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了一篇上篇,反響呵呵,展示挺多,閱讀量不多,評論互動沒有,所以沒有反響,不過對於像我這種第一次來網路平臺碼字的人來說,無所謂,哪怕閱讀量為0 也會一如既往的寫下去,截圖為證,第一為自己做次人生階段反思,第二就是興趣使然,第三為女兒。
為什麼選這個題材切入,開始給各位介紹博大精深的詩詞文化呢?說實在的,以自己的水平和三腳貓文學功底,其實正經意義上是做不了這個事情的,不過我可以不正經的輸出內容,那就沒啥心理包袱了。
另外我覺得現代人壓力很大,而且很容易心浮氣躁,一切追求快速,短平快,快準狠,忘記停下腳步回頭看也忘記了獨立思考,每個人都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所以,我就選擇詩詞這個主題切入,希望你們能喜歡,同時也寫給我的女兒看,給她樹立榜樣,希望詩詞同樣可以賜予給她力量與快樂。
上篇介紹兩位牛人,宗元和禹錫兩同學,雖然他們的父輩或者祖輩確實混官場,但是嚴格意義上並不算典型官二代,今天出場的仁兄不得了,有時候在考慮什麼叫人生政治方向的高開低走,甚至直接退市,無疑可以在他身上感悟頗多。
接下來有請今天的主角楊慎同學。先來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楊慎:大家好,我叫楊慎,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馬碧雞老兵。。。
主持人:打住打住,沒人關心你這些,太長了,舞臺站不下這麼多人。
好吧,言歸正傳,楊慎從小就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家境優越不說,自己還特別刻苦努力,愛好廣泛,博覽群書,在那個沒有電子產品,手機平板的時代就是好,否則估計也整天玩王者農藥了。
學霸氣質從小顯現,什麼鄉試,會試,殿試遠遠甩開第二名好幾條街的那種,第一次殿試的時候,兩位主考官基本上已經內定就他了,結果批試卷的時候不小心卷子被旁邊燭火點燃了,無所謂,那就在玩三年繼續進京旅遊順便考個試,妥妥又是狀元及第,就是這樣的實力。沒有辦法,不拿狀元實力不允許啊。
不過即便這樣,他老爸楊廷和依然不以科第中舉接連不斷為喜事,而是跟他說:“讀書第二,登科第三,修身齊家,乃是第一件事。”看看人家首輔(沒錯,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的腦回路和遠見卓越的教育觀,是不是吊打當代很多唯成績論的家長。
楊慎的政治生涯非常坎坷。因為他為人太正直,不畏權勢,太講原則,嫉惡如仇。當時在位的明武宗不理朝政,喜歡到處遊山玩水,皇帝頭銜在手,天下我有。楊慎看不下去了,直接寫奏摺罵老闆,指責武宗“輕舉妄動,非事而遊,意思是別動不動到處去玩,好好搞搞你的正事,你的工作是當皇帝”。玩脫韁的武宗壓根不理睬,箭在弦上怎能不發,依舊我行我素,紙醉金迷。楊慎無可奈何,直接稱病告假,老子不幹了,辭官歸裡了。看看這就是楊慎的脾氣,特別耿直外加低情商,後面這樣的脾氣在官場上直接呵呵。
好在沒過幾年,武宗玩的太high,直接崩了,因為只顧玩忘記生孩子,所以就只能讓他的堂弟朱厚熜繼位,是為明世宗,就是大名鼎鼎的喜歡煉丹燒鍋爐的嘉靖皇帝。世宗即位後,授楊慎為翰林院修撰、經筵講官,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給皇帝講課,當嘉靖帝的老師。
按理來說,上面這樣的家庭背景,自己又這樣的滿腹經綸和才華,現在又天降黃金崗位,稍微開竅點,政治生涯不可限量,頂替老爸的崗位也不是不可能,可碰到咱們憨憨厚厚的楊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看不慣的事情,違反原則的事情我就要硬鋼,就要頂。
當時有個案子,佞宦張銳、於經等人已經被監察院判了死罪,秋後問斬的那種,但是這兩貨手眼通天,大肆行賄,一幫人給嘉靖帝求情,然後嘉靖就赦免了他們的死罪,楊慎知道後在講課之餘拿《舜典》:“聖人設立贖罪的法子,是用於不大的罪過的,是為了讓百姓自做新人。如果是首惡或大奸,沒有可以用錢財贖免的道理。”反正就是時不時在嘉靖面前唸叨,你不該受賄放縱奸惡之人啊,每節課都講,都念叨數落嘉靖不是,嘉靖聽後當然很不高興,常常找藉口讓他停課。政治生涯一開局就跟嘉靖繞下了樑子。
最大的事情,莫過於內閣“大禮議”的紛爭,長話短說就是嘉靖想把他老爸追封為皇帝級別,放入太廟,原則上按照皇統繼承規則,要承認之前去世的武宗的老爸就是孝宗是“皇考”,享祀太廟;嘉靖自己的生父只能稱“本生父”或“皇叔父”。但是現在嘉靖是皇帝,古代皇帝就是法律啊,然後把議題在朝堂上扔出來,大家表決一下,誰贊成誰反對,當時,張璁(七個輔相之一)、桂萼等新貴為迎合上意,攀附權奸當然是贊成咯,當時的首輔楊延和還有楊慎外加許多大臣表示堅決反對。
嘉靖礙於首輔也反對了,一時半會擱置了這個事情,三年後楊延和退休,這件事又擺上了議程,楊慎老爸一退休,善於鑽營和溜鬚拍馬的張璁變成了首輔 ,這下好了皇帝聯合首輔,大小王在一起,變成王炸了,沒人能阻擋把嘉靖老爸追封皇帝的事情了。
楊慎同三十六人上遞交辭職信,老子又不幹了,不願與張璁、桂萼等“無恥小人”同列共事,並集結了當時反對這事的二百多號各部門,各中樞機構官員,到左順門前候旨,逼宮,讓嘉靖知難而退。楊慎激動地說:“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看看這氣節和原則性,我的內心雖然很崇敬,但其實是崩潰的,什麼叫以卵擊石,喏!今天你看到咯,這就是!
世宗大怒,你們這是在造反啊,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就刀槍伺候,於是使用暴力鎮壓,一百多人進詔獄(重刑犯專屬監獄),外加廷杖,楊慎被打暈死過去兩次,最後被充軍雲南永昌衛(今雲南保山縣)。
這種事情現在看上去確實匪夷所思,列祖列宗太廟加個名字的事情,就是要搞得這麼大,明朝的文官講節氣講原則是當時的大背景,主流價值觀導向,所以前赴後繼,就喜歡跟皇帝老闆較勁死磕,碰到柔和明理的往往都是佔上風,但這次運氣不好,碰到釘子皇帝,只能自認倒黴了。
楊慎啊楊慎,好好的一副仕途天聽的牌,偏偏被你打成了相公,麼辦法了,往往在某個領域進入谷底後,另一個領域就開始進入高光。
在去雲南的路上,因為他老爸也是嚴格執法,秉公辦事,為官正直,得罪一批枉奸權臣,一路上遇見刺殺,險些喪命,他本身就扶病上路,騎馬走了近萬里,非常疲憊,等抵達永昌衛時,險些無法病癒,差點就掛了。
終於到了保山,高興壞了,恰巧當地火把節,寫下名篇《夜宿瀘山》:
老夫今夜宿瀘山,驚破天門夜未關 ,誰把太空敲粉碎,滿天星斗落人間。
最後兩句的想象力是不是堪比李太白。
楊慎在放逐滇南漫長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並未因環境惡劣而消極頹廢。他不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為白族修史。每到一處,往往借詠邊塞奇花異草,表明他到政治態度。他在《南枝曲》中,以生在“窮山絕域”而“絕世獨立”、拿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在《山茶花》中,盛讚山茶花不畏嚴寒,“綠葉紅英鬥雪開”的傲然風骨。在詠物詩詞之中,寄寓著自己正直的人格和理想。
經典中的經典《臨江仙》就是在楊慎流放雲南時期創作。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沒錯,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楊洪基老師原唱,我對這詞愛不釋手,每每碰到困難,用於擺正心態,激勵自己。
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讀來蕩氣迴腸。此詞在渲染蒼涼悲壯的同時,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並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每一句單獨拿出來都是名句,組合在一起更加不得了,毫無懸念,名垂千古之篇。
楊慎看慣了官場的爾虞我詐,你們玩吧,老子還不伺候了,愛喳喳地,我攤牌了,我看透了,政治生涯直接躺平了,把精力放在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遊山玩水,把身子骨練練好,活的久才是王道,終年72歲,妥妥的人生贏家,確實靠著卓越的才華,楊慎榮獲“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另外兩位是解縉及徐渭,在文學方面造詣非常高。
這就是楊慎,窮且益堅,不墮青雲之志。
落魄生活沒有讓楊慎在歷史舞臺上黯然收場,反而陰差陽錯之中促成了他在文化上的非凡成就。
有人問,唐伯虎呢?那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續寫後面的顛沛人生:
嘉靖因大禮議事件的緣故,對楊廷和、楊慎父子極其憤恨,這麼小心眼的皇帝還是第一次見到,曾經有位楊慎同仁好友上疏嘉靖請求赦免楊慎等因議禮被貶謫戍邊的大臣。嘉靖聽後火冒三丈,下令將他廷杖六十下,並貶其為庶民。聽聞此事,楊慎更加放浪形骸,常縱酒自娛,遊歷名勝。整個嘉靖朝一共有六次大赦,楊慎最終還是沒能回到家鄉,按明律年滿六十歲可以贖身返家,但生怕沾染楊慎後惹皇帝不高興,沒有官員敢受理楊慎告老還鄉的申請。於是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楊慎在真朋友的幫助下,偷偷摸摸舉家遷往四川,寄寓江陽(現今瀘州)。但因被小人檢舉揭發,楊慎又於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十月被巡撫派四名指揮押回永昌,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六日(1559年8月8日),楊慎在昆明病逝,時年七十二歲,臨終時,他還以“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後身”勉勵後人。
這就是楊慎傳奇的一生。
接著繼續欣賞他的兩首詩詞:
寫給老婆的詩詞:《水仙子》雲:“想佳人倚畫樓,隔天涯萬里悠悠”,楊慎寫思念妻子,但沒有從自己寫起,而是著力描寫對方的情狀,透過寫妻子的梳妝、裝飾,處處顯示出她對丈夫愛之深、思之切。
寫給摯友的送別詞:
《普天樂·別張愈光》
碧雞秋,
青蛉夜。
一年光景,
四度離別。
春風燕麥搖,
冷雨芙蓉謝。
眼前傀儡兒童社,
滾波濤不辨龍蛇。
無情歲月,空成嘆嗟,老了豪傑。
這首離別詞很有創意,包含四層意境,第一層,寫作者與張愈光的友情。
第二層,寫四季時光的代謝
第三層,表面上寫二人相別時所目擊的千村社戲、萬里波濤的情景,其實語帶雙關,有諷諭朝廷昏庸、賢愚不分、薰蕕莫辨的意味。
第四層,作者對時光飛逝、壯志未酬表示無限感慨,在無數次的聚合離散中,在險惡多變、昏庸腐朽的政治環境中,一對摯友空懷抱負、無所作為;而今相看白髮皤然,作者長嘆一聲:“老了豪傑。”這是贈別,亦是作者自許,又是相憐相惜。
如果沒有當時的仕途黯然落幕,可能後來會多一位治世能臣,但與張居正,宋濂等人相比,楊慎即便在政治上有所建樹,也只是成為後人心中可有可無的一個名字,倒因為仕途失意,中國歷史上多了一位擁有傲骨,百折不撓的千古文宗。
正如楊慎在《臨江仙》中寫到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功名利祿是非榮辱皆人去而息,唯有不忘初心的風骨才是永久流傳。
作者:今晚吃魚
芸芸裡的眾生,塵中的塵
2021.10.28於滬
轉載請聯絡授權,侵權必究
喜歡的看官們歡迎關注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