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安邦的智囊
1.治國必先理財,理財必先善民。民力豐則財力富,財力富則國家強。股金政治家深諳此道的人很多,但是在具體的措施上,他們又各因時、因地、因條件而異。劉晏的做法在當時是有創造性的理財措施,對今天的人來說,也無不有參考借鑑的價值。眾所周知,當今社會資訊發達,而資訊對於經商的人來說尤其重要。無數成功者的經驗和失敗者的教訓都證明,資訊掌握的多少,取決與經營者的經濟效益如何。而這些早在一千多年其那就為劉晏所知,因此他設定的這套商業情報網,如流水般迅速通向全國各地,使各地的物價,即便是遙遠地區的物價,也能作到響應,進而入賤出貴,國家獲利,避免了四方沒有什麼貴賤的問題。劉晏繼承和發展了古代平準思想,以制萬物低昂,常操天下贏資,不靠徵收租稅,就部分地解決了當時中央政府在財政上的困難,成效是顯著的。
需要指出的是,劉晏之所以認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是因為他經過了親自認真的觀察,這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親身實踐的科學做法,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為後人樹立了榜樣,是值得後人學習和推崇的。
2.《詩經》中有一篇標題為“鴟鴞”的詩,描寫一隻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鳥,仍然在辛勤的築巢,其中有幾句詩:“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說:趁著天還沒有下雨的時候,趕快用桑根的皮把鳥巢的空隙纏緊,只有把巢堅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後來,大家把這幾句詩引伸為“未雨綢繆”,意思是說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事先準備,以免臨時手忙腳亂。
中國古代是個小農經濟的社會,而小農經濟最不穩定的就是天災人禍的攻擊,由此便會演變成為社會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歷代封建統治者都在探討如何防止天災時老百姓飢餓的問題,所謂未雨綢繆便是應對這一問題最好的答案。
3.朱熹巧設義倉,用來彌補地方政府在大災之年由於中央政府賑濟災民的財力不足而造成的糧食缺口,它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所謂正倉,即為國家糧食,所謂義倉,即為民間糧食。如果不是平時未雨綢繆,恐怕設再多的義倉,當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日子都不好度過。
4.充分展現了一個善於理財者所堅持的取財有道、用財有方的財政管理原則。而這一切都是與他平易近人的公僕心理和注重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分不開的。誠然,為官者理應為百姓謀福利,這是作為一個父母官的起碼準則,但是,在封建社會里,多數的官吏則高高在上,不察民情,主觀武斷,對百姓的生死不管不問,對朝廷則謊報民情,報喜不報憂;對下面則採取壓制的手段,老百姓自然會怨聲載道,四處流徙也在所難免。周忱為官卻不是這樣,他深入民眾,訪查實情,根據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使得一些重大問題及時得到了妥善的解決。這種認真負責的為官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處事之道,是值得後人稱頌和學習的。
5.“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研究也沒有發言權,更談不上決策權。當然,此所謂“發言權”、“決策權”不是就權利而言,而是指發言和決策的真理含量。作為公民,當然有權利對任何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在說話之前,發言者和決策者應該獲取足夠的關於某一話題的資訊,同時還應該具備這方面的理論素養,也就是說要進行“調查”和“研究”。不然,就可能徒增笑柄、損害形象。
在全球經濟合作日益升溫的今天,國內各行各業都加快了國際化的步伐。 “隔行如隔山”,每個人都需要謹慎使用自己的“發言權”和“決策權”。
6.富弼的辦法簡單完備,天下都傳以為模式。富弼能在極其貧弱的州縣中,創出一個富強的局面來,真是治理國家的高手。富弼創舉的核心是以愛心為基礎。他從內心熱愛這些災民,善於設身處地地為災民著想。有了這份愛心,他的舉措名正言順,所以,獻愛心現在也成了很多商業奇才施展才能的手段。在一些成功的創意活動中,品牌推廣不僅要達到企業的商業目的,追求到商業利潤,更重要的是在贏取利潤空間的同時,能夠樹立自己的正面品牌形象。眾多都市裡的希望工程,也是選取一個獨特的視角,以獻愛心為主題來喚起人們對弱勢群體的關注。
7.樊升之說:“賈誼的治安策,晁錯關於戰事的主張,江統的徒戎政策,這些都是關係到萬代大計的重要謀略。李泌的屯兵政策,虞伯生的圍海造田,平江伯的漕運措施,這些都是關係到整個朝代的利益的重要謀劃。李允則的修萊園、讓和尚遷徒。范文正公、富弼的救荒,這些都是關係到一時的重要方針。謀劃達到了最高的水平時,人們會心悅誠服地去接受它,制定成法律時就象上天造就的那樣合適,釋出為命令時人們跟從它,就象水往低處流一樣。”
制定政策的時候,要考慮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因時因地制宜,立足於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綜合衡量利弊得失。同時,要善於整合資源,深化改革,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8.所謂巧理,其實也並不神秘,只不過是劉大夏避免了一般封建官吏的官僚主義,而是以實事求是的謙虛態度,以調查研究的科學方法,獲得了處理問題的依據;同時,劉大夏的辦法還依據了一個時常原則公平競爭。試問:如果仍然依據舊規,小戶人家不能入市而被大戶所控制,弊端也就難免。
9.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許多巧運軍糧的故事。在這則故事裡,劉本道巧運軍糧的戰略思想是儲糧備戰。他下令,在部隊沒有軍事活動的兩個月內,讓停止操練的軍隊把通州倉裡的糧食轉運到京師;從水路運送的糧食,一律改在通州交納,這中巧運糧食的方法,一方面解決了運糧過程中費用大、損耗多的弊病,另一方面達到了儲備糧食的目的,可謂是“一箭雙鵰”。這就告誡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從實際情況出發,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採取對策,力求做到求真、務實,富有成效。
10.看似難以解決的困難,只要肯轉轉腦筋,難題往往就能迎刃而解,看起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事,常常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習型組織提倡以組織學習的新方法“做中學”來訓練員工,每週讓員工找時間學習,讓他們動腦筋,瞭解問題所在,並想出解決的方法運用在實際工作上。
11.由雅克·德洛爾任主席的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教育的確是一種促進更和諧、更可靠的人類發展的主要手段,人類可以借其減少貧困、排斥、不理解、壓迫、戰爭等現象”。這就賦予了教育既尊重個人和群體的多樣性,又維護人類共同生活準則;既培養學生形成良好自我意象,又引導他們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既鼓勵學生學習知識發展創造心理,又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以及滿足交往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需要,使個體與個體、群體與群體以及個體與群體之間的競爭、團結、協作在協調統一的基礎之上健康地生存與有序地發展。這諸多的“既……,又……”無疑在提示教師:教育學生要講究策略和方法,何時運用“恩”或“威”,應該因人、因事、因環境的特性而定。同時還提示教師,教育是具有約束力和強制性的,失去約束和強制性的教育就不能稱之為教育。
12.量體裁衣,看菜吃飯。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妥善安排,才能成功。世界萬物無時無刻不處於變化之中。聰明的人是隨著自然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而因勢利導,並因之成就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理想。可是在生活中我們卻常常發現,一些人不顧外在的條件,比葫蘆畫瓢,自作聰明,不懂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往往適得其反,徒增煩惱,有的甚至走上相反的道路。
13.領導者制訂政策和制度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從大局出發,求真務實、系統配套。政策和制度制訂一定要有利於大局的發展,有利於長遠的發展,有利於各方面利益的公平協調,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因此要注意處理好尊重歷史和著眼未來的關係,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三者關係,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關係,嚴守政策法規和從實際出發的關係,改革與穩定的關係,要注意改革中各種關係的協調平衡。同時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發展水平、不同歷史情況採取具體處理措施。
14.此計最早見於《隋書·長孫晟傳》,書中記載,南北朝時期北周有一名武將長孫晟特別善射。有一次他看見兩隻雕爭一塊肉,就一箭射過去,兩隻大雕一起掉了下來。後人概括為“一箭雙鵰”,比喻採取一種措施,得到兩種好處,或者做一件事收到兩方面的效果。一箭雙鵰又稱一石二鳥,就是指出一個招數,擊倒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敵人。行使這個計謀並不簡單,也不容易,因為面臨的是幾個對手,稍一不慎,就要惹禍招災。故在事前事後,不要暴露自己,更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不可收拾。
15.沈晦富有洞察力,具有戰略的眼光,懂得審時度勢,不計一時的得失,希望藉助財力支援五郡的發展,依靠五郡的力量牽制敵人,求得朝廷的平安。從得失比較而言,朝廷犧牲一時的利益,贏得長遠的發展,何樂而不為?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資訊時代,網路發達。面對眾多的商品,顧客將透過什麼方式選擇自己想要的商品?為了吸引顧客,提升商品的價值,不少商家從長遠打算,不惜高額代價做廣告宣傳、市場推廣;或者對某一大型活動進行資助,透過網路、電視、報紙等媒體打造品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贏得更多的顧客,取得更大的收益。雖然商家為了擴大規模,製造影響,花費了不少心思,動用了巨幅資金,但是對比產生的良好效益而言,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