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安石,我們最深的印象是,他是一個改革家,主持了“王安石變法”。殊不知,他還是一個文學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他更是一個詩中妙手,他的詩自成一體,在宋朝赫赫有名,人稱“王荊公體”。
王安石寫詩,注重煉意和修辭,下字工穩精練,命意含蓄深沉,特具丰神遠韻。尤其他的絕句,善用白描,自然妥帖,不事典,不雕琢,明白如話卻又意味深遠。
如何把生活瑣事寫得意韻深遠,富有奇趣?如何把文字和畫面有機結合,讓人沉醉其中?今天,王和尚選取王安石七首經典絕句,希望諸位能體會到中華文字之美,和詩人脫俗高妙的情懷……
01.題齊安壁驛
日淨山如染,風暄草欲薰。
梅殘數點雪,麥漲一溪雲。
這首詩的寫景極美,用字非常工穩。初春之景,太陽明淨,照在山上,像流水一樣把山洗得閃亮,風是溫暖和煦的,青草將要長出,能聞到草清新的香氣。梅花已經凋謝,迎風而舞,飄落如雪。小麥已經開始生長,漫漫層層,好像綠雲一般遼遠。
請注意詩中的煉字:淨、暄、點和漲。尤其注意寫景的安排,以及詩中充滿的勃勃生機,作者內心的喜氣。
02.離升州作
相看不忍發,慘澹暮潮平。
語罷更攜手,月明洲渚生。
這首詩寫離別,寫得深情款款,細節非常動人。兩人痴痴相看,不捨得讓船開動。傍晚時分,潮水已起,前程一片蒼茫。再捨不得離開,也終究要分別。分別之前說了許多話,話說到無話可說,仍然緊緊拉著手不放。再次一起看看美景吧,月亮升起,把水中的洲渚都照得鮮明起來了。
這首詩的細節描寫得非常好。相看不忍發,語罷更攜手,都是寫人不忍離別的細節。以景寫情也寫得細膩動人,因不捨得分別,所以看前路都覺得慘淡;因可以和朋友再次攜手欣賞美景,所以看到月明洲渚生。兩人深情,盡在不言中。
03.山中
隨月出山去,尋雲相伴歸。
春晨花上露,芳氣著人衣。
如何刻畫悠然,卻不容易。王安石這首舉重若輕,純用白描。出門閒行,有月相伴,回來之時,是跟著白雲一起相伴而來。走了一夜,凌晨時分,花朵上凝結著露珠,衣服上都沾染著淡淡的香氣。
04.若耶溪歸興
若耶溪上踏莓苔,興罷張帆載酒回。
汀草岸花渾不見,青山無數逐人來。
這首詩寫遊興,寫得灑脫自在,尤其末句最動人。作者出發沿溪而行,踏著青苔,這種感覺就非常灑脫自在。遊玩盡興之後,駕船而回,妙的是船中還帶著酒,可見作者喝得醉醺醺的。來時沿岸看過的花花草草,在黃昏中已經看不清楚了,抬眼一看,無數青山連綿不斷,好像在追逐著他為他送行。
“逐人”擬人手法,把青山都寫得非常有人情味。“汀草岸花”回來時候沒見,去的時候看見了,聯絡出發時“踏莓苔”,可見作者去的時候心情也是多麼悠然。去有汀草岸花相送,回來的時候有無數青山相別,怎能不讓人心懷舒暢呢?
05.初晴
幅巾慵整露蒼華,度隴深尋一徑斜。
小雨初晴好天氣,晚花殘照野人家。
這首詩依然寫得瀟灑,充滿喜氣。天氣放晴了,作者要出去遊玩。頭巾隨便一戴,就出發了,他花白的頭髮都顯露出來了。作者翻過小山坡,下到小山谷,艱難地在彎曲小徑上行走。雖然疲憊,卻也開心,小雨初晴,天氣正好,正是出行的好時節,不遠處有農人的庭院,院外些許花朵綻放,一切都那麼悠然自在。
起句寫作者雖然蒼老,卻灑脫不羈。二句寫出遊行路難,“一徑斜”描寫如畫。轉句雖然直白,卻把心情襯托得非常輕鬆活潑,末句寫景最美,夕陽,野花,農家小院,真讓人心生平靜,淡泊之情油然而出。
06.竹裡
竹裡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
閒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
作者住在竹林的另一邊,籬笆是用茅草編的,倚著石頭稀稀疏疏圍了一圈。在竹子的縫隙之處,能看到前面的小村莊。作者離群索居,自娛自樂,每天就是睡睡懶覺,雖然無人拜訪,倒也不覺得寂寞。房子和院落也不需要打掃,時而有春風吹一吹落花,就是掃地了。
讀到這,諸位應該瞭然了。王安石寫詩,寫得多是尋常事尋常景,但是妙在手法高超,尋常瑣事稍加點化就成了妙句。這依賴作者細緻的觀察,豐富的聯想,精準的用字和巧妙的組合,當然最重要的是,有一顆淡然灑脫,對生活充滿興趣和熱愛的詩心。
07.同熊伯通自定林過悟真二首 其一
與客東來欲試茶,倦投松石坐攲斜。
暗香一陣連風起,知有薔薇澗底花。
這首詩的題目稍微複雜一些,其實也簡單。某一日,王安石和熊伯通一起從定林寺廟出發去悟真寺遊玩,在半路寫了這首詩。
兩個人從東往西走,想去悟真寺嚐嚐寺廟的新茶。走到半路累了,就坐在石頭上休息了一會。兩個人坐得歪七扭八,似乎也有些累了。突然一陣風吹來,風中瀰漫著幽微的花香味。作者就想,一定是在旁邊的山澗下有不少無人看顧的薔薇花在默默開放。
這首詩寫得悠閒自在。有兩點需要注意。其一,聯想手法,由聞到花香,想到旁邊深澗裡有花開。由眼前景想到未見景,虛實結合,有讓人神思飄飛之感。其二,也暗有深意。薔薇花無人看顧,卻也默默開放,放出幽香,來安慰行旅的客人,這種感覺有點“潤物細無聲”吧?把薔薇花寫得非常有人情味。
好了,今天讀詩到此為止。今天選的詩,都寫得悠然灑脫。希望諸位能學習下王安石的手法,如何把普通事普通景寫得細膩動人,充滿詩趣。王安石詩為何能成為“王荊公體”,其高妙之處也正在此。後來有不少詩人都學習他的手法,煉字、寫意以及寫情,詩看來明白如話,卻非常有韻味。這或許是我們浮躁的社會人,需要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