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延安五老”之一的謝覺哉同志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部長。一直在老家的子女得知訊息後,想借父親的權力在北京謀個差事,鄉親們也有不少人想讓他“幫忙”。謝覺哉對此一概回絕,並寫信勸阻:“你們說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倌。起得早來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詩中的周老倌是一位長工,謝覺哉把自己比作周老倌,就是在告訴親友,共產黨員須勤勤懇懇地為人民服務,堅決不謀私利,甘作人民的“公僕”。
當好人民公僕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和基本要求。回顧黨的百年曆程,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取得勝利,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人的公僕情懷。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義無反顧地把人民寫在旗幟上、融入血液中。毛澤東同志曾強調“我們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在黨的百年曆程中,共產黨人一直把“黨的幹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幹,是人民的公僕”寫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中。正是一代代共產黨人始終以公僕情懷踐行宗旨,才激發了億萬人民群眾跟著黨搞革命、幹事業的熱情,使我們黨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獲取了克敵制勝、接力奮進的強大力量,從而在任何挑戰面前無往而不勝。
革命戰爭年代,老一輩革命家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模範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新中國成立後,更有一批批共產黨人心繫於民、事事為民,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雷鋒,到“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從“我入黨是為了群眾的利益,不是為了個人利益”的黃大發,到“心中裝著百姓,一生愛著人民”的沈浩……為我們立起了共產黨員的好樣子。新時代共產黨員須學習他們“為黨獻身常汲汲,為民謀利更孜孜”的精神,始終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哪裡有群眾的需求,工作的著力點就在哪裡,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好、落實好。
保持公僕情懷,就要堅持求真務實的作風。
“人民越來越幸福的背後,是我們黨始終不變的求實底色。”在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的重大決策無不是在深入群眾、廣泛調研、深入思考中逐漸形成的。1961年,為了解群眾的實際情況,劉少奇同志在湖南農村蹲點調查研究了44天,為之後的工作奠定了基礎。在調查中,他如實記錄反映問題,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至今仍然值得我們傳承學習。“九分調查,一分決策。”在工作中,我們應堅決克服不願調研、不會調研、不真調研等問題,以甘當小學生的態度,撲下身子、深入一線去發現坐在辦公室裡看不到、聽不到、想不到的實情,在最豐富最生動的實踐中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為民辦實事。
保持公僕情懷,就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老一輩革命家始終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以各種方式嚴格要求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反對特權思想,不搞特殊化,做清正廉潔的模範。周恩來同志的“十條家規”、彭德懷同志的“四個不準”、陳毅同志與家人“約法三章”……革命先輩們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從自己家裡做起,絕不佔公家一點便宜。新時代的共產黨員須向革命先輩學習,秉持公私分明、克己奉公的原則,不斷檢視初心、叩問靈魂,始終乾淨做事、坦蕩做人。
當前,中華民族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無論是前所未有的時代挑戰,還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都對共產黨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愈進愈難、愈進愈險又非進不可的時候,新時代的共產黨人更須涵養“能多做事即心安”的公僕情懷,立足崗位擼起袖子、鉚足勁頭為民服務,帶領人民共同奮進新徵程!
|來源:今日頭條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