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用資料解讀黨的歷史,分析13名“一大”代表迥異的人生之路。
“一大”代表來自6個省份,其中湖北5人(黃岡地區3人)、湖南4人,有其歷史根源。近代湖北發生了漢口開埠、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促進了民眾的思想覺醒,參加革命者前赴後繼。近代湖南涌現了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黃興、宋教仁、蔡鍔等眾多先賢,啟迪後人前赴後繼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
“一大”代表有4位曾就讀北京大學(還有1點陣圖書管理員),有4位留學日本,他們有機會接受新思潮的洗禮,學習最新的馬克思主義。有6位曾就讀師範學校,還有2位前清秀才,何叔衡(26歲考中秀才)、董必武(17歲考中秀才),時代的洪流讓他們投身於革命。
曾直接參加“五四運動”的有7人,其中張國燾還是風雲人物。
1921年7月,他們從四方彙集到上海,輾轉至嘉興,參加了開天闢地的大事。
13人在上海參會,12人參加嘉興南湖會議,陳公博未參加,逐漸脫離了隊伍。
“一大”代表平均年齡27.77歲,其中70後1人、80後1人、90後9人、00後2人,最年長者何叔衡參會時已45歲,最年輕的是劉仁靜時年19歲。
有1人因病早逝、4人犧牲,遺憾未能看到革命的勝利;
2人始終堅持信仰,不離不棄,直至革命最終勝利;
1人一度脫黨,但仍堅信馬克思主義,1949年再次入黨,成為唯一入過兩次黨的人,他就是李達;
有2人一度脫離黨組織,加入國民黨,最終迷途知返,他們是劉仁靜和包惠僧;
3人叛黨,其中陳公博、周佛海先叛黨,後叛國,成為臭名昭著的大漢奸,張國燾走到革命的對立面,最終客死他鄉。
王盡美、鄧恩銘、何叔衡、陳潭秋4人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一大”代表的家人們也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乃至犧牲。
其他人員:
馬林(1883-1942),荷蘭人,共產國際代表,印尼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推動國共合作。1942年被納粹德國槍決。
尼克爾斯基(1889-1938),俄國人,共產國際代表,出席中共“一大”並作簡短髮言,1938年被蘇聯誤判“間諜罪”而槍決。
王會悟(1898—1993),浙江桐鄉人,李達妻子,一大會務安排,建議“一大”轉到嘉興南湖召開。與茅盾是同學,小茅盾兩歲卻是其表姑母。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
革命路途萬分的曲折、艱辛,經歷血與火的考驗,動搖者有之,反叛者有之,堅持者有之,犧牲者有之,滄海橫流,大浪淘沙,留下必是真金,堅持終究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