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有言:“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獨來獨往,不是不合群,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生命行深的必然境界。
到最後,我們都將明白,世界是自己,與他人毫無關係。
很多時候,有的路,只能靠你一個人走;有些事,只能是你一個人做。
越是“獨”的人,越是強大。
獨立,是一個人最大的成熟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說:“靠自己生活,靈魂都是安寧的。”
別人給你的,隨時都能收回,只有你自己的東西,是一直都在的。
任何事情,如果只想著依靠別人,自己不肯獨立向上成長,到頭來只會一無所獲。
當你經濟和精神都獨立後,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時,你才最有底氣,最踏實,最心安。
民國時,和張愛玲齊名的女作家蘇青,就曾在依賴別人的境遇下,失去了自我,釀成了一場悲劇。
她本出身於書香門第,卻因結婚退學,徹底迴歸家庭。
婚後,為了給夫家生一個兒子,她不惜損害自己的身體,連生四胎。
面對丈夫李欽的婚外遇,她也一次又一次妥協退讓。
後來,當蘇青伸手朝上向丈夫要生活費時,李欽對她說:“我是人,你也是人,你問我要錢?”還狠狠地給了她一巴掌。
這一巴掌徹底打醒了她,她毅然選擇了離婚,重新寫作創業,尋求經濟和精神的獨立,自此聲名鵲起。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與其期待別人,不如強大自己。
當你經濟獨立了,你就有足夠的底氣面對人生風雨,活成自己的依靠。
當你精神獨立了,你的內心才會變得強大,將生命中的坎坷踏成陽關大道。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你要活成自己的擺渡人,依靠自己的力量,飛向更高的天空。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清靜經》中有言:“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意思是說,如果能做到清靜獨處,天地的力量就會注入你的生命裡。
真正強大的人,大多遇事向內求,重獨處,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既不隨波逐流,也並非自命不凡,而是拋開一切外界干擾的自我對話,在紛擾繁雜的現實生活裡,迴歸真實的自我。
這是一個人內心強大的標誌,也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清代金石學家張廷濟有一副對聯,寫的是:“朱晦翁半日靜坐,歐陽子方夜讀書。”
朱晦翁,指的是儒學集大成者朱熹,他閒暇無事時,喜歡靜坐半日,在獨處的時光裡,悅納自己的靈魂,洞見自身的澄澈與明亮。
歐陽子,指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他偏愛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讀書,在書中妙悟世間真諦,在安靜中心境澄澈,靈竅自開,找尋最真實的自己。
越是境界非凡的人,越能擁有更優質的獨處能力。
他們熬得住孤獨,經得住寂寞,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默默積攢力量,然後大放光彩。
莊子也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獨處,是精神的減負,是心靈的迴歸,更是靈魂的昇華。
一個人只有獨處的時候,方能撥開迷霧,看清生命的真相,找回內在的力量,遇見更好的自己。
獨行,是一個人最高的自律
國學大師季羨林說:“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
獨行,並非是受到了冷落和疏離,而是不被他人理解。
一個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是知道有時候你只能獨自面對人生的榮辱悲歡。
靜下心,沉住氣,在正確的軌道里自在獨行,是一個人最深的自律。
當代著名作家木心23歲時,被杭州第一高中聘為教師,待遇優良,學生愛戴。
但沒多久,木心就毅然辭職前往莫干山隱居——他想成為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他拋下了繁華都市,在景緻荒涼的莫干山讀書、寫文、作畫,日出而起,日落不息,他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踽踽獨行。
他把自己活成了一支隊伍,所以六年後下山時,才有了無數直達人心的作品,和無數張水墨山水畫。
魯迅先生說:“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獨行,像一把鏡子,能照出一個人的格局。
平庸的人獨行,只會是愈發焦躁不安;而強大的人獨行,卻能沉澱自己,活出真我。
要知道,比起外界的熱鬧和浮華,真正成就一個人的,反而是離群索居自律專注事業的時光。
唯有獨行,才能讓你擯棄瑣碎繁雜,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提升自己的內在和境界,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