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作為參考,不同城市在細節上有所不同
一、什麼是得房率?
定義: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建築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之比。
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得房率=套內使用面積÷建築面積×100%。
同一套住房,建築面積最大,套內建築面積次之,套內使用面積最小。目前,交易中往往按照建築面積計價,但建築面積不直觀,一般人測不出來。套內使用面積最直觀,一般人能測出來。套內使用面積和建築面積的關係,通常用得房率表示。
得房率一般認為越大越好,但是過大,會犧牲必要的公共面積,反而讓人覺得不舒適。得房率一般為70%~80%較好。
影響得房率的因素:
1、建築形式,通常情況下,板式住宅的得房率大於塔式住宅的得房率,一般大10個百分點;
2、建築結構,如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牆柱佔用面積通常小於磚混結構房屋的牆體佔用面積,因此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得房率一般大於磚混結構房屋的得房率;
3、地區氣溫,北方比較寒冷,牆體厚,因此北方的得房率要小於南方的得房率。
二、區分商品房社群優劣的資料指標有哪些?
判斷商品房社群的優劣,可以依據下列資料指標判斷:
容積率:
容積率是指一定地塊內地上總建築面積與建築用地面積的比值。容積率,又稱建築面積毛密度,是衡量建設用地使用強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容積率越大,對於消費者來說,資源緊缺,居住舒適度低;對於開發企業來說,可出租或出售的住宅越多,單位建築面積土地成本低。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3。
容積率公式:容積率=地上總建築面積/建設用地面積。
綠化率:
綠化覆蓋率簡稱綠化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區內綠化覆蓋面積佔該地區總面積的比率(%),或者說是全部綠化種植垂直投影面積與佔地面積的百分比。因此,樹的影子也被算入綠化覆蓋面積。
綠地率:
綠地率是指一個社群各類綠地面積之和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各類綠地主要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綠地率是反映環境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對住宅使用人來說,一般情況下綠地率越高越好。一個良好的居住社群,綠地率不應低於30%。
建築密度:
建築密度是指在一定範圍內,建築物的基底面積總和與佔用地面積的比率。建築密度是反映環境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著重於平面二維的環境需求,保證一定空地和綠地。對住宅使用人來說,一般情況下建築密度越小越好。一個良好的居住社群,建築密度不應高於30%。
樓間距:
樓間距是指兩相樓房之間外牆面的距離。樓間距分為兩類:前後間距和左右間距。房屋前後間距:兩樓間距不小於全樓高度的1.2倍。
梯戶比:
梯戶比就是電梯數和每層樓住戶數的比例。簡單地說,一層樓如果有2個電梯,4戶家庭,那麼它的梯戶比為2∶4。通常來說梯戶比率越大,社群檔次越高。對於梯戶比率相同,戶越少越好。例如,一梯兩戶與兩梯四戶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一梯兩戶能戶戶通透,但兩梯四戶的房子,可能只有邊套可以做到南北通透。
居民汽車停車率:
居民汽車停車率是指居住區內居民車的停車數量與居住戶數的比率,不應小於10%。此外,還有地面停車率,是指居民汽車的地面停車位數量與居住戶數的比率,不宜超過10%。對於當前汽車走進千家萬戶的情形,一個良好的居住社群,居民汽車停車率不應低於50%。
住宅配套設施:
住宅配套設施是指為城鎮居民創造衛生、安全、寧靜、舒適的居住環境而必須的住宅附屬設施。住宅配套設施是由多系統組成的,按住宅規模分為:
1、住宅基本生活單元的配套設施:口規模為3000人左右的住宅群,其配套設施應有居民服務站、小商店、文化室、兒童遊樂場等;
2、住宅小區的配套設施:人口規模在1萬人左右的住宅群,其配套設施包括託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儲蓄所、郵電所、運動場、糧店、百貨店、副食品店、菜店、飲食店、理髮店、小修理門市部、綜合商店、腳踏車棚、廢物回收站、居委會、變電所、公共廁所、垃圾站等;
3、居住區的配套設施人口規模在4-5萬人左右,其配套設施包括醫院、門診部、銀行、辦事處、郵電支局、電影院、科技文化館、青少年之家、運動場,以及與生活有關的商店、街道辦事處、派出所、商業管理機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