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的維也納會議,是拿破崙戰爭後,歐洲的一次戰略大調整。那麼在這次會議上,那些國家獲利了?那些國家又受損了?
在這次會議上,獲利最大的,毫無疑問是兩個歐洲邊緣國家:東邊的沙俄和西邊的英國。其次則是普魯士、撒丁王國,最後是荷蘭。受損的則主要是歐洲兩個傳統強國:法國和奧地利。
英國表面上獲利不大,但實際上達成了戰前的戰略目標,那就是維持歐洲戰略均勢,避免歐洲出現一家獨大。拿破崙戰爭後,在歐洲沒有了掣肘的英國在世界各地狂飆突進,一舉奠定“日不落”帝國的威名。
沙俄在1815維也納會議上奪取了俄普奧第三次瓜分波蘭時普奧兩國的成果,另然還得到了普魯士在第二次瓜分波蘭時的部分成果。另外在拿破崙戰爭期間,沙俄從土耳其奪取的雅西地區(今摩爾多瓦),也得到了歐洲列強的承認。同時沙俄在歐洲的威望也獲得了提升,一度被稱為“歐洲憲兵”。
普魯士是除英俄外,獲利最大的國家。法國大革命之前,普魯士王國的領地主要由勃蘭登堡、西里西亞、波美拉尼亞和東西普魯士組成,在德國西部僅有一些零星分散的領地。在普魯士所有領地中,除西里西亞較富庶外,其他地區都十分貧瘠。而且領地分散,不利於守衛。
維也納會議中,普魯士雖然失去了法國大革命期間獲得的大部分領地(主要是波蘭和南德地區的領地),但拿到了整個威斯特伐利亞和萊比錫等地。雖然在面積上有所縮小,但人口和經濟實力大增。威斯特伐利亞是當時德意志境內最富庶的地區,其境內的魯爾煤礦區當時工業革命正蓬勃興起。而且威斯特伐利亞與普魯士本部之間只隔著幾個小公國,東西部領地間的聯絡大大加強,也更有利於防衛。
得到了威斯特伐利亞的普魯士,經濟、軍事實力大增,為其最後統一德國奠定了基礎。另外1806年拿破崙強制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而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神聖羅馬帝國並沒有得到恢復,取而代之的是鬆散的德意志邦聯。這實際上剝奪了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德意志的合法性,為普魯士排擠奧地利,一統德意志掃清了障礙。
撒丁王國的獲益,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獲得了完全獨立,二是限制了法奧兩國在義大利地區的影響力。另外在維也納會議上決議成立的義大利邦聯,也給予了其統一義大利的合法性。荷蘭則獲得了奧屬尼德蘭(今比利時)和林堡地區,並得到了英國的安全保證。雖然比利時在不久之後獨立,但英國的安全保證使之存在至今。
作為戰爭的戰敗方,法國的利益受損是可以預見的。不過法國在實質利益上的損失,其實並不算大。相比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前,其領土還稍有擴大。戰爭期間,法國從熱那亞購買的科西嘉,以及奪取的神聖羅馬帝國各邦國在法國境內的一些飛地,被承認為法國領土。
法國真正受到的損害,是在國家威望方面。法國在大革命之前,是歐陸第一強國,而在拿破崙戰爭之後,這一地位一去不返。首先取代他這一地位的,是沙俄;克里米亞戰爭後一度被法國奪回,但又很快在普法戰爭中被德國奪取。
除了法國外,另一個受損國令人意外地是以戰勝國面目出現的奧地利。在1899年拿破崙上臺之前,奧地利達到了頂峰。當時奧地利西至比利時,東至今羅馬尼亞中部,北至今波蘭中部,南到達爾馬提亞,西南至波河流域中部,可謂盛極一時。另外透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哈布斯堡家族還名義上統治著德意志地區。
而在維也納會議上,奧地利失去了富庶的比利時,嚴重削弱了奧地利的財政能力;另外第三次瓜分波蘭獲得的領地也被迫轉讓給了沙俄,領土面積大大縮水。另外神聖羅馬帝國的解體,使哈布斯堡治下的奧地利,失去了合法干預德意志諸邦事務的權利。這一點對奧地利的打擊猶深,也為其最終被排擠出德意志埋下了伏筆。
綜上所述,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作為當時歐洲的一次戰略大調整。在這次會議上,英俄普獲益最多;而歐洲的兩大老牌強國:法國和奧地利,則受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