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朱棣能取得全國政權,一定程度上源於其有一隻強力的騎兵部隊,他們就是由蒙古人組成的朵顏三衛。朵顏三衛也可以稱作兀良哈三衛,分別是泰寧衛、朵顏衛、福餘衛。
史料記載“自是衝鋒陷陣皆三衛兵。成祖之有天下,自克大寧始。”
朱元璋創立大明,定都南京,雖說遺留的大多數蒙古人已經歸附明朝,但朵顏三衛的地理位置遠離京城,難於管控,於是,朱元璋命令寧王朱權駐守大寧,在統御三衛的同時,也可以保證邊境的安全。
上圖_ 靖難之役
朱元璋一死,朱棣即刻起兵靖難,為此,朱棣將目光投向了大寧的這支精銳僱傭軍,朱棣用計奪走了寧王手中的兵權,將朵顏三衛收歸己用。
在靖難之役中,朵顏三衛勇猛異常,給朱棣立下赫赫戰功,最終朱棣奪回了大明的統治權。然而,在永樂二十年,朱棣親征漠北,在回師的過程中,對朵顏三衛發起了進攻,追殺三十里,斬其部將幾十人。
理論上講,朵顏三衛對朱棣有恩,那麼為何之後朱棣要恩將仇報,對朵顏三衛發起大規模剿殺呢?
上圖_ 朵顏三衛 的位置所在
- 兀良哈三衛和韃靼關係若即若離,對大明降而又叛
朱元璋實施了寬大的民族政策,很多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可以和漢人享受同等待遇,有才華可以做官,普通人也可以正常生活,但同時朱元璋也明白對於歸附的蒙古兵,也必需要嚴加管控。
雖說朵顏三衛歸附了大明,也服從朱棣的命令,但他們所處之地在北方邊境,和韃靼部的關係也是若即若離,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著實讓朱棣十分頭疼。
史料記載“訊所擒數十人皆兀良哈部下嘗入朝授官矣,復叛附阿魯臺。上責之曰:爾於朝廷何功,徒因來朝,輒予爵賞,今不思報,乃復為叛寇用命,悉斬之。”
永樂八年,朱棣率親征漠北,韃靼太師阿魯臺被明軍擊敗,明軍抓獲了不少俘虜,其中就有一些朵顏三衛的將領,這些人在歸附大明的同時,還和韃靼牽扯在一處,朱棣震怒,將其全部斬殺。
除此之外,朵顏三衛還和韃靼沆瀣一氣,時常領兵騷擾邊境,擄掠百姓,對於這種情況,朱棣一方面威逼,一方面利誘,換句話就是邊拉邊打,但總體來說朵顏三衛和明廷在大面上的關係還過得去。
可是,畢竟朵顏三衛的實力有限,在邊境敵不過韃靼部,還惹不起大明,只能處於一種牆頭草的狀態,所以在適當的時候,朱棣也會派兵征討,令其不敢太過分。
上圖_ 明時期 韃靼 瓦刺 地圖
- 朱棣為了挽回面子
永樂二十年,朱棣再次率大軍親征韃靼,阿魯臺得知明軍來襲,並沒有應戰,反而丟下輜重逃跑了,見這仗沒辦法再繼續,朱棣於是下令班師。
史料記載“謂諸將曰:「阿魯臺敢悖逆,恃兀良哈為羽翼也。當還師翦之。」簡步騎二萬,分五道並進。庚午,遇於屈裂兒河,帝親擊敗之,追奔三十里,斬部長數十人。”
此次出征,民夫就徵用了23萬多人,運糧37萬石,消耗很大,朱棣的統軍水準毋庸置疑,只要他親自出徵,總能將敵人擊敗,可是此次的成果太有限了。
上圖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樂皇帝
大兵團出征,如果沒有足夠的成果,必定影響朱棣的威信,所以在回軍過程中,朱棣想到了朵顏三衛。是時,明軍士氣高昂,卻沒有仗打,將領們便建議朱棣掃平朵顏三衛,阿魯臺已經跑了,朵顏三衛沒了依靠,必定一戰而勝。
於是,朱棣派兵對朵顏三衛發起圍剿,倘若阿魯臺和明軍死磕,朱棣不一定會對朵顏三衛下手,但此時為了北伐的面子問題,朱棣也只能拿朵顏三衛開刀了。
個人的面子可以不要,但皇帝的面子關乎重大,作為一代雄主的朱棣,如此興師動眾遠征而來,必定要有所斬獲才能說得過去。
此戰打得也很順利,明軍在屈裂兒河遭遇敵軍,一個衝鋒就將其擊潰,明軍追殺三十里,兀良哈三衛的叛軍被大量殲滅,其部族首領也被斬殺幾十人。
如此一役,既解決了朱棣的面子問題,也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朵顏三衛此後也收斂了很多。
上圖_ 明朝北軍士兵(左)和南軍士兵(右)
- 朱棣對朵顏三衛很不放心,朵顏三衛的忠心有待考量
朱棣本就是藩王起家,所以他對藩鎮割據也最為敏感,老朱本家的藩王都會被朱棣嚴格限制,更別提朵顏三衛,朱棣將朵顏三衛仍安排在大寧,但他對這些人仍不是很放心。
史料記載“燕王銳兵出伏城外,諸親密吏士稍稍得入城,遂令陰結三衛渠長及閭左思歸士,皆喜,定約。”
當初,朱棣用計奪取朵顏三衛的兵權,並非全靠忽悠寧王,其中一部分原因,在於朱棣花了不少錢。一定程度上,朵顏三衛的蒙古騎兵,是作為一種僱傭兵形式存在的,只有錢給合適了,他們才會賣命。
為何朵顏三衛要背叛蒙古人,還是因為明廷給的工資高,對於這一點,朱棣是很清楚的。
上圖_ 蒙古騎射
雖說很多人當兵就是為了一口飽飯,或者是為了生計,但自古至今的那些勁旅,並非全是為了金錢而賣命。軍餉只是軍隊的基本保障,有了錢,軍兵才能有飯吃,才能養家餬口,但如果要打勝仗,就需要士氣、信念、忠誠等要素。
只有對君主、國家、軍隊的絕對忠誠,才能爆發出最強的戰鬥力。朱棣很清楚這一點,對比朱棣的本部人馬,朵顏三衛的忠心有待考察,這些人只為錢打仗,即便朱棣對他們不薄,也難免不生出背叛之心。
上圖_ 明朝版圖
除此之外,南京在南方,離著朵顏三衛駐地太遠,天高皇帝遠是藩鎮最喜歡的,而朱棣同樣曾就藩北平,對此他更是深有體會。
畢其功於一役,朱棣或許做不到,但敲山震虎,削弱朵顏三衛的勢力,朱棣完全可以做到。朱棣之所以要遷都,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穩固邊疆,朵顏三衛的反覆無常也是其中一個方面。
總而言之,對於朵顏三衛,朱棣也並非恩將仇報,在靖難結束後,朵顏三衛也得到了豐厚的賞賜,換言之,朱棣待他們也不薄,只不過出於種種原因,朵顏三衛始終無法忠於明廷,從而導致永樂二十年朱棣對其的剿殺。
作者:九魚亭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明實錄》《明史紀事本末》《明史•列傳第二百十五》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