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IC photo
如果你發現寶寶頸部、腹股溝等處長出一個個小白點,千萬別誤以為是熱出來的。順義婦兒醫院新生兒科醫生詹實娜提醒,寶寶身上起白點,要警惕新生兒膿皰瘡,又稱新生兒膿皰病,是發生在新生兒中的一種以周圍紅暈不顯著的薄壁水膿皰為特點的葡萄球菌感染。
詹實娜介紹,新生兒膿皰瘡是一種面板感染,而且感染傳染性強,可在一定環境造成流行,家長必須特別重視。氣候溼熱、包裹太多可以促進該病的發生。所以,家長在護理寶寶時要注意環境溫度,穿蓋合適的衣被,但切不可為防止出疹,過分減少衣被。
新生兒膿皰瘡多於出生後4-10天發病,主要見於面部、頸部、軀幹、腹股溝等處。會突然發生大皰,如豌豆或核桃大小不等,皰液初呈淡黃色而清澈,1-2天后,部分皰液變渾濁。皰底先有半月形積膿現象,之後膿皰逐漸增多,但整個大皰不全化膿,因而出現水膿皰的特徵,皰疹消退後一般不留痕跡。
詹實娜指出,新生兒膿皰瘡的致病菌常見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可由B族鏈球菌引起,主要透過接觸有面板感染或帶菌的照護人員或產婦分娩過程中感染。輕者僅表現為面板區域性感染,嚴重者可有發熱,併發菌血症、肺炎、腎炎或腦膜炎。因此,當發現寶寶有類似皮疹時,需監測寶寶體溫,密切觀察精神反應、吃奶情況、呼吸、黃疸等,有無其他部位感染的表現,建議到醫院就診,規範指導診治。
如何預防新生兒膿皰瘡?詹實娜提醒,應避免有面板感染的人員接觸新生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護理新生兒前應洗手;保持新生兒面板清潔衛生,勤洗澡,尿布應勤洗勤換;衣著合適,避免包裹過多。
發生新生兒膿皰瘡如何治療?詹實娜建議,若只有散在膿皰,可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膿皰及周圍面板,然後用酒精棉籤將膿皰擦破或用消毒針頭挑破,使膿液排出,之後塗以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痠軟膏等抗生素軟膏區域性抗感染。對於頸部、腹股溝或腋下等皺褶部位,應適當暴露,保持感染部位空氣流通,面板乾燥清潔。對於合併發熱及其他部位感染者,需就醫住院,全身抗感染治療。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