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汗青·劉欣華
武則天(624年-705年),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諡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單純的從文學角度出發,武則天就是唐代詩壇上的一個奇女子:一生以大無畏的氣概,行非常之事,做非常之人,為非常之文。以超越時代的見識在數量有限的作品中傳達出一種全新的女性意識。
1400多年來,世人圍繞武則天所產生的爭議從來都不曾平息,套用一句西方的俗話,那就是:一千個人的眼中,就有一千個武則天。這種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使得關於武則天的審視角度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讚賞者將其頂禮膜拜,不吝溢美之辭;鄙棄者恨不能將其置於萬劫不復之地,永世不得翻身。由此屋及彼烏,這種評價模式也被毫不客氣的套用到了武則天的詩作之中。有人說“以武后之雄才大略,詩文宜無所不能,是以自來宮闈文學者,武后恆為一大家也”
有人應聲駁之曰:辭藻華麗,內容空虛,堆砌文字而已。客觀的說,武則天的一部分詩作確實存在內容空洞、堆砌文字的現象,這是由於頌詩本身的政治功能所決定的。但她其他的詩作,還是比較富有才情的。即便是在體制呆板的頌詩中,也同樣不乏有類似“捫天遂啟極,夢日乃升曦”這樣極具帝王氣概的佳句出現。
武則天保留下來的詩作並不多,共有48首。包括以服務政治為目的的頌詩40首,比較富有才華的山水詩5首,贈別詩2首以及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一首。儘管總體數量有限,但卻跨越了她人生的各個階段:從青年、中年到晚年,均有不同型別的詩作出現,現依據題材與寫作年代的不同,大致將其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以抒情詩為主,大約作於武則天入宮前後。其時武則天雖已涉入宮廷鬥爭,但只是限於後宮爭寵,距真正的權力中樞尚有一段距離。因此,武則天此時作詩,仍是保持常人心態。例如她在感業寺所作的《如意娘》短短四句,傳達出多層次多方位的複雜情緒。後人曾評價此詩說:“匠心獨運石榴裙,聲聲寫淚思紛紛。情到肝腸寸斷時,一寸相思一寸灰。”
第二類是以政治宣傳為目的的頌詩,約作於其御極稱帝前後。例如在其稱帝之前,垂拱四年(688)所作的《唐大享拜洛樂章》,以及之後所作的《唐享昊天樂》以及《唐明堂樂章》等。以歷史的、揚棄的辯證思維和眼光,來讀這些“頌詩”,我們就可以理解唐中宗對武則天“雷霆其武,日月其文,英才遠略,鴻業大勳”的評價,並不虛妄。
第三類是武則天進入晚年的時候,其詩歌以山水詩為主。武則天借喻山水,詠歎風物,抒發生命的體驗與個人的懷抱。代表作品如《石淙》。
武則天在她的詩作中,除了灌注其天賦的才情與強烈的意志以外,還宣示出了一種濃重的女權主義色彩,這也是她的詩作迥然不同於其他帝王詩的主要原因。
今錄武則天全部詩詞與大家共賞: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臘日宣詔幸上苑 / 催花詩》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遊九龍潭》
山窗遊玉女,澗戶對瓊峰。
巖頂翔雙鳳,潭心倒九龍。
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
故驗家山賞,惟有風入松。
《曳鼎歌》
羲農首出,軒昊膺期。
唐虞繼踵,湯禹乘時。
天下光宅,海內雍熙。
上玄降鑑,方建隆基。
《早春夜宴》
九春開上節,千門敞夜扉。
蘭燈吐新焰,桂魄朗圓輝。
送酒惟須滿,流杯不用稀。
務使霞漿興,方乘泛洛歸。
《唐明堂樂章。登歌》
禮崇宗祀,志表嚴禋。
笙鏞合奏,文物惟新。
敬遵茂典,敢擇良辰。
絜誠斯著,奠謁方申。
《制袍字賜狄仁傑》
敷政術,守清勤。
升顯位,勵相臣。
《唐享昊天樂。第二》
瞻紫極,望玄穹。
翹至懇,罄深衷。、
聽雖遠,誠必通。
垂厚澤,降雲宮。
《唐大饗拜洛樂章.致和》
神功不測兮運陰陽,包藏萬宇兮孕八荒。
天符既出兮帝業昌,願臨明祀兮降禎祥。
《雜曲歌辭。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石淙》
三山十洞光玄籙,玉嶠金巒鎮紫微。
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
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
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贈胡天師》
高人葉高志,山服往山家。
迢迢間風月,去去隔煙霞。
碧岫窺玄洞,玉灶煉丹砂。
今日星津上,延首望靈槎。
《從駕幸少林寺》
陪鑾遊禁苑,侍賞出蘭闈。
雲偃攢峰蓋,霞低插浪旂。
日宮疏澗戶,月殿啟巖扉。
金輪轉金地,香閣曳香衣。
鐸吟輕吹髮,幡搖薄霧霏。
昔遇焚芝火,山紅連野飛。
花臺無半影,蓮塔有全輝。
實賴能仁力,攸資善世威。
慈緣興福緒,於此罄歸依。
風枝不可靜,泣血竟何追。
《唐大饗拜洛樂章·顯和》
顧德有慚虛菲,明祇屢降禎符。
汜水初呈秘象,溫洛薦表昌圖。
玄澤流恩載洽,丹襟荷渥增愉。
《唐大饗拜洛樂章·拜洛》
菲躬承睿顧,薄德忝坤儀。
乾乾遵後命,翼翼奉先規。
撫俗勤雖切,還淳化尚虧。
未能弘至道,何以契明祇。
《唐享昊天樂·第十二》
式乾路,闢天扉。
回日馭,動雲衣。
登金闕,入紫微。
望仙駕,仰恩徽。
《唐武氏享先廟樂章》
先德謙撝冠昔,嚴規節素超今。
奉國忠誠每竭, 承家至孝純深。
追崇懼乖尊意,顯號恐玷徽音。
既迫王公屢請,方乃俯遂群心。
有限無由展敬,奠醑每闕親斟。
大禮虔申典冊,蘋藻敬薦翹襟。、
《唐大饗拜洛樂章·歸和》
言旋雲洞兮躡煙塗,永寧中宇兮安下都。
包涵動植兮順榮枯,長貽寶貺兮贊璇圖。
《唐大饗拜洛樂章·昭和》
九玄眷命,三聖基隆。
奉成先旨,明臺畢功。
宗祀展敬,冀表深衷。
永昌帝業,式播淳風。
《唐享昊天樂·第六》
昭昭上帝,穆穆下臨。
禮崇備物,樂奏鏘金。
蘭羞委薦,桂醑盈斟。
敢希明德,幸罄莊心。
《唐享昊天樂·第五》
朝壇霧卷,曙嶺煙沉。
爰設筐幣,式表誠心。
筵輝麗璧,樂暢和音。
仰惟靈鑑,俯察翹襟。
《唐大饗拜洛樂章·歸和》
調雲闋兮神座興,驂雲駕兮儼將升。
騰絳霄兮垂景祜,翹丹懇兮荷休徵。
《唐大饗拜洛樂章·九和》
祗荷坤德,欽若乾靈。
慚惕罔置,興居匪寧。
恭崇禮則,肅奉儀形。
惟憑展敬,敢薦非馨。
《唐明堂樂章·宮音》
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靈。
萬方資廣運,庶品荷財成。
神功諒匪測,盛德實難名。
藻奠申誠敬,恭祀表惟馨。
《唐享昊天樂·第九》
荷恩承顧託,執契恭臨撫。
廟略靜邊荒,天兵曜神武。
有截資先化,無為遵舊矩。
禎符降昊穹,大業光寰宇。
《唐享昊天樂·第四》
巍巍睿業廣,赫赫聖基隆。
菲德承先顧,禎符萃眇躬。
銘開武巖側,圖薦洛川中。
微誠詎幽感,景命忽昭融。
有懷慚紫極,無以謝玄穹。
《唐大饗拜洛樂章·通和》
皇皇靈眷,穆穆神心。
暫動凝質,還歸積陰。
功玄樞紐,理寂高深。
銜恩佩德,聳志翹襟。
《唐大饗拜洛樂章·禋和》
百禮崇容,千官肅事。
靈降舞兆,神凝有粹。
奠享鹹周,威儀畢備。
奏夏登列,歌雍撤肆。
《唐大饗拜洛樂章·德和》
夕惕同龍契,晨兢當鳳扆。
崇儒習舊規,偃伯循先旨。
絕壤飛冠蓋,遐區麗山水。
幸承三聖餘,忻屬千年始。
《唐大饗拜洛樂章·齊和》
沉潛演貺分三極,廣大凝禎總萬方。
既薦羽旌文化啟,還呈干鏚武威揚。
《唐大饗拜洛樂章·敬和》
蘭俎既升,蘋羞可薦。
金石載設,鹹英已變。
林澤斯總,山川是遍。
敢用敷誠,實惟忘倦。
《唐大饗拜洛樂章·昭和》
舒雲致養,合大資生。
德以恆固,功由永貞。
升歌薦序,垂幣翹誠。
虹開玉照,鳳引金聲。
《唐大饗拜洛樂章·咸和》
坎澤祠容備舉,坤壇祭典爰申。
靈眷遙行秘躅, 嘉貺薦委殊珍。
肅禮恭禋載展,翹襟邈志逾殷。
方期交際懸應,(下一句逸)
《唐明堂樂章·羽音》
葭律肇啟隆冬,蘋藻攸陳饗祭。
黃鐘既陳玉燭,紅粒方殷稔歲。
《唐明堂樂章·商音》
律中夷則,序應收成。
功宣建武,義表惟明。
爰申禮奠,庶展翹誠。
九秋是式,百穀斯盈。
《唐明堂樂章·配饗》
笙鏞間玉宇,文物昭清輝。
晬影臨芳奠,休光下太微。
孝思期有感,明絜庶無違。
《唐明堂樂章·迎送王公》
千官肅事,萬國朝宗。
載延百辟,爰集三宮。
君臣德合,魚水斯同。
睿圖方永,周曆長隆。
《唐明堂樂章·皇嗣出入升降》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
謙以表性,恭惟立身。
洪規載啟,茂典方陳。
譽隆三善,祥開萬春。
《唐明堂樂章·皇帝行》
仰膺歷數,俯順謳歌。
遠安邇肅,俗阜時和。
化光玉鏡,訟息金科。
方興典禮,永戢干戈。
《唐享昊天樂·第七》
尊浮九醞,禮備三週。
陳誠菲奠,契福神猷。
《唐享昊天樂·第一》
太陰凝至化,真耀蘊軒儀。
德邁娥臺敞,仁高姒幄披。
捫天遂啟極,夢日乃升曦。
《唐明堂樂章·徵音》
赫赫離精御炎陸,滔滔熾景開隆暑。
冀延神鑑俯蘭尊,式表虔襟陳桂俎。
《唐明堂樂章·角音》
出震位,開平秩。
扇條風,乘甲乙。
龍德盛,鳥星出。
薦珪篚,陳誠實。
《唐明堂樂章·外辦將出》
總章陳昔典,衢室禮惟神。
宏規則天地,神用葉陶鈞。
負扆三春旦,充庭萬宇賓。
顧己誠虛薄,空慚馭兆人。
《唐享昊天樂·第十一》
禮終肆類,樂闋九成。
仰惟明德,敢薦非馨。
顧慚菲奠,久馳雲輧。
瞻荷靈澤,悚戀兼盈。
《唐享昊天樂·第十》
肅肅祀典,邕邕禮秩。
三獻已周,九成斯畢。
爰撤其俎,載遷其實。
或升或降,惟誠惟質。
《唐享昊天樂·第八》
奠璧郊壇昭大禮,鏘金拊石表虔誠。
始奏承雲娛帝賞,復歌調露暢韶英。
《唐享昊天樂·第三》
乾儀混成衝邃,天道下濟高明。
闓陽晨披紫闕, 太一曉降黃庭。
圜壇敢申昭報,方璧冀展虔情。
丹襟式敷衷懇,玄鑑庶察微誠。
伴隨著武則天登上權力的頂峰,其詩作風格也又一次發生了變化。簡單的形容就是雄渾豪邁,霸氣十足;權力催生的極度自信中,略有自戀的成分。在那首膾炙人口的《臘日宣詔幸上苑》中:“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武則天欲以一己之力,改天換地,扭轉時令。自戀是武則天登上皇帝位置以後性格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方面來源於她身處權力頂峰時張揚到極致的自信與樂觀,另一方面則是無休止的背叛所導致的情感危機所導致的。武則天不能接受天下人對自己的背叛,一如天下無法接受一個女人統治天下一樣。尤其是當她自己的兒子也站在反對自己的行列中時,更加讓她瘋狂。作為女人,武則天擁有令世上鬚眉仰視的資格:權力,智慧,財富等等。但這所有的一切都無法彌補她由於親情缺失而導致的情感危機。情感危機特指女性因工作忙碌、壓力過大而延誤情感生活,或者目前的情感生活不盡如人意而致使情感出現的失重狀態。雖然這是現代社會的用語,但卻適用於一切因事業心過重而導致家庭危機的女性,而無論她處於哪個朝代。
武則天以一個女強人的姿態,橫亙於大唐初期的統治歷史上,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對盛唐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其統治期間,改唐為周,開啟了一個由女人統治的王朝。她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意願,設定合乎她理想性格的新的上層建築和社會風尚。同時,以一個政治家的身份,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促進文學的發展。縱觀武則天的一生,誠如譚正壁所說:“武則天是政治家而兼文學家,她的一生事業,大足為五千來沉埋的女性一吐憤氣”。
至於女皇對唐詩發展的貢獻,至少有以下兩點:
其一,提倡詩歌創新,促進了律詩尤其是七律體制的定型。律詩體制的定型和規範化,沈佺期、宋之問貢獻較大,而女皇是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推動者。作為最高統治者,她不僅大力倡導,而且身體力行。《遊石淙詩》是她唯一的一首七律,但意義重大,她在詩序中要求侍從群臣"各題四韻,鹹賦七言",於是引出16首七律,影響深遠。武則天對新詩的熱心超過她前代任何君王。唐太宗寫詩100多首(《唐太宗全集》核注本“詩”。吳雲、冀宇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3-104頁),但未有一首七律;《全唐詩》收唐高宗6首詩(《全唐詩》卷二《高宗皇帝》,21-22頁),全屬五言雜詩。武則天對律詩的定型所起的作用,是別人不可比擬的。
其二,獎勵優詩,鼓勵臣下賽詩。女皇每逢朝會,往往必有詩。賽詩辦法更是花樣翻新,或者人主命題,眾臣賦詩,或者女皇賦詩,臣下奉如;或者類似今日抽籤辦法,誰抽得某字,便以此字為韻應制作詩。"賦詩奪袍"的故事,更為歷代文人所津津樂道。《唐詩紀事》記載:"武后游龍門,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左史東方虯詩成,拜賜。坐未安,[宋]之問詩後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錦袍衣之。"(《唐詩紀事》卷十一《宋之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65頁)武則天不惜把剛送出的獎品奪過來再授予最佳者,無非是欲以此鼓勵臣下多寫好詩。
僅此兩條,足以肯定武則天對唐詩發展的貢獻。如果說唐詩是中國詩苑中獨領風騷的牡丹,那末,武則天則是最早辛勤培育牡丹的園丁。她的時代,還稱不上是唐詩繁盛的時代。但有了她的精心培育,唐詩已經蓄勢待發,預示著它的繁盛時代終將到來。
參考文獻:
《唐詩紀事校箋》
作者:計有功;王仲鏞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07
《武則天》
作者:須蘭 趙玫 著 出
出版社:開明出版社
印刷時間:1994-02
《武則天傳》
作者:林語堂 著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印刷時間:2011-11
《武則天》
作者:李楠,編著
出版社:吉林大學
印刷時間:2010
《武則天及其詩歌研究》
作者:程莉
出版社:四川
出版時間:2006
《唐高宗武則天時期詩歌創作動態》
作者:來繼文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
印刷時間:19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