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正史《三國志》,它是如何記載的?在《魏書·武帝紀》建安二十四,“孫權遺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
這表示什麼?
其一,孫權出兵討伐劉備,不管是不是需要向漢朝請示,是不是做樣子的,畢竟形式上還是要向漢朝請示,漢朝同意之後,才開戰的。
其二,孫權不管是什麼原因,什麼心態,此刻他還是以漢朝臣子的身份出現的,沒有表現出獨立性。
其三,說明漢朝形式上對孫權還是行使了管轄權,只是管轄權力比較的弱。
其四,孫權的官職還是由漢朝封,這與劉備請求封劉琦是一個意思。
孫權封的是討虜將軍,這是建安五年的事。《吳書·吳主傳》中有記載。
建安二十四年,又封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還派校尉梁寓向朝廷進貢了。參與這件事的,還有都尉徐詳,這件事在另一部書《建康實錄》有記錄。
可見,到建安二十四年,赤壁之後,劉備有事需要上表朝廷,孫權同樣有事也要上表朝廷,天下不就只有一個朝廷嗎?只有一個政府。
只是劉備、孫權自主權稍微大一點。
這樣,國家怎麼會是分裂的呢?
再說,赤壁之戰,確實是放了一把火,但那就是曹操失敗的真正原因嗎?無論是《後漢書》,還是《三國志》不都很明確地寫道,是曹軍中有了傳染病,大多數士兵都死於疾病,大多數士兵失去了戰鬥力。
再看《三國演義》中的表述,建安二十年,也就《第六十八回 甘寧百騎劫曹營 左慈持杯戲曹操》,孫權令步騭向漢朝“年納歲貢”。
《第七十八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中,孫權再次遺使,曹孟德表封孫權為驃騎將軍、南昌侯、荊州牧。
劉備呢?
《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取桂陽》中,劉備表奏劉琦為荊州刺史。
《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雲長攻拔襄陽郡》中,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己要做漢中王,也還是“修表一道,差人齎(jī)赴許都”,請示朝廷。
這些都證明,漢朝對天下的統一管控,天下雖不太平,但沒分裂。
所以,曹孟德自稱“遂蕩平天下”,是實話。
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善,那便是曹孟德有著雄厚的軍事實力和政治威懾力。
這種實力來自於曹孟德發動的一系列統一戰爭,這種戰爭的正義性決定著曹孟德的戰鬥力。他首先打擊的是,圖謀稱帝的,比較明顯的袁術,然後與袁術串通的呂布。
袁紹是袁術的兄弟,也曾與袁術陰謀過稱帝之事,只是傳國玉璽從袁術手中無意中落入曹孟德手中。這件事是由荊州刺史徐璆(qiú)完成的。
打完袁紹打劉表,接著打馬超,收張魯等等,這些就是曹孟德的實力。
所以說,曹孟德是用鞭統一的宇內。
也就是說,沒曹孟德的武力作為基礎,這一現狀早被袁術、袁紹、呂布、劉表他們打破了。沒曹孟德的庫存的實力,孫權、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就會肆無忌憚地稱帝。
尤其是劉備在收穫益州之後,他稱帝的可能性最大。
因為他將兒子取名為劉禪、劉封,還有他出鏡時的表達。
總而言之,曹孟德是三國時期最優秀的,最成功的老闆無疑。
這對於有一定經濟基礎,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創業者來講,有哪些借鑑呢?這個結論放在下講回答。
請聽第二十講,董卓出生入死艱難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