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以來,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強烈感受:國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降低教育、住房等領域的民生成本。比如整治學區房、治理校外培訓、教育“雙減”措施;比如“3+2紅線”、限貸令、二手房限價。更重要的是,按照2021年的動向,以調節收入、抑制過高住房價格、打擊炒作投機目的的“調控大招”房產稅也要來了。
房產會真要來了?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樓市潛在的風險不容小覷
任澤平發過一份住房市值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住房市值321萬億元,是GDP的3.6倍,2019年增長到339萬億,2020年則增長到約400萬億。高昂數值背後,有多少人知道,20年前全國地產銷售只有1億平米,如今市場規模增長了17倍之多,速度之快,堪稱奇蹟。但高速增長的風險仍然不容小覷:
1、住房價格過高。今年6月,全國住房均價已經達到10720元/平米,在50個重點城市,房價最少都是收入的13倍,意味著想要買一套房要勤懇工作13年才能實現,如果除去日常的消費支出,可能要更長的時間。長久下去,年輕人會往外走,城市也會缺少新新力量,創新創意的頭腦。
2、房產佔據家庭資產比重過高。報告指出在2018年,我們國家的住房資產是家庭資產的56.9%,但金融資產卻只有4成,遠低於歐美國家。現實生活中,住著百萬房產,存款幾萬,甚至負債累累的家庭都不少。這一情況在央行報告也有佐證:城市家庭以住房資產為主,佔比超七成,居民槓桿率62.2%,大頭都是房貸。
3、住房空置過高。94年,我國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0平米,2020年末上升到近40平米,上漲400%,雖然這代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卻從側面說明,這些年建了太多房子,導致住房市場已經飽和,不缺房了。事實上,西南財大報告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城市的住房保有率已經過量,特別是這幾年到處建房子,就連欠缺資源人口的城市,住房空置情況都超過了30%。
基於以上事實,我們再來對照專家學者和國家的態度
在國家層面,繼去年兩提房產稅後,今年5月,財政部長就撰文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房產稅立法和改革的觀點;而在隨後的中旬,4大部就召開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座談會,聽取部分城市及專家對稅法工作的意見。
據金融界報道,經濟專家任澤平認為,樓市在存量房、持有住房的環節中沒有稅法限制,有房無論是10套還是100套都不用交稅,所以房產稅是大勢所趨,屬於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而朱海斌也有類似觀點,開徵房產稅的目的就是為了平衡地方收入,調節百姓收入實現共同富裕。
近日,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徵收房產稅不再是遙遙無期了,到了實質推進的階段,年底前或出試點措施。
這也就不難理解,有部分專家直言手握2套以上住房的人,應該儘早將多餘房產拋售為妙。根據專家的說法,一旦稅法落地,多套房的增值預期就降低了,不僅倒逼2套以上住房持有者節省成本,將房子推向市場銷售。而且他們很可能會為了減少虧損,加大讓利幅度。
一,房產稅對普通人會有影響嗎?
之所以叫房產稅,就意味著名下有房產,就要徵稅,但真的徵稅,對普通人的影響有多大? 根據滬渝(從2011年啟動)兩地試點的徵收標準,稅費徵收至少分為3點:
其一是對高階住宅。以上海為例,對超出所在城市均價2倍或以上的房子徵稅,畢竟富人才有條件買高階住宅,自然也有實力承擔使用成本。其二是對套數。其實這和高階住宅有相似之處,試問普通人怎麼可能動不動就買幾套房子的,只有極少部分的個人或家庭才具備條件實力。
其三是對人均面積。上海方面就設定60平免徵範圍,超出部分按稅費收取,這就意味著,普通人不會有負稅壓力,反而對於多套房,或是房子面積太大的富人們,就要多承擔稅費了。由此可見,對存量住房徵稅,對普通人不會有多大影響,畢竟現在房價基本過了1萬元/平,大城市更是能達到4萬以上的單價,這樣的價格基礎,工薪階層想要買2套以上,或是超過100平的房子機率是非常小的。
相反開徵稅法,還能對房價上漲起到顯而易見的抑制作用。像在財稅界相當有影響力的黃奇帆就認為,開徵房產稅能“有效調控房價”、“精準打擊炒房行為”。什麼概念?我們算筆賬就明白了,通常資金成本6%,物業1%,再加上房產稅的2%,那麼一年的房產成本就要接近10%了,即便住房價格還有上漲空間,細算下來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二,試點先行,或提前在2地試點?
從4個月前監管層的會議來看,未來稅法可能先在某些城市率先試點,試點在前,立法在後,已經是明牌。對此,首經貿大學教授趙秀池也表達過觀點,她認為試點無非是試錯和總結經驗,避免偏差。而前文提到的施正文專家也提到了年底出試點措施的觀點。
至於會在哪些城市試點呢?雖然分歧較大,但多位專家普遍認為,會在一些住房上漲壓力大且具有示範性作用的城市執行。賈康不久前發文章稱,深圳炒房盛行,無論是處於控房價還是打擊炒作的目的,都有必要出來試點,而第二個就是海南,當地作為自由貿易港,也早就官宣要斷腕破除房地產依賴症,此外它還是全省現房銷售的例子,試點的話也能放得開。
三,稅費怎麼收合適?專家“新建議”提出,獲老百姓力挺
從前文提到的徵收標準、試點城市,不難看出合理的房產稅一定是要具備幾個條件,一是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利益,二是有效抑制房價上漲,三是對房屋持有較多的群體徵稅。與其說房產稅是“隱藏大招”,不如說它更是惠民稅法,不僅不會增加普通工薪層的負擔,可能市面上大部分人居住的房子都不會徵稅。原因是這些人住的都是小戶型、保障房。
所以在稅費收入標準上,財經專家張學誕提出了“新建議”:設定人均40-60平的免徵面積,超出後徵稅,同時評估房屋現有市場價,採取稅率累進位制的方式,範圍在0.3%-1.5%之間。以一家三口3套房均價3萬面積120平的房子算,那這個家庭起碼每年要交稅近2萬元,基本上房子越多稅率越高,要交的稅費也就越多。
這一建議一經提出,就獲得老百姓力挺。因為這個徵收標準保障了普通人的利益,大家買房都不容易,基本上買來都是自住,有些可能要住一輩子的,花的首付月供這麼多,如果還要交稅,就會加劇生活負擔,對有錢人收稅,還能遏制市場的亂象環境,對後來準備買房家庭也有益處。
房說君有話說,可能有人對於開徵稅法能降房價的說法,還是持保留意見,他們認為,跟有房人收了稅,自然會把這些錢轉嫁到買房人身上,比如變相提高房價等等。但房說君認為,如果是過去,自然不能排除買房人會更多支出的可能,但國家也考慮到這一點,隨著今年二手房限價、限貸令、增加保障租賃房供給方面的措施,是不可能有漏洞可以轉嫁的。
總之,稅法是趨勢也是長效措施,對於解決社會窮富分化,住房市場管制,都有釋放長時間效應的作用。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文章為“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深究。(撰文: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