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備完課,閒暇之餘開啟頭條,偶爾看到朗讀莫言的散文《生活本該如此》的影片,其文中的故事及其有感而發所悟出的生活態度引起了我的興趣。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學談話。那時他太太剛去世不久,他告訴我說,他在整理他太太的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條絲質的圍巾,那是他們去紐約旅遊時,在一家名牌店買的。那是一條雅緻、漂亮的名牌圍巾,高昂的價格卷標還掛在上面,他太太一直捨不得用,她想等一個特殊的日子才用。
莫言確實是個很會講故事的大作家,不管是長短篇小說還是獲獎感言、演講、詩歌和散文都離不開講故事,可謂是信手拈來。此文的故事中,同學太太從國外買了條昂貴的絲巾,一直捨不得戴想等到特殊的日子那天戴,可是那天沒等到她卻先走了。故事讓人感覺淒涼和惋惜,尤其是同學最後的一番感慨發人深思。
“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之後,莫言把這故事講給一位女士,這位女士深有同感,於是莫言最後也抒發了自己對生活的感慨。
其實每天早上我們睜開眼睛時,
都要告訴自己這是特別的一天。
每一天,
每一分鐘都是那麼可貴。
有句臺詞說:
你該盡情地跳舞,好像沒有人看一樣。
你該盡情地愛人,好像從來不會受傷害一樣。
生活本該如此!
從莫言的感慨來看,他和文中同學所發的感慨如出一轍,都感悟出來的是一種珍惜每分每秒、盡情享受生活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
這不由得想起趙本山和小瀋陽的小品《不差錢》中的片段。
小瀋陽說:人這一生可短暫了,眼睛一閉一睜這一天就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這一輩子就過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錢沒花了。
趙本山說: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活著錢沒了。
兩位演員說出的話雖然具有調侃意味,但話糙理不糙,反映的是兩種生活態度。
第一種是生活當下及時行樂,善待自己,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第二種是生活長遠要精打細算,居安思危,做到細水長流。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是及時行樂好還是細水長流好呢?
有人說,及時行樂好。認為人生苦短,轉瞬即逝。回想過往,許多好吃的沒吃過,許多好玩的沒玩過,許多名山大川沒去過,只有抱憾終生。所以在有生之年要珍惜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有吃的就盡情的吃,有玩的就盡情的玩,有愛的人就盡情的愛,不枉來世走一遭。
有人說,細水長流好。認為人這一生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誰也無法預知明天和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陰晴圓缺,生活中凡事都應該做到留有餘地。短暫的快樂易得,而長久的幸福難尋。
有一同事,在一次學校組織的體檢中被查出胃癌,從此萎靡不振,和以前的她相比完全是判若兩個人。以前的她年輕漂亮,活得瀟灑,穿得用得要講究名牌,包包必須是LV的,化妝品必須是SK2或其他國際頂尖品牌的,徹徹底底的“月光族”。看到她這樣的揮霍無度,我們經常提醒她要節制,不要太大手大腳適當存些錢,可她每次都說,存什麼錢啊,今朝有酒今朝醉。誰曾想今朝酒沒了,有的是無盡的痛苦。為治療癌症,她四處借債,債越借越多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如今連吃個蘋果都捨不得。現在回想起以前的生活,她後悔自己太傻,工作了十幾年結果一點積蓄都沒有,等急需用錢的時候,方知存錢的重要性。
老子認為水是世間至利之器也是天下至柔之物,生活的最高境界應如水一般,以不變應萬變,以不爭對爭世。
曾國藩說過一句話:最好的生活就是細水長流。
曾國藩說細水長流的生活是“剛柔互用,不可偏廢”,細水長流間,是智慧的積澱,是得失的坦然,是鬆弛有度的生活態度。
細水長流,是積澱。
曾國藩並非年少成名之人,其出將入相之路一波三折。初遇挫折之時,曾國藩並未與困難硬碰硬,而是跟隨困難的腳步,慢下來,積蓄力量,當再爬起來時,走的會更遠。所以,對待生活別急躁,提醒自己慢慢來。
細水長流,是坦然。
細水長流的生活,是一種坦然地看淡生活的得與失。得失如明月,命中終有時。得與失、成與敗就像陰晴的天氣,天氣總會變化,人生不可能總是得也不會總是失。失去沒什麼可怕的,正如吃飯喝水,得到也沒什麼驕傲的,說不定明天就要飛走。
細水長流,是鬆弛有度。
細水長流的生活,就是學會調節自己的身體與情緒,就像一根橡皮筋,有松有緊。“福不可享盡,勢不可使盡”,一盆水潑出去不能擊破石頭,滴水卻能穿石。人生路上沒必要逼迫自己太緊,一次性把力氣用光,人生是場漫長的馬拉松,拼的不是爆發力,而是忍耐力。
莫言的《生活本該如此》側重於及時行樂,曾國藩說最好的生活是細水長流。
本人認為最好的生活態度是二者兼顧。當遇到美好的時刻、擁有美好的東西時就該把握機會及時地盡情享受,免得時過境遷悔之晚矣;當美好的事物曇花一現之後,就該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生活,像溪水一樣靜靜地流淌,靜靜地接納,靜靜地蓄力,才能到達遠方。
朋友,你是否和我一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