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在清朝時為地方最高階長官,位於巡撫之上,是正二品官員。若是在擔任總督時,再兼任個尚書的話,那就是朝廷的從一品官員。而總督也分專務和地方兩種,所謂專務總督,就是總督河道、糧儲、漕運等,是以所轄專務為職。
《清史稿》卷一一六《職官志三·總督巡撫》有載,“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
而地方總督,是以所轄地區軍務為主,管轄著一省或多省,是真正意義上的封疆大臣。而在清代時,設有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東三省總督、南河總督、東河總督、漕運總督等。
其中,南河總督在1803年裁撤,其事務併入漕運總督;東河總督兩度裁撤,其事務最後在1902年併入河南、山東二巡撫;而漕運總督因已兩江總督事務重疊,最後在1905年時裁撤且併入了兩江總督。
這麼一來,到了清朝後期只剩下了九大總督。1912年,宣統帝溥儀遜位,國祚276年清朝就此結束。
那麼,清朝結束之後,九大總督去了哪裡,其最後結局如何呢?
直隸總督:張鎮芳
直隸總督,其正式官銜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河道兼巡撫事,最後一任直隸總督為張鎮芳。
張鎮芳祖上以耕讀傳家,曾於虹陽鑄書樓,藏經史等書數萬卷。他的父親張瑞禎在50歲時中了舉人,母親劉靜齋是漕運總督劉永慶的胞姑母,兩人對張鎮芳及其兄弟的家教十分地嚴謹。在這樣的情況下,張鎮芳在1892年考取了進士,在戶部擔任六品京官。
袁世凱的的二哥袁世敦娶了張鎮芳的姐姐,也正是因為這一層關係,使得張鎮芳青雲直上。但可惜的是,他在署理直隸總督只有十天,在溥儀退位後,他這個總督便名存實亡了。1912年時,張鎮芳被袁世凱任命為河南都督兼民政長,但兩年後,袁世凱以其“剿匪無方亂殺青年”為由撤了職。
後來,溥儀在復位時,曾大封群臣,張鎮芳也被封了官。但僅12天后,復位鬧劇結束,張鎮芳也被逮捕了。為了活命,張鎮芳多方打點,並讓兒子張伯駒以自己的名義捐了賑款40萬才得以出獄。
之後,張鎮芳再也沒有介入政治,棄政從商。1933年,張鎮芳因病去世,享年70歲。
兩江總督:張勳
兩江總督,其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共98任,歷經247年,最後一任兩江總督為張勳。
張勳坦率直白,敢作敢當,早期隨清軍參與中法戰爭,後在廣西提督蘇元春麾下擔任參將。後來,張勳得到袁世凱的賞識,被提拔為總兵。在1901年時,張旭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扈從。
《清史稿》:張勳,字少軒,江西奉新人。少孤貧。投效廣西軍,預法越之戰,累保至參將。
1909年,在溥儀即位後,張勳被升任為兩江總督。在武昌起義後,張勳為表忠心,他和他的部下都保留了辮子,因此又被稱為“辮帥”,其軍隊被稱為“辮子軍”。袁世凱去世後,張勳兵變復辟,但被段祺瑞所擊敗,不得不逃入德租界。
《清史稿》有言,“勳亢爽好客,待士卒有恩,所部數萬人,無一斷髮者,世指為‘辮子軍’。”
被特赦後,張勳也一直呆在德租界,開始獨資或投資經營當鋪、銀行、電影公司等。1923年,張勳因病去世,享年69歲。
閩浙總督:松濤
閩浙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福建、浙江二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河道兼巡撫事,最後一任閩浙總督為松濤。
松濤是正白旗人,姓佟佳氏,早年以廕生官工部筆帖式升為郎中。在1907年,松濤被任命為閩浙總督。武昌起義爆發後,松濤率領清軍和革命軍對戰,激戰一個晚上後,松濤兵敗,最後吞金自殺。
《清史稿》有載,“宣統三年秋,鄂、湘、江、浙新軍踵變,閩軍乘之,將舉事,使人要松壽,令繳駐防營軍械,斥之,遂決戰,初獲勝,繼乃大挫,憤甚,飲金以殉。”
兩廣總督:張鳴岐
兩廣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到1465年才成定製,其最後一任兩廣總督為張鳴岐。
張鳴岐在1894年中舉人,被岑春煊所器重,稱為岑春煊的幕僚。1911年,張鳴岐被任命為兩廣總督兼廣州將軍。在廣州起義爆發時,張鳴岐指揮清軍反抗,最後殺害了林覺民、喻雲紀等四十三人。
護國戰爭爆發後,張鳴岐逃亡法租界,開始篤佛長齋。1945年,張鳴岐在聲討中去世。
湖廣總督:瑞瀓
湖廣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其最後一人總督為瑞瀓。
瑞瀓是正黃旗人,後蔭為貢生,入刑部人筆帖式,後升任戶部員外郎。他和勞子喬、岑春煊並稱為京城三惡少。
在武昌起義爆發後,瑞瀓逃往日本。在1915年,瑞瀓因病去世。而除開瑞瀓外,袁世凱、魏光燾、王士珍、段芝貴,以及段祺瑞等人,都曾被任命過湖廣總督,但最後都未到任。
陝甘總督:長庚
陝甘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陝甘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茶馬兼巡撫事。在清朝前期的119年間,陝甘總督一職變化即位頻繁,其最後一任總督為長庚。
長庚是正黃旗人,是滿族八大姓氏之一伊爾根覺羅氏的子弟。在溥儀遜位後,長庚把總督印交給趙惟熙後離去。不久,長庚便因病去世了。
四川總督:趙爾豐
四川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直到1760年才成定製,其最後一任總督為趙爾豐。
趙爾豐,隸漢軍正藍旗,是趙爾巽的弟弟,因屢試不第,最後只能納捐為官。1911年,趙爾豐被任命為四川總督。在保路運動中,趙爾豐迫於朝廷的壓力,不得不執行朝廷的旨意。武昌起義爆發後,趙爾豐被殺。
雲貴總督:李經羲
雲貴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雲南、貴州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歷經77位總督,而其最後一任總督為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弟弟李鶴章的兒子,在擔任雲貴總督時,兼任講武堂的總辦。他曾言云貴總督可以不做,但是講武堂不能不辦,朱德就曾是講武堂的學員。
李經羲對蔡鍔也有知遇之恩,當年蔡鍔不得志時,是李經羲把他弄到廣西,給了他良好的發展機會;在他受到排斥之時,又是李經羲把他召到了雲南,並且頂住種種壓力,請朝廷任命他做了協統。
辛亥革命時,李經羲被蔡鍔禮送出境。1925年,李經羲因病去世,享年65歲。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東北曾為滿族的發祥地,在清軍入關之後,出於統治的需要,曾在當地實行封禁,以八旗駐防為主。
在1907年,清朝以東三省民生困苦,吏治因循等為由,改盛京將軍為東三省總督,兼管三省將軍事務,第一任總督為徐世昌;第三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督為趙爾巽。
趙爾巽是漢軍正藍旗人,出生於鐵嶺的官宦世家。1874年,趙爾巽中進士且入選翰林院。民國時期,趙爾巽潛心修史。1927年,趙爾巽因病去世,享年83歲。
所以說,在清朝結束之後,九大總督中除了松濤吞金自殺,趙爾豐被殺之外,其餘六位總督的結局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