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販子是我們每個人都痛恨的物件,他們透過各種手段將年幼的兒童拐走販賣,導致一個個家庭破碎,因此在我國販賣人口最高可判處死刑,但你不知道的是古代其實也有人販子,而且他們的手段可以用駭人聽聞來形容,因此歷朝歷代對其的懲罰也非常殘酷,本期就讓我來看看古代對付人販子究竟有多狠。
在清朝吳熾昌所著的《客窗閒話》裡,記載了一起聳人聽聞的案件,乾隆年間,在江浙地區拐賣兒童之風盛行。這其中有一個團伙最為惡劣,他是由浙江烏程縣一個名叫富子文的人發起的,他夥同自己的妻子兒子和五個老鄉幹起了拐賣兒童的勾當,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可不僅僅是拐賣兒童這麼簡單。每年的五月五日他們都會駕船在沿岸尋找落單的小孩,一旦發現目標他們便會拿出自己事先準備好的迷藥,那迷藥是用川烏 草烏等配置而成,其中生川烏能讓人產生麻木感,草烏則具有麻醉作用。
而書中記載的是富子文南向跪拜, 書符咒水以撒孩童著體即迷,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得知富子文一行似乎還有點迷信,他們明明用的是迷藥卻要裝作是符咒水起了作用,但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沒有這種損人利己的做法,那麼答案便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信的是邪教。那他們這個邪教有多邪乎呢?據書中記載在乾隆十年的時候,他們在婁縣拐到了一名九歲的女童,他們先是用剪刀逐個剪去她的腳趾,然後再用燒紅的鐵籤刺入她的腳掌,最後再將她的雙腳泡進石灰水之中,用石灰水強烈的腐蝕性徹底讓其殘疾,而在這之後他們便將女童販賣給他人,他人在買來女童後就讓她們去街上乞討賺錢。
但這還遠遠不是他們最惡劣的行為,如果他們拐來的孩子身體不好或者外貌不端正,那麼他們就會直接將其殺死獻祭給邪神,而在獻祭結束後他們會將孩童的血肉分食掉,剩下的骨頭他們也沒有浪費,他們會將其搗碎和其他藥材一起製成所謂的丹藥,並聲稱吃了這種丹藥不但能治理肺癆還能使人刀槍不入,但最終這夥人還是暴露了行蹤被抓捕歸案了。當時對他們採取的是公審,旁邊有許多老百姓圍觀。
最先被押上來的是富子文的兒子富大,剛開始面對質問他滿口否認,然而隨著證據一一被展示出來他終於招供了,然而就在此時憤怒的群眾突然衝了上來,圍著富大就是一頓拳打腳踢。縣令把驚堂木拍爛了都沒能制止這一切,最後富大就這樣被群眾活生生給打死了,而另一邊他的父親富子文竟然直接被嚇死了,這樣的結果讓縣令非常生氣,他向民眾怒罵道,富子文父子未經生受寸磔,明正典刑而伸童蒙之怨氣,惜哉!意思是富子文和他兒子沒有受到千刀萬剮,也沒有被法律審判為死去了孩童伸冤,實在是可惜。看到這你可以會疑惑為什麼縣令會感到可惜呢?
那是因為在古代拐賣人口的後果比砍頭還可怕,早在秦朝時期就有了針對對拐賣人口法律,因為在那時候人口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像長城阿房宮和秦始皇陵這種大工程,都是建立在大量人口的基礎上,除此之外秦朝又常年處於戰爭狀態,因此對人口就更加重視了,所以按照秦國法律,一旦發現拐賣人口,不管你是主犯從犯一律判處死刑。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雖然他們都採取休養生息的方針,大幅度降低了賦稅和刑法中的酷刑的數量,但在拐賣人口上的問題上他們反而更進了一步。
在漢代的法律中,販賣人口將被處以磔刑,所謂磔刑便是我們所說的大卸八塊,即先將人四肢砍下再斬首,然後還要將肉從骨頭上分離出來,不僅如此拐賣人口者被處死後是不允許有人收屍的,而到了漢武帝時期不僅賣家要受刑,買家也難逃刑罰。據法律規定購買他人誘拐而來的人,買家全家都要處以黥刑,也就是在臉上刺字,除此之外其全家都要去服苦役。之所以漢武帝時期會這樣,是因為竇漪房竇太后導致的。
據史記記載竇太后的親弟弟竇廣國,年四五歲時 家貧,為人所略賣,其家不知其處,當時被拐賣的竇廣國被倒賣了十幾次,最後來到了河南宜陽一個地主家燒炭,後來他隨地主來到了長安聽說了當朝皇后姓竇,之後竇廣國經過推算認定皇后就是當初被選進宮的姐姐,於是他寫了書信遞交給了當地長官,而這封書信最後來到了竇漪房手上,她讀完信後隨即將竇廣國召進了宮裡辨認真假,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她也認不出眼前的人是不是自己的親弟弟,於是她向竇廣國詢問了當年她進宮時發生了什麼,沒想到竇廣國真的還記得,他說當初分別的時候,竇漪房曾帶著向驛站裡的人求情,要他們給竇廣國洗個澡吃頓飽飯,竇漪房一聽就知道這是自己的親弟弟,於是二人這才重逢。也就是在那之後法律對購買拐賣人口的買家也開始進行處罰,而到唐宋時期懲罰進一步細化了下來。
據《唐律·盜賊》記載,拐賣人口為奴者,首犯絞刑,從犯流放三千里,並且買家與賣家同罪但減刑一等。除此之外唐朝從根源上對兒童進行保護,例如《唐律》規定,父母及祖父母賣子輩孫輩者罪加一等。宋朝也沿用了唐朝的法律,但在其基礎上增加了對官員的懲罰,《宋會要》記載,官員若對治下拐賣人口不聞不問者按瀆職處理,到了明朝由於朱元璋本人出身底層,因此他對拐賣人口更是深惡痛絕。
據《大明律》記載,掠賣人口者杖刑100流放3000裡,掠賣人口給他人做妻妾者,杖刑100判處3年徒刑,咋一看你是不是覺得這沒什麼,起碼不會死。但事實上這裡所說的流放是永久性質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拐賣人口,不但你一家人要被流放,你的子子孫孫也永遠不得返回,世世代代都要發配邊疆,這一招可以說比單純的死刑更加可怕。但在明朝還出現了一種名叫採生折割的罪行,所謂的採生折割,就是我們一開始提到的將人弄成殘廢去乞討騙錢,而《大明律》對此的判決是,凡採生折割人者凌遲處死,財產斷付死者之家,妻、子及同居家口雖不知情亦流二千里,為從者 斬。
而最後讓我們再次回到清朝,別看清朝後期腐敗無能,但在對付人販子上他們也毫不手軟,據同治年間的《大清律例》記載,販賣人口者不論是否有洋人支援,主犯一律斬立決,從犯一律絞立決,不僅如此窩藏人販子的人也一律斬立決。除此之外盤查不力的地方官員也要仗刑八十並革職,收受人販子賄賂的仗刑一百後流放三千里,而在最後還有一個清朝官方記載的案件。據《清·刑案彙編》記載,嘉慶元年,在徽州歙縣,有一個叫張良碧的七旬老太,她每年都會買一個女童做丫鬟,然而奇怪的是每個被她帶回去的女童都活不了多久,起先張良碧給出的理由是染病而死,但連著16年都這樣顯然說不過去了,於是有人便向官服舉報了此事。結果當時的御史方大川調查發現,張良碧16年裡購買了16個女童,其中11人已經去世,剩下的5人裡一個有終身殘疾,其餘的則體弱多病,於是他將此事上奏給了嘉慶帝。
隨後嘉慶帝命安徽巡撫錢楷務徹查此事,最後發現張良碧偶然間得到了一本書,上面寫著所謂的返老還童之術,其方法便是吸食女童的骨髓腦髓,因而造成了上面的慘案,而這樁慘案之所以能瞞16年之久,也是因為張良碧有錢有勢導致的。最終張良碧被判處斬首,但嘉慶帝在看到這個結果後勃然大怒,他在聖旨裡寫道,凌遲處死該犯殘斃嬰孩十餘命豈斬決所能蔽辜?張良璧一犯著即凌遲處死,該犯年已七旬設因病致斃或畏罪自戕豈不幸逃顯戳?這句話簡單來說就是張良碧害死了十多個孩童,如此罪惡滔天竟然只判處斬首實在是便宜了她,馬上將她處以凌遲,而且還要快一點,不然她萬一病死或自殺的話就太便宜她了,而最終這封聖旨以四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當地,與此同時嘉慶帝還將當地知府知縣一併免職關押了起來。
因為他認為此二人肯定收受了張良碧的賄賂,而張良碧最終的下場,是在十六個被害人家屬的見證下被處以凌遲,隨後她的家產也統統被這十六家平分。看完上面的種種,相信大家已經見識到了古代對人販子有多殘酷,然而結合他們的所作所為,這些刑罰又絕對稱得上公平公正,而現在的人販子們要是知道自己在以前的下場,估計他們在動手之前多少得多掂量一下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