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晨媽
來源 | 媽媽手冊(ID:jqfans)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意思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就如天性一般牢固、自然,以致於未來取得的成功,大多由這些習慣所支配。
可見,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會成為孩子一生寶貴的財富。
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幫孩子養成以下5個習慣,受益終生!
學會堅持
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生活中,你有沒有為以下場景所煩惱:
孩子剛迷上繪畫沒多久,然後轉頭又喜歡上跳舞;
沒堅持兩天的跑步,很快被睡懶覺所打敗......
做任何事情,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成為不少孩子的真實寫照。
事事都想涉獵,然後事事堅持不下來,最後一事無成。
放眼生活中,那些收穫成功、輝煌人生的人,大多都贏在了自律上。
知名作家嚴歌苓,一直過著自律的生活。
每天寫作六小時,她的自律,讓她寫出《金陵十三釵》《芳華》等一部部傳世佳作。
加拿大一則公益短片《人生最後十年》,也向人們展示了,自律和不自律的人,過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個是穿運動鞋遛彎,一個是坐在病榻上,看著窗外的風景。
這種天差地別,究根結底,是源自於年輕時候的自律。
其實,無論對於生活還是學習來說,自律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恰如美國前總統羅斯福說:
“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
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只有讓孩子把自律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才是真正贏在了起跑線,父母謹記!
閱讀的好習慣
有句話是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毋庸置疑,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將會成為他一生的助益。
因為閱讀不僅能讓人增長知識,還能提高雙商、理解力、記憶力等。
就像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
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
央視主持人董卿的父親,從小要求她每天抄成語、背古詩......
到如今,她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一小時的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造就了她現在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更是被譽為“以玉為骨,雪為膚,詩詞為心”的主持人 。
還有一直有著“音樂詩人”之稱的李健,家中的書籍存量十分驚人。
他音樂創作的靈感、對生活的感悟,都大多來源於文學。
可見,閱讀不僅使人明智,更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內蘊。
無論是從孩子長見識、學問,還是修身養性方面,家長都應該從小培養他們閱讀的好習慣。
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
培養挫商
上週,帶孩子逛公園,一男孩在地上撒潑打鬧。
看了一陣後才弄明白,小男孩與同伴打乒乓球,輸了之後不服氣,吵著要再來一局。
可問題是,同伴陪他來了一局又一局,沒有義務一直陪到他打贏為止。
看著男孩氣急敗壞的模樣,周圍家長的心頭都浮上一陣擔憂:
孩子要是輸不起,該怎麼辦?
說實話,孩子好勝心強本沒有錯,但輸不起卻是大忌。
不僅不尊重對手,也讓自己的醜態畢露。
所以啊,相比於讓孩子事事爭第一,教會他們正確面對輸贏,才是父母的首要任務。
就像一直以好爸爸著稱的吳尊,在女兒面對失敗時,用自己籃球比賽的失敗經歷告訴孩子: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懼失敗。
所以,在時隔8個月後,NeiNei又一次參加比賽,連決賽都沒進的情況下。
她仍能以一種豁達的心態寫道:
“Sometimes we win, sometimes we learn new things.”(有時候我們能贏,有時候我們能長記性)。
無論是學習還是面對未來的人生道路,他們都該明白一個道理:
勝敗乃兵家常事,輸贏也是人生常態。
跌倒了沒關係,爬起來再戰,不斷堅持、嘗試,最終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放棄溺愛孩子,
培養獨立性
國慶假期,不少孩子在家的狀態都是,“吃了玩,玩了睡”,地掃到腳邊都不願抬一下腳~
上學時,更是過分,到家書包一扔,衣服亂丟,飯恨不得喂到嘴邊......
孩子長久癱下去,很容易成為一個只會直立行走的廢人。
就像《少年說》中,一個高二女孩抱怨家人“太寵自己”,把自己培養成了“高分低能”。
小時候,她不怎麼會用筷子,家人沒有教她怎麼用,反而讓她用勺子,一直用到了高二。
難以想象,一個17歲的人,連筷子都不怎麼會用。
初二時,她才開始自己穿衣服;幾天前,家人才讓她試著自己倒熱水,就連插個電源,家長都怕她觸電。
直到現在,她都對衣服型號毫無概念......
其實,對孩子太過溺愛是一種毒藥,阻礙他們成長、進步,甚至將他們養成溫室裡的花朵。
但孩子終有長大的一天,如果不培養他們獨立的品格,終會害人害己。
恰如《21招,讓孩子獨立》書中所說:
“我們養孩子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能力離開我們。”
教孩子做個不好“惹”的人
善良帶點鋒芒
前幾天,一寶媽抱怨自家女兒在學校受到排擠,同學總是開她玩笑。
然後更氣女兒沒用,問她什麼都不說,還帶零食、玩具給同學,討好他們......
其實,孩子社交困難,喜歡討好他人,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有時候,我們過分強調善良,也會讓孩子變得“好欺負”。
作家三毛,曾描述過自己出國留學的一段經歷。
剛開始,她謹記父母的叮囑“與人為善”。
為了和室友們打好人際關係,她主動承擔了整理宿舍的工作,成為萬金油般的存在。
“三毛,天下雨了,快去收我的衣服。”
“三毛,快下樓替我去燙一下紅褲子!”
......
這種示好與友善,卻被室友當成了一種義務。
有一次沒做,就遭到了室友難聽的謾罵。
後來忍無可忍的三毛終於爆發,用掃把教訓了室友。
其實,善良沒有錯,錯的是別人利用你的善良綁架你,而你怯懦不知拒絕。
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你可以善良,但不能變得軟弱可欺。
要讓孩子的善良帶點鋒芒,這樣在與人為善的同時,也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經濟學家約·凱恩斯曾說: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好的習慣,對塑造孩子的德行、品性至關重要,甚至決定他一生的命運。
但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只有教會孩子堅持,慢慢將這些習慣,融進自己的骨血裡,才能真正靜待花開,讓孩子綻放自己的光芒!
以上這些習慣,家長們都培養給孩子了麼?
*來源:媽媽手冊(ID:jqfans)。關注媽媽手冊,在這裡與百萬媽媽交流育兒經驗,還有大量原創精品親子漫畫,教你快樂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