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傾出經典——“跨過鴨綠江”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
提到抗美援朝,最經典的時刻或許便是“跨過鴨綠江”——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批入朝大軍便是跨過鴨綠江,進入了血與火的戰場。僅僅過了幾天,10月25日,我們就在溫井戰場捉到了第一個美軍俘虜。
此後,幾乎所有志願軍戰士都是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軍歌走上了戰場。去年拍攝的那部反映抗美援朝的大型電視劇,以《跨過鴨綠江》來命名,也說明了這一時刻的經典意味。
正因如此,這張反映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的黑白照片,便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也成為描述那場戰爭的一個標誌。
從藝術角度,這張照片構圖沉穩,主體清晰,揹負裝備的志願軍官兵如一條長龍踏過冰封的江面,顯示出無法阻擋的氣勢。直到今天,人們談起這場戰爭,仍然離不開這張照片。2020年10月21日,由朝中友好協會主辦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60週年圖片展”在平壤開幕,裡面也專門展出了這張照片。
然而,這張照片真的是在志願軍過江時刻拍攝的嗎?考慮到我方是秘密入朝,以及美軍當時對於鴨綠江近乎瘋狂的空中封鎖,這是不是部隊為了拍照進行的擺拍呢?自從它的出現,便有人不斷提出類似的問題。對此,一些與此照有關的老兵提供了回憶,證明這座浮橋確實搭建於鴨綠江上,地點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振安區九連城鎮的馬市村。
現存鴨綠江上志願軍使用的浮橋遺址。
有意思的是,在現存較早版本的這張照片下方,寫有這樣一行小字——
志願軍64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1.1.9
志願軍64軍,由抗日戰爭時期冀晉軍區的陳正湘縱隊和趙爾陸縱隊發展而來,1945年編成。這支部隊最初稱為晉察冀軍區第四縱隊,由陳正湘任司令員,胡耀邦任政治委員,唐子安任參謀長,曾參加華北戰場的保衛張家口、易滿、清滄、清風店、石家莊、平津諸戰役,並在戰鬥中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4軍,由曾思玉擔任軍長。此後,該部參加解放大西北,1951年改稱中國人民志願軍64軍,渡江參戰。
64軍屬19兵團,並不是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即38、39、40、42、50、66各軍)。這顯示出該照片的拍攝時間,並非最早志願軍渡江的時刻,已經是戰鬥打響後幾個月,第一次戰役和第二次戰役已經進行完畢的時候,此時戰線已經延展到南方的三八線附近,鴨綠江的防空壓力稍稍減輕,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地段,部隊可以在白天大搖大擺地過江了,這也為這張照片的拍攝提供了可能。
2020年10月17日,《解放軍報》針對這張照片的拍攝過程發表了題為《定格巨龍過大江》的專門文章,披露這張照片的作者是當時64軍政治部攝影組的組長黎民。
根據這篇文章的描述,照片拍攝過程是這樣的——
1951年2月中旬,黎民所在的部隊奉命開赴朝鮮戰場,準備參加志願軍總部組織的第五次戰役。那年冬天,天氣格外的冷,天地原野都覆蓋著白皚皚的冰雪。部隊接到過江命令後,很快搭起了浮橋,日夜兼程地從浮橋上疾速過江。
“我當時帶領電影隊、文工團的同志就在岸邊渡口處,為過江部隊做宣傳工作。”黎民說,他是這個軍的老兵,認識的人很多,“他們看見我脖子上掛著照相機,便情不自禁地說,黎民同志,給我們拍張照片吧!不管將來我們能否回來,都是個紀念。”
當時按規定是不許給個人隨便照相的,但面對這些即將奔赴戰場的戰友們,他破例一一為他們照了相。
1951年2月17日下午,天氣晴朗,江邊的積雪在陽光下泛著銀輝,空氣清冽。部隊還在繼續過江,只見當年由鄧小平、張雲逸領導的白色起義紅軍團列隊過江。“望著逶迤前行的‘鐵流’,我猛然來了靈感,應搶拍一幅全景式過江照片,這樣才能為歷史留下一個不朽的見證。”
黎民迅速選好拍攝位置,調好了那臺跟隨他多年的蔡司皮腔相機,將鏡頭穩穩地對準志願軍隊伍,“就在‘龍頭’剛剛踏上朝鮮的土地,‘龍尾’還在祖國土地上的瞬間,我激動地按下了快門。”
部隊過江後,黎民把這幅照片的底片小心翼翼地包好,寄往解放軍畫報社。不久,他就收到了採用的通知和小樣。這幅題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的照片,同周巍峙寫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同時發表在1951年第四期《解放軍畫報》的扉頁上,並被當時全國各地的報刊普遍刊用,後來還榮獲了志願軍總部二等獎,陳列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裡。
黎民老人介紹他的得意之作。
這段描述十分精彩,而且澄清了一個事實——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不是1月9日,而是2月17日,這也符合64軍在1951年2月才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記錄。
只是,其描述還是漏掉了一點——這張經典照片,其實只是黎民拍攝的那張底片的一部分,其真實原件比這一張要大,且角度有一點問題。
在2020年冬,老薩有機會參加了中央電視臺七頻道抗美援朝特別系列節目《英雄壯歌》的錄製,也正是在這次錄製中,才有機會見到了這張照片的原貌。
這張照片應該是從鴨綠江西岸我方渡江地點,從較低角度拍攝的,但是有一點瑕疵——我方江岸所佔空間較大,影響了整個畫面的重心,鴨綠江對岸的水平線是傾斜的,這使照片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感受出現了問題。用行家的話說,如果不加以處理,這張照片雖然也很精彩,卻和佳作仍有一點距離,若是投稿給挑剔的編輯,很可能被當做“廢片”處理了。
然而,當黎民將這張照片寄給《解放軍畫報》社的時候,這張照片卻煥發了應有的魅力——只是把它傾斜了一下,確切地說是順時針傾斜了約20°,剪去多餘畫面,那種鐵流滾滾的感覺便撲面而來。
一傾出經典,《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這張膾炙人口的照片,就這樣完成了!
看來,有時候眼睛也會欺騙人,只有心靈,能夠找到真正的感動。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