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年11月1日,是天主教非常重視的萬聖節。在這一天,所有的教徒們都會去教堂做彌撒,讚美天主並祈禱他安寧和幸福。
這天,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 40 所教堂和近 200 所修道院裡擠滿了人,特別是里斯本的保護神文森特大教堂更是座無虛席。早上9時40分,正當大家感受著莊嚴和肅穆的時候,突然傳來的巨響伴隨著大地的抖動,讓這座歐洲最繁華的城市之一的里斯本感受到了百年難遇的特大地震。
強烈的震動持續了3分半至6分鐘,震中位置為里斯本西約100千米大西洋底,地震有感半徑達200千米。地震致使里斯本中心地面開裂,城市中巨大的裂縫觸目驚心。教堂等建築紛紛塌落,尖叫、哭喊以及石塊落下的巨響和在塵埃中混成一片,上一秒還在祈禱幸福的教堂瞬間變成通向死亡的地獄。
倖存者從城市中往碼頭上的奔跑,但碼頭上的海水已經退去,只留下裸露的海床。本以為這裡安全的他們卻在半小時之後被巨大的海浪吞沒,海嘯最高達到29米,港口和街區也被席捲。海水順著特茹河逆勢而上,橫掃兩岸,先後兩次奔湧咆哮,所及之處,寸草不生。
人們只能夠躲到高處避免被浪潮捲走,然而持續的大火讓他們無處躲避。燃燒了5天的大火把所有能燒的都化為灰燼,整個城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當時的大火對於人民來說也不全然是災難,對於屍體的及時焚燒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瘟疫的爆發,其餘大部分屍體在被裝到海船上進行集體海葬。
除了里斯本,葡萄牙南部沿海地區、北至丹麥、西至加勒比海的廣大地區、北非、英國和愛爾蘭也都受到了海嘯和地震的影響。根據統計,當時整個里斯本的人口為20萬人,而在這場地震中死亡的人數有5到10萬。如果算上其他受到波及的城市,受災人數甚至可以達到50萬。
地震導致里斯本85%的建築被毀,皇宮、圖書館和哥特式建築早期建築損毀最為嚴重。最大的醫院皇家萬聖醫院遭遇大火,數百名病人被活活燒死。特茹河邊的皇宮被完全摧毀,葡萄牙國王約瑟一世和首相龐巴爾侯爵恰好不在躲過一劫,但是給國王留下了一生的陰影,他一輩子都不敢居住在有牆的屋子裡,直到駕崩也都生活在帳篷中,絲毫沒有重建皇宮的打算。
除了天災,人禍也是本次地震的一大災難。皇宮中7 萬卷的皇家檔案和數百件珍貴的藝術作品不知所蹤,最為重要的葡萄牙航海家日記也不翼而飛。無數的盜賊乘機趁火打劫,開始燒殺搶掠。侯爵在當街樹立絞刑架,一旦發現有搶劫的情況,直接將罪犯當場吊上絞刑架,在 34 人被絞死之後,情況有所好轉。
里斯本大地震對於當時處於鼎盛時期的葡萄牙帝國完全是一次致命打擊,除了經濟和人口的打擊之外,對於整個國民的心理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甚至因為本次地震,葡萄牙帝國一蹶不振,逐漸衰落,完全失去了往昔的風采,所以說本次地震是“滅國”級別的,並不誇張。
而商人們蒙受的財產損失最大,除了房屋與船隻以外,僅貨物他們就損失了1. 2億英鎊。
而當時歐洲的其他國家比如德國、法國對於本次地震也是相當關注,第一時間給出了報道並給予了支援。除了來自人道主義的關懷,另一部分原因是有大量來自於這些國家的商人受到了災害,除了經濟損失,有不少還丟掉了性命。此外,他們還擔憂公司的經濟生存,處於各種實際的原因關注地震。
又由於當時人們對於災難的不理解,甚至很多人覺得萬聖節這天的地震是“神之怒火”,更加深了人們對於本次地震的畏懼。歌德在1830年給威廉的信中就把地震當作一個隱喻,法國七月革命因其深遠的影響與里斯本地震相提並論。
托馬斯·曼都在他於《魔山》中把里斯本地震用作關鍵概念反覆提及,也能夠看出這場地震帶來的影響之深。
而里斯本的災後重建也是後來研究的重點,組織重建的龐巴爾侯爵對於整個城市的復興有著重大貢獻,為了紀念龐巴爾侯爵對重建里斯本的功績,現在還能夠在里斯本看到塑有龐巴爾侯爵雕像、龐巴爾廣場。
除了災後重建,龐巴爾侯爵開始對於本次地震深入研究,他給出了里斯本地震的震中和震源地大致位置。提出了“震是地表以下幾英里巖體移動所引起的波動”的看法,將地震波分為兩類:迅速地震顫和接著而來的地面波狀起伏,已經初步認識到不同地震波的走時特徵,也成為了第一個提出地震是靠地震波透過地球傳播的人。
其實,處於斷裂帶的葡萄牙一直都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除了1755年的里斯本地震之外, 1309 年、1531 年也都發生過重大地震,甚至有人提出了200年一次大地震的“詛咒”說,而葡萄牙目前並沒有打破這個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