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說:雨水節。草木脫。王出頭,春三月。路上行人一半僧。赤頭童子皆流血。倒置三元且聽說。"
"雨水節,草木脫。王出頭,春三月。"
這幾句有的版本寫"雨水草頭真主出″這所指的都一樣,雨水節,草木脫只是暗示"滿"字的外形。
雨水節,是中國氣候學裡二十四節氣的一個節的名稱,他用這個節來擾亂讀者的視聽而已。
事實上,"滿"右下方是″兩″而不是″雨"。但是不能說劉伯溫不懂,而是因為他只能知道"象"。"王出頭"一方面是指真"主"出,一方面是指"清"字的右上方的"主″。再加上春三月正是清明時節,更指明瞭清字。這種只點出字的外"象″,而沒有注意也無法注意字的正確結構的暗示法,後面出現很多。
話說:爾袞一入關之後,立刻要漢族也跟滿人一樣,於是下令全國一律剃髮。
所謂剃髮就是將頭髮的前半部剃掉,只留下後半部的頭髮,然後偏成辯子。"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法令雷厲風行之下,各地漢人不忍上國衣冠,論於夷狄,紛紛反對剃髮,寧可留髮而不留頭,於是普遍的掀起抗清運動的狂潮。
清兵也以屠殺手段,加諸於嘉定、揚州、江陰、嘉興與金華等地人民的頭上。
這下正是:"路上行人一半僧,赤頭童子皆流血",發剃掉前部不像半僧嗎?
所謂赤頭童子,我想是指髮型依原樣不剃也不戴帽的人,清朝人頭上都帶瓜皮帽,不服法令剃髮的人都慘遭殺害。
有人解釋說是清朝帽上有纓狀如流血,我認為頗為牽強。通常,腳上沒有穿鞋子不叫赤腳"嗎?
赤頭顯然也是頭上不加別的裝飾才對。
滿清這種強迫百姓違反習慣來剃髮,顯然有違夫理?
所以說"倒置三元",三元變就是三才,天、人、地倒置三元就等於倒置天地。簡單的說。就是徹底"反"了。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