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究“天人合一”,小至個人修為,大至城市規劃,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
《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紫微、紫宮等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明朝初期同外禁垣一起統稱“皇城”,紫禁城之名便由此而來。
紫禁城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有四座城門,南面為午門,北面為神武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形容其結構的複雜。
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王朝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
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後為御花園。後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築,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築。
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第一個百年(1420—1520)
1420年,明成祖永樂十八年
1520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
北京是成祖做燕王時的封地,靖難之變後,得繼大位,遂遷都北上,用時14年營造紫禁城,於1420年落成。
大明王朝是封建社會漢人當政的最後一個王朝,很多人對它還是很有感情的。成祖遷都,美其名曰:天子守國門,但坊間傳聞,成祖得位不正,在南京忌憚建文餘威,耿耿於懷。
可遷都畢竟是天下大事,牽一髮而動全身,談何容易。竊以為,之所以能成果,還是仰仗太祖之威。
太祖乃雄猜之祖,出於私心,生前做了兩大事,貫穿並影響了整個大明王朝:一是廢宰相;二是不惜嚴刑酷罰來對待士大夫。
成祖子承父威,乾剛獨斷,敢有不同意見者,不是革職就是嚴懲,遂無異議者。
永樂十八年,紫禁城在大明王朝的北方拔地而起,雄視天下,自此,亦受日沐月澤,含威不露,也曾罹遭火難,劫餘劫後……
落成次年便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燬。正統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天順三年(1459年),營建西苑。
第一個百年中,在這座偉大的宮殿中執政的大明皇帝有八位,分別是:
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景帝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祐樘和明武宗朱厚照。
第二個百年(1520—1620)
1520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
1620年,明熹宗天啟元年
歷史彷彿冥冥中自有天意,明朝共十六主,歷時二百七十七年,除去王朝初始紫禁城建成前的五十幾年,和王朝即將覆滅前的近二十年,這座宮殿陪伴明朝的天子們大概就是二百年,現在來到了第二個百年,王朝也隨之來到了下半場。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燬。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嘉靖時期,故宮三大殿名稱改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燬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天啟七年(1627年)方完工。
紫禁城風雨飄搖、頻遭天火,大明王朝也隨之屢生變故,岌岌可危。
嘉靖時期,世宗朱厚熜二十餘年不視朝,嚴嵩柄權,吏治始壞。
萬曆時期,神宗朱翊鈞學他爺爺,二十餘年不視朝,怠慌政務,滿洲始起,並有梃擊之案。
歷朝又增設錦衣衛、東廠、西廠等機構,致使權柄所執非人,王朝沒落已是大勢所趨。
天啟時期,熹宗朱由校寵閹宦魏忠賢,紫禁城頭烏雲密佈。
第二個百年中,大明皇帝真的是深居簡出,神龍見尾不見首,他們分別是:
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載坖、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
第三個百年(1620—1720)
1620年,明熹宗天啟元年
1720年,清聖祖康熙五十九年
紫禁城的第三百年迎來了王朝更迭,也迎來了新的主人。
可憐的崇禎皇帝縱有宏圖大志,終難抵大廈將傾,在他祖上天子守國門的豪言壯語下,只能悲壯地以君王死社稷,來唱響大明王朝的輓歌。
紫禁城暗自神傷,等待著又一場災難的到來……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軍在山海關擊敗。
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燬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
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紫禁城被清軍接管。同年十月,清世祖順治帝遷都北京。十月初一,順治帝在太和門向全國頒佈登基詔書,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此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
清朝皇帝初定天下,本著體恤萬民的仁心,修繕修繕飽經滄桑的宮殿,又開始龍御天下了。
第三個百年中,紫禁城見證了兩個王朝的天子,他們是:
明毅宗朱由檢、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第四個百年(1720—1820)
1720年,清聖祖康熙五十九年
1820年,清宣宗道光元年
白雲蒼狗,倏忽而過,紫禁城默默開始了第四個百年。
雍正帝即位之後,開始移居養心殿。養心殿位於紫禁城內廷、乾清宮西側,從雍正帝之後,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一直到宣統帝被趕出紫禁城。
這是大清朝由走向全盛的時期。
康熙時期,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八歲即位,十三歲親政,十六歲殺權臣鰲拜,撤三藩、平臺灣、逼和外蒙古,建立不世之功。
雍正時期,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改革吏治,勤政養民,一肩挑起了一個康乾盛世。
乾隆時期,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有十全武功,編撰《四庫全書》,大清朝萬國來朝,傲視天下。
這一個百年裡,古老的紫禁城迎來了兩位長壽的老人,也是兩位大富大貴的賢明聖君,他們彼此依依相望,太和殿前,丹陛石旁,同一身龍袍,轉身再看,已是人影憧憧。
第四個百年裡紫禁城的主要統治者是: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
第五個百年(1820—1920)
1820年,清宣宗道光元年
1920年,民國北洋時期。
大清朝共十主,國祚二百六十八年,和大明朝不相上下,各在紫禁城當了兩百年的家。
紫禁城已垂垂老去,她冷眼看著山河凋零:
道光時期,鴉片戰爭爆發,太平天國起事,自此,國門洞開,內亂不斷。
咸豐時期,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同治時期,辛酉政變後,紫禁城迎來了一位女主人,她就是權傾大清朝的老佛爺慈禧太后。
光緒時期,爆發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起義。
羸弱的大清朝成了眾矢之的,牆倒眾人推。大清朝的皇帝也一代比一代羸弱,他們已經生不出兒子來繼承大業了,只能東平西湊,國本動搖,紫禁城又要迎來一次地震了。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
在皇宮紫禁城內生活期間,溥儀仍舊釋出“上諭”,仍用宣統年號紀年,遺老遺少仍行跪拜大禮。宮內依然還保有內務府、宗人府和慎刑司等機構,故臣贈諡,不改衣冠。當時的紫禁城儼然成為“國中之國”。
1917年7月,張勳復辟。為逼張投降,段祺瑞下次用飛機轟炸紫禁城。 炸到了東六宮當中的延禧宮,紫禁城掩面而泣。
紫禁城的第五個百年可謂是最為坎坷的,與她一同走過歷史的皇帝是: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清文宗愛新覺羅咸豐、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
第六個百年(1920—2020)
1920年,民國北洋時期。
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廷,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紫禁城。
1925年10月10日宣佈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對外開放。1925年以後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隨著清王朝的沒落,特別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宮建築日漸破敗,有多處宮殿群倒塌,垃圾成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故宮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佈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1862690件/套。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闢為“故宮博物院”。
21世紀以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可見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我不知道多少年前了
一大批人運來石頭,砍來大樹
把我堆起在北方的寒風中
我瑟瑟發抖
一大群衣著豔麗的人
也在我的屋簷下瑟瑟發抖
他們建立起了王朝
有人爭權奪勢
有人攀龍附鳳
有人振振有詞
有人偷奸耍滑
有人煽風點火
我瑟瑟發抖,生怕禍及於我
果然,我被燒傷了一次又一次
當我意興闌珊,行將就木
卻又被一批人重新裝點,洗滌一新
我不知道我將何去何從
我也曾被人罵過是封建餘孽
飽受屈辱
如果這次我能選擇
我要把自己獻給人民
這苦難的芸芸眾生
是他們創造了我
現在
我要走進他們
從此,我不再感到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