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有的名字比較相似,如江西與江蘇,廣西與廣東,湖南與湖北,河南與河北。但沒有哪兩個省如山西與陝西這樣,省名在拼音上如此相似。
山西的漢語拼音是[shānxī],陝西的漢語拼音是[shǎnxī],如果用英文表達,就都是Shanxi。為了區別,山西在英文中寫成Shanxi,陝西在英文中寫成Shaanxi。
陝西省與山西省隔黃河相望,都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陝西省】
陝西省面積約20.56萬平方千米,居我國第11位。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有10個地級市:西安市、榆林市、銅川市、延安市、渭南市、咸陽市、寶雞市、商洛市、漢中市、安康市。
陝西省整體地形,高原、平原、山脈層次分明,從北往南依次是陝北高原、關中平原、秦嶺、漢中盆地、大巴山脈。
陝西省最高峰是秦嶺的太白山,海拔約3767米。
關中平原呈橢圓形,面積約3.4萬平方千米。渭河源於鳥鼠山,從西往東貫穿關中平原,注入黃河,長約787千米。渭河上游流經隴西高原,多泥沙。
陝西省縱跨長江和黃河兩大流域,南以米倉山、大巴山與四川分界,西與是寧夏、甘肅省相接,北接內蒙古。
陝西得名於西周初期,當時周王朝以“陝原”(今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為界,東部歸周公管轄,西部由召公管轄。春秋時,秦國據西陲,直至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統一中國。西漢和隋唐定都於陝西西安(長安),開創了我國曆史上兩大黃金時期。
陝西省中南部的山脈稱為秦嶺,渭河平原也稱為秦川,陝西省的地方戲曲稱為秦腔。秦朝滅亡後,西楚霸王項羽為了防備漢中的劉邦,舊秦國區域分為三個部分,封三個秦朝降將為王,陝西省也稱為三秦。現在的三秦有時也指陝西省三個風俗不甚相同的區域,就是黃土高原的陝北,八百里秦川的關中,與四川地理氣候相近的陝南。
陝北是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榆林和延安。關中則是平原地區,介於秦嶺和渭北的山系之間,因為地處函谷關和大散關之間,所以稱為關中,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等市。陝南北靠秦嶺,南依巴山,漢江從中穿流而過,由西往東分別是漢中、安康、商洛。陝西省的省會西安的知名度不用多做介紹了,漢唐故都,萬邦來朝,氣象宏大。
陝西省的歷史非常厚重,人們常說的“八百里秦川,十萬古墓”,除地下文物之外,華山、太白山、終南山和驪山等名勝都在陝西省境內。
【山西省】
山西省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居全國第20位。
山西省簡稱“晉”,省會太原,有11個地級市: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陽泉市、呂梁市、晉中市、長治市、晉城市、臨汾市、運城市。
山西省山巒疊嶂,丘陵起伏,溝壑縱橫,總的地勢是“兩山夾一廊”。山西省最高峰是東北部五臺山的葉鬥峰,海拔約3061.1米。
山西省東有太行山脈,西有呂梁山脈,中間是一列盆地平原走廊,形成五大盆地:大同盆地、忻[xīn]定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加上東南部太行山脈上的長治盆地(上黨盆地),組成山西六大盆地。
山西省因位於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東隔太行山與河北省為界,南以黃河、中條山脈與河南省相連,西隔黃河,這樣相對孤立的地理環境,一般民俗變化較小,能保持相對完整的風俗文化。
山西省南部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成為很多邦國的中心,帝堯都城一說就在山西省臨汾市的襄汾縣。從大禹之後,禪讓制退出歷史舞臺,由其子啟繼位形成的夏朝,一說其統治中心就在山西晉南的夏縣一帶。
春秋時期,晉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末期,晉國的趙、魏、韓三家在滅掉最強大的智氏後,三家分晉,周天子承認趙、魏、韓為諸侯。趙國都城在晉陽(今太原市),韓國都城在平陽(今臨汾市),魏國都城在安邑(今運城市夏縣)。山西省簡稱晉,也稱三晉大地,就是這麼來的。隋煬帝楊廣後期,唐公李淵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太原成了大唐王朝的龍興之地,成為大唐的“北都”。“唐”這個國號實際上就是“晉”,你如果稱唐太宗為晉太宗也是說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