的事情,居然被它的不肖子孫們給辦到了。
閒話不多扯了繼續正文,公元前51年元貴靡病逝,其子星靡繼位為大昆彌。眼看著孫子都已經登位了,已入古稀之年的解憂公主心中不由泛起鄉愁,她上書漢宣帝“年老土思,願得為骸骨,葬漢地”。
在得到漢宣帝的准許後,解憂公主終於葉落歸根,帶著孫子和孫女三人,回到了她魂牽夢繞闊別了半個世紀之久的長安城。
公元前49年,傑出的女政治家解憂公主與世長辭。而與她比肩的傳奇女外交官馮嫽,則還繼續在為漢朝經營西域發光發熱,續寫著她的巾幗傳奇。
解憂與馮嫽本只是漢武帝籠絡烏孫的棋子,可以說漢朝對她們沒什麼恩典,然而她們卻不忘自己身為大漢子民。本只是棋子的她們,巧妙周旋在烏孫歷代昆彌身邊最終轉變為了棋手。這兩位奇女子大大推動了烏孫倒向漢朝的程序,促成了烏孫與匈奴的決戰。尤其是她們的特殊身份,為漢朝安撫西域各國,瓦解匈奴勢力,做出了只有女子才能做出的貢獻。
出為烏孫婦的解憂公主,她為漢朝最終解決匈奴帝國起到了不亞於衛霍的作用,為中華民族開拓西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那些張嘴閉嘴猛批和親的皇漢們,你們又為中華之崛起作出了什麼貢獻呢?
杜康不解憂,巾幗堪大任。鍵盤皆可敲,汗青幾人銘。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援。
對本文感興趣的話,請繼續欣賞史林探秘——中國古代戰爭動輒出兵五十萬的記錄是假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