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至1978年,在“鄉村世界做大事”的強烈號召下,近2000萬中國青年知識分子積極奔赴祖國廣闊的鄉村世界。
新中國成立後,成千上萬的知青奔赴農村和邊遠地區。在這其中,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關於友情的、親情的,也有關於愛情的。
很多人在經歷了知青那個年代之後,便不再相信愛情了,所以那個時候留下來的愛情,更難能可貴。
孟家有女初成長
1969年,知青孟啟潔跟隨父親前往黑龍江加入知青大隊。孟家父女思想覺悟高,讀書人上進的思想始終領貫穿父女倆身上,他們在黑河羅湖後,雖然生產生活條件差,但依然在不斷地求上進。
父親是男人,在安頓下之後,所做的農活工活從未叫過苦,哼過累。但女兒不一樣啊,孟啟潔只有十六歲,比其他人小,太重的活兒她沒辦法弄,所以便安排了一個簡單的事——去食堂幫廚師。
雖然聽著非常容易,事實上,食堂的工作並不容易,畢竟,你得養活幾十個人。每天都要挑水、砍柴、挑菜、洗菜、剁菜、煮飯,除了掌勺,所有的工作都得孟啟潔做。
但是孟啟潔並不討厭食堂裡這些又髒又累的工作,她覺得非常有趣,所以在工作時常常帶著笑容,而大家也都喜歡她樂觀開朗的性格。
其中,她最喜歡的還要數食堂裡的“老廚師”崔洪濤。
雖然是“老廚師”,但崔洪濤也只有22歲。
一是因為他擁有這家食堂,資歷最老;此外,他做飯也做得很好。要知道,十幾張嘴就是十幾種口味啊,崔洪濤卻能把所有人的喜好抓在手裡,足見其廚藝高超。
而孟啟潔的工作,就是給崔洪濤打下手,但由於崔洪濤性格內向,孟啟潔又是女兒家,所以兩人話並不多。而兩人暗生情愫,得感謝孟啟潔的“衣服”。
在情竇初開的日子遇見你
那天適逢孟啟潔生理期,工作完一天後十分疲憊,本來打算第二天再洗“髒”掉了的衣物,沒想到第二天一大清早,就看到自己的衣服被洗的乾乾淨淨的掛在繩子上。
“咦,是你幫我洗的衣服嗎?”
她還以為是同宿舍的一位女知青,連忙道謝。室友答:“不是我,是我昨晚在你們食堂看到崔師傅洗衣服的。”
孟啟傑又問崔洪濤:“崔少爺,你給我洗衣服了嗎?”崔洪濤紅著臉道:“是的,我看髒了就幫你洗了!”
男人給女人洗 內 褲,羞的孟啟潔道謝後趕緊離開。
整個上午,孟啟潔都在想著崔洪濤給她洗衣服的事,她和他的戀情,也就開始了。
那個時候,孟啟潔和崔洪濤的確是有好感的,但是這種暗淡的感覺還不足以讓他們建立真正的關係,而事情的轉折發生在一場悲劇之後。
1970年,孟啟潔的父親接到了重要的任務,在工程挖了一半時,需要用炸藥爆破岩石,另一位小知青不小心把保險絲提前點燃了,要來不及逃跑時,孟啟潔的父親用他的身體來保護他並受了重傷。
經過搶救,他的生命得以保住,但同時也成為了殘疾。上級領導讓他提前回上海休養身體,並讓女兒也一同回去。
孟啟傑沒有接受這種優待,除了自己不喜歡這種特殊的對待之外,她也放不下崔洪濤的感情。
孟啟潔哭著對病床上的父親說:“爸爸,你回上海有媽媽照顧你,我還想再留下來多鍛鍊一下自己。”
父親微微頷首,道:“你長大了,留在這裡就好了,我聽人家說你食堂的廚子不錯,你要相處融洽。”
聽到父親的話,孟琪潔臉上不禁泛起了兩抹紅暈。原來,他們的曖昧情況,早就為眾人所知。
在兩人成為戀人後,周圍開始響起了許多不同的聲音:有些人希望他們能夠長久地走在一起,而另一些人則不看好這段感情,畢竟一個是高幹的女兒,一個是農民的兒子,家境相差太遠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兩人的感情愈發變得穩定。1973年,孟啟潔回到上海,想和爸爸媽媽談談這段談婚論嫁的感情。
爸爸沒有太多的意見,而媽媽對這段感情十分不看好。
期間,媽媽看到了崔洪濤給孟啟潔的信,內容是:小潔:你沒事吧?你爸爸的身體怎麼樣?向阿姨問好,你回來了嗎?我一直在等你!
這是一封30字的信,但崔洪濤不僅寫得歪東倒西,而且通篇錯別字。孟啟潔的媽媽很不滿意:“這寫什麼?三十個字,有一半以上都錯了,就像鬼畫符號一樣,這樣的人,你也能看上?”
孟啟潔和媽媽爭辯了一晚上,無果。第二天清晨,她哭著離家出走,坐上了回東北的火車。
看到愛人回來,崔洪濤的心算被放下了,他原本以為孟啟潔再也不會回來了。孟啟潔回來後的第一句話就是:“不論貧窮富貴,我都願意和你結婚,找個時間去看你爸媽吧!”
這給了崔洪濤一個十足的定心丸。
見面的過程不是特別順利,但好在孟啟潔和崔洪濤愛的是彼此的三觀和內心,一切外在因素都不能將他們分開。
日子過得不好也不壞,不到三年時間,兩個年輕人攢了點錢,終於舉行了婚禮。
儀式在他們工作的餐廳舉行,沒有大排的宴會,只有幾盤喜糖。這天晚上,他們倆收到了孟啟潔父母從上海發來的電報:生活愉快!儘快回上海探親!
在父母的支援下,孟啟潔更加堅定了紮根東北的心願。在其他知青的幫助下,她和崔洪濤蓋了一座屬於自己的小窩,並預留了一塊菜地,自己種菜養豬,生活無憂無慮似神仙。
意外,總是在不經意間打破寧靜
1979年,中國迎來了許多變化,其中之一就是知青返城。
單身知青,大部分已經回城了,一些和當地人結婚的知青可能厭倦了在鄉下的生活,或者經不起大城市車水馬龍的吸引,紛紛毅然決然的離開了鄉下。
孟啟潔不是聖人,看著知青一個一個離開,她也動了心,可是當她有了兒子之後,事情變得複雜了。
可是想起崔洪濤,孟啟潔的感性還是大過了理性。她對丈夫說:“我們的餘生都被捆綁了,誰也離不開。”
1980年代初,這對夫婦離開農村,轉到哈爾濱工作。崔洪濤進入國營飯店當廚師,孟啟潔也在這家餐廳當會計。
80年代是國有酒店的黃金時代,生意很好。但隨著民營經濟的不斷髮展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民營酒店。而隨著時間的遷移,這些國有酒店被一一關掉。
1990年代中期,崔洪濤和孟啟潔接連下崗。和無數下崗工人一樣,他們不知所措,這次時代的浪潮讓這對小夫妻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
生活需要錢,孩子也需要錢,在困境中,二人沒有被打倒,而是開闢了新出路——創業,他們倆在創業的道路上印證了那句話:上帝在給你關上門的時候,還是會留扇窗的。
兩人思來想去定好了方向,借了一筆錢,開了一家餛飩店。不出所料,這家小吃店很快被附近的居民所熟知。
人生絕境,必有轉機
因為生意太好,他們最開始只做早餐,到後來變成了全天供應。門庭若市,吃過的食客讚不絕口,崔洪濤很被譽為“餛飩王”。
透過時間發展,夫妻倆靠著一碗碗餛飩和小吃,賺到了自己這輩子都不敢相信的財富。而他們也總是互相調侃過去的時光,崔洪濤每每感嘆:真是得一好妻,人生之幸啊!
如果一個人真的愛上了一個人,既無法準確說出他的優點,也無法想出他的缺點,即使有不好的地方,你也能接受,孟啟潔和崔洪濤的愛情跌宕起伏,但是並不影響他們最終收穫的果實,也讓人看到了一份愛情的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