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漢武帝與匈奴的戰爭發展到最為關鍵的時刻,漢武帝發動漠北大戰,派遣衛青、霍去病兩位有名的大將,各自率領人馬穿過戈壁,找匈奴決一死戰。最終兩支軍隊都大獲全勝,分別擊敗了單于庭和左賢王部。
漢匈兩族長年累月的不斷征戰,導致這些年漢軍損失慘重,不僅士兵傷亡數萬,而且連一起隨同的戰馬共有十幾萬匹,剩下的也寥寥無幾。除此之外,這些年的戰爭需要大量物資,戰士的軍糧,獎勵有功軍士的酬勞等等幾乎用空了國庫的資源。因此,漢武帝發起了第三次的“貨幣改革”。
漢武帝在世時共進行了6次貨幣改革,前5次都是為了將下放民間的鑄幣權收回到朝廷。然而這一次的貨幣改革卻是充實國庫的權宜之計,其中這次發行的白鹿皮幣及白金三品可以稱為我國曆史上最特殊的一種貨幣。
按常理來說,充實國庫的最好方法就是增加稅費。在西漢充實國庫的最主要來源是徵收農民的農業稅。由於漠北大戰後,西漢人民都已被折騰的筋疲力盡,民意不積極,如若這時加重他們交稅的負擔,很有可能引起民憤。另外,西漢的交稅制度規定佃租或是人頭稅一年交一次,現在即使加徵來年的稅費面對現在國庫缺失的巨大窟窿,根本是九牛一毛。
漢武帝不忍心再壓榨農民,給他們施加壓力,於是便把目光轉移到了有錢有勢的人民身上。在西漢有兩種人財力充沛,第一種是藩王、宗師或者是一些功臣的後代,這些人擁有國家賜封的土地
和無盡的錢財,是個不錯的人選;第二種就是江湖上的地主、做大生意的商人等這些民間的“大戶”。
漢武帝為了讓這些“富人”心甘情願的把錢送出來,他命令這些“富人”要上交商業稅,且還讓老百姓監督這些商人,如有偷稅漏稅的要如實舉報。僅此還不夠,漢武帝又製造出一種虛值貨幣
來以此收割利益。虛值貨幣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一張實際價值並不值錢,但是要製造出花裡胡哨的噱頭,讓那些商人花大價錢買下來。
我們上文所說的白鹿皮就是虛值貨幣中的一種,且只供給王侯宗室。因鹿皮不容易儲存下來,所以現代社會並沒有它的實體,但是據史書記載白鹿皮幣的做法是:用一張白色的鹿皮剪成一平尺的大小,上面再繡上精美的花紋。這張皮墊子漢武帝卻給它定價45萬錢。
西漢時期採用的是郡縣分封雙軌制,除了漢武帝一派的外,還有大量其他王國與王侯存在,他們的存在給漢武帝帶來了不少的顧慮。之後,他便採用了加強禮儀制度的手段,束縛這些諸侯,加重他們的禮儀尊卑理念,白鹿皮就是制約他們的一種禮制。
於是,漢武帝下出指令:凡是王侯宗室想要求見天子,必須要帶玉璧才能來見天子,玉璧上要有白鹿皮作為襯托。但是白鹿卻極為稀缺,它是由梅花鹿變異演變而來的,這種情況少之又少。此外,所有的白鹿都圈養在皇宮內,就連王侯宗室都搞不到白鹿。因此漢武帝又說,想要得到白鹿皮,便要攜帶45萬錢到皇宮裡來交換,顯然這是漢武帝為充實國庫而做出的“計謀”。各位諸侯也是憤憤不平,卻也只能忍氣吞聲。
白鹿皮只是漢武帝暫時充實國庫和制約諸侯的一個手段,當目標達到後便就不再推行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