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提出“人地掛鉤”的觀點被不少學者推崇,並不斷為此進行論證和呼籲。
01 什麼是“人地掛鉤”
人地掛鉤的邏輯是:
人口輸入型城市建設用地指標緊張,建設用地指標緊張導致房價上漲,房價上漲導致居民幸福指數下降。增加人口流入型城市的用地指標,可有效緩解大型城市的土地供應,透過增加土地供應,增加住房供應,可有效抑制房價上漲,從而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因此,部分學者主張實施“人地掛鉤”的用地策略,即對人口輸入型城市增加建設用地指標,對人口流出型城市壓減建設用地指標,在全國範圍內隨人口流動,動態調整用地指標。
02 高房價,並非由土地短缺單一因素導致
本人認為,這是典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邏輯,沒有找準導致高房價的根本原因。因此,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房價的問題。
表面上看,高房價是由於住房供不應求導致的,但實際上房價的上漲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不是並不是供求關係,供求關係決定價格的發展方向,貨幣政策和信用政策才是決定房價高低的根本原因。高房價是在住房供求關係影響之下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過度的信用擴張,共同導致的。因此,要解決高房價問題,就需要從住房供求關係和貨幣政策、信用政策,多個角度綜合著手,才可能取得顯著效果。
03 “人地掛鉤”,將導致社會問題更加突出
就住房供求關係來講,也需要思考造成供求關係緊張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一方面,我們固然要從供給角度思考土地供應是否充足,是否有必要增加一個城市的土地供應。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從需求端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大城市人口的增加。這種由人口流動帶來的數量增加,在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是否還有必要持續增加?這一類城市的土地是否有必要採用“人地掛鉤”的策略,無限量透過土地指標調配增加供應,以滿足其發展需求。“人地掛鉤”策略之後呢?人口持續繼續流入,怎麼辦?
人口的增加,給社會帶來的不僅僅是住房供求關係的緊張,它還帶來了人們就業的內卷化、交通的擁堵、基礎教育資源的緊張、醫療資源的稀缺和政府公共服務的相對落後等一系列問題。土地供應也許能解決住房問題,但以上社會問題是否能夠全部透過“人地掛鉤”,以增加土地供應的方式得以全部解決,這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我們的城市在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之後,就應該開始做減法,最佳化城市空間,而非一味的貪大,擴規模。實際上,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高房價以及各種公共服務資源的緊張,反而能給次級城市及中小城市一個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機會。試想,如果真的採用“人地掛鉤”的發展策略,是否會加劇城市叢集化發展這一程序,導致人口更快速的向大城市流動,同時也加劇中小城市人口的流出,導致中小城市空心化、荒漠化,幾十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止步於此,這也是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04 解決高房價,需要從根本上解決人口為什麼流動的問題
如果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一味的以增加土地供應,去滿足人口的湧入,而不是反向的思考人口為什麼會湧入,我想這個問題永遠不會有正確的解法。
人口無止境的向大城市流動,對於我國追求經濟平衡發展,人民共同富裕的政治目標,也是背道而馳的。因此,我們絕不能簡單採用“人地掛鉤”這種以取悅大城市發展,犧牲中小城市發展機會、甚至生存機會,來壯大本已患“城市病”的各大型城市和特大型城市。
我想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從需求端著手,讓國內的產業佈局更合理,讓經濟發展更平衡,以產業佈局和經濟平衡引導人口的分佈更均衡,減少人口的流動,讓更多的人不離故土即可安家立業,讓更多的人不離故土即可分享現代化文明,不離故土即可分享社會主義的建設成果,而非讓全體國民只有到某些區域、某些城市才能享有現代化的一切,這不符合人本,也不符合我們國家建設的方向。
發達地區和發達城市,以及部分利益群體,不應利用經濟和發展的優勢地位,對不發達地區進行土地指標的掠奪。
因此,我們應該旗幟鮮明的反對“人地掛鉤”,或者為“人地掛鉤”畫一個圈,將其限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這樣才有利於國家的全面建設,和人民的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