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接觸當地人時,就會感受到地域的差異。比如,到了山東,我發現他們聊天時,基本不提及自己的子女。
這種差異無疑是巨大的。或許是獨生子女時代至今有三十多年,生育政策剛剛放開。在嫩江,我經常聽到周圍的人交流時,用不了幾句話,就會帶出自己家的孩子。我兒子怎麼樣怎麼樣,我姑娘如何如何。
很多女人當了媽媽之後,所有的網路空間裡都是子女的身影。以前是qq空間,現在是朋友圈,還有短影片平臺:抖音快手……全部是自己家寶貝的照片和影片。甚至連微信名字,都改成了某某媽媽。
一些男人也不例外。自己家熊孩子,當然是怎麼看怎麼親。何況主流文化欣賞父愛,像那個倍受讚譽的綜藝節目。怎麼宣揚親情,怎麼圈粉。
所以到了山東之後,我突然覺得不習慣。怎麼他們聊了那麼久,相處了那麼多天,不見有誰講到下一代呢?問問孩子幾歲了,上幾年級了,不是像問候“你吃了嗎”一樣平常嗎?
平時,也見慣了家庭裡的病態結構。很多家庭中的權力分配是有問題的,都是父母在仰望著子女,小心翼翼觀察著孩子的反應。不論是討論著學生的成績,還是追著餵飯,大呼小叫催促著上學……父母都是那樣被動,那樣卑微。
甚至還有的父親,不但平時溺愛下一代,還在公開場合遭受著剛剛十幾歲的女兒的白眼。即使已經這樣糟糕了,提到女兒還是十二分的關注,還是張口閉口向別人討教,如何提高孩子的分數。
我一直以為,這是群體現象,早已經見怪不怪。沒想到,山東人民給我上了一課。齊魯大地,孔孟之鄉。在這裡,清清淨淨呆了幾日,沒有任何人不停地對你描述他家的小少爺小公主,小神獸小魔頭。
我倒是見到挺多有家教、有禮貌的小朋友。朋友家的女兒,是二胎,七八歲的樣子。本來正是倍受嬌寵的地位,見到我們卻極為懂事。言行舉止,都無可挑剔。坐有坐樣,站有站樣。
還有霞家的小男孩,上次見到他時,他還是個淘氣的野小子。現在已經念小學了,聽說成績不錯。在我印象裡,霞幾乎是對他不聞不問的。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他吭吭哧哧努力追著大人的腳步。其實以他的年紀,經常是跟不上的。但母親一往無前,他只好拼命倒騰著小腿,奮力跟上。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待遇,只好自求多福,有什麼需求也自己解決。甚至有些時候,他還幫著霞操心,擔心母親是不是忘記了東西,帶沒帶全。
其實,這孩子是家裡的老兒子,要說不受寵,是不可能的。但霞仍舊這樣鍛鍊著他,就連一起吃飯,也沒見她給他夾菜,都是他在盡力餵飽自己。從前他還不會使筷子,有時會用手抓的。霞姐也看得下去,他怎麼可能不獨立呢?現在都念寄宿學校了,週末才回家。
於是,霞讓他做什麼的時候,小傢伙從不違抗,都不知道啥是叛逆。他是知道自己地位的,怎麼可能不尊重長輩,又哪有勇氣作鬧。每次見他連過馬路都沒有人擔心,我都忍不住回頭望望,見他果然走得好好的,什麼事都沒有。表面上,家長都很少搭理他,他怎麼會恃寵生驕呢?
還有萍家的兩個子女。大女兒已經念大學了,會幫著她招待客人,默默替母親分擔。兒子正是青春期,除了神情孤獨一些之外,去哪兒會和母親報備。晚上,萍開車送我們回家,女兒騎著電動車跟在後面,想把車停在賓館那,她好載著母親回家。結果中途遇到了和同學打球回來的兒子,兒子也騎著車。本以為那男孩會先回家的,沒想到他也追隨著萍的車,和姐姐一起陪著母親。
看到那姐弟倆,各騎著一輛車,在夜色裡一起等候著萍的時候,那幕溫馨的畫面,讓我不由感動。覺得山東的父母和子女之間,有著一種守望和距離,有規矩和教養,卻又不失溫情。
越把注意力傾注在孩子身上,越是縱容子女,越失去自我,反而越得不到子女的尊重。而那些對孩子嚴肅的山東父母們,卻用他們的言傳身教,無形之中感染著下一代,傳遞著嚴謹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