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漢武帝 劉徹
花了一些時間把《資治通鑑》裡記載的建元元年到後元二年共五十四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的歷史看完了,我覺得我看的好像不是歷史,而是漢武帝的個人傳記,因為所有事件都是圍繞著劉徹本人展開的。
在司馬光“夫治亂、安危、存亡之本源,皆在人君之心”的史觀態度下,很難不認為歷史的興亡盛衰完全是因為君王個人的喜怒哀樂引發的,也無怪乎古人如此渴望明君賢臣的出現了。
因為我對劉徹莫名帶有某種感情,也對兩千年前那段延續著原始野蠻、殘忍血性的時代帶有諸多感觸,所以做不到完全冷靜客觀的評價這段歷史。
每當我看到劉徹紈絝暴虐的一面,都會試圖站在他的立場上想他這樣做的原因,然後強行為他辯護。
▲ 電視劇《漢武帝》,1996年
確實能從劉徹這個人物身上看到封建王權集中於一人並且長達五十四年而暴露出的種種弊端,獨斷專橫,恣意妄為。
在朝所有人都只敢迎合他的喜好,而不敢指責他的過失,有人甚至需要親手殺掉自己的兒子表明忠心。
無處不在的皇權陰影,每個人都活得謹小慎微,卑微如螻蟻。
但我覺得這不只是制度本身的問題,更多是人性的貪婪,是制度讓罪惡有了合理的依據。
▲ 電視劇《漢武帝》,1996年
強勢到劉徹這般地步,他的一生也的確沒有遇到宦官干政、外戚專權、多子奪嫡、權臣震主這樣的事來,因為他能夠把所有權利掌握到自己手上。
從這一點來說,我就覺得他從來都沒有昏庸過,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並且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包括他晚年釀成死傷近十萬的巫蠱之禍,表面上看,是他寵信奸臣的結果,但仔細看他在這場災難之後的反應,是超乎常人的果斷冷靜的。
▲ 電視劇《大漢天子》,2001年
他親自頒佈《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說明他對自己的認知和對帝國前途命運的走向都理解得相當透徹。
作為一個天授神權的帝王,生來就是人中龍鳳的人來說,想讓他真正懺悔是不太可能的,我覺得這個詔書就是一項國策。
他打了一輩子的仗,求了一輩子的仙,都在這場事件之後偃旗息鼓了,甚至他還說,“天下豈有神仙,盡妖妄爾”。
我覺得權謀不是說像電視劇那樣,有一個智商極高的人整日閉門不出冥思苦想擺一盤大局,而是在危急時刻的及時應對。
因為現實可變因素太多了,不可能有人能夠完全控制,而像劉徹這樣一生都在制衡權利的人,我覺得是相當厲害的。
▲ 電視劇《漢武大帝》,2005年
但作為普通百姓來說,他的所作所為仍舊是需要批判的,連年興兵連年祭祀,給人民帶來了沉痛的負擔,當時國庫經常虧空,連獎賞士兵的錢都沒有了,他就總讓身邊專管經濟的大臣想盡各種辦法斂財,維護國家穩定。
如果我活在當時,肯定想殺他的心都有了,天天詛咒他趕緊上路,畢竟老百姓不識字,沒讀過書,眼界狹窄,誰能想到什麼大一統的豐功偉業,我就只想吃飽穿暖,衣食無憂。
但歷史證明他做的是對的,對待強大的外部勢力的態度一定要非常強硬,“寇可往吾亦可往”,而不是一味求和偏安一隅。
從縱向的歷史來說是這麼個理,但問題劉徹本人的初衷根本就不是大一統,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他就是純粹崇尚武力。
天南地北四處征戰,為了幾匹汗血寶馬、西域葡萄就舉兵出征,拜託大佬,至少也得找個符合道義的理由吧,畢竟你都尊儒了。
五年一次泰山封禪誇耀自己的無上功績,好讓天帝趕緊收了他做弟子,自信心爆棚到如他這樣的人,想必也是古今少有的。
▲ 電視劇《衛子夫》,2015年
另外,我讀史書時常都會感慨,史書無情,寥寥數筆就記載了一個人波瀾起伏的一生,他們就像個沒有靈魂的工具,只是歷史這架龐大機器的螺絲釘。
但其實他們也有喜怒哀樂,有自己的困頓與抑鬱。
比如史書抨擊劉徹晚年猜忌心很重,經常出現幻覺認為有人要殺他,我想如果用現代心理學重審他一生近乎精神分裂般的行為,用弗洛伊德的童年創傷論來回顧他的經歷,想必能提供不一樣的視角,展現不一樣的人物性格吧?
▲ 電視劇《漢武大帝》,2005年
這樣想來,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才如此珍貴,因為它毫無保留地展現了兩千年前一位古人的真實心理狀態。
讀這篇書信時我曾數次落淚,很難想象他究竟是如何度過宮刑之後的生活,死很容易,但生不如死的活著卻很難。
司馬遷有高出世人的宏大眼界,以立言的方式保全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引來後世千秋萬代的敬意,不得不佩服文字力透紙背的力量。
▲ 綜藝《典籍裡的中國》,2021年
但就這場災難本身而言,司馬遷有太多語焉不詳的地方,也許是他對劉徹太過憎恨,對宮刑造成的精神創傷太過刻骨銘心,對為之辯護過的李陵的態度太過矛盾,讓他難以理智地做出公正評價。
他把所有痛苦都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在竹簡上,像一杯沾了幾千年灰塵的濃烈陳酒。
如果司馬遷沒有被宮刑,歷史將會被改寫,也許他會更加冷靜客觀,就像《漢書》及之後的二十三史,但這也會為文學史上損失一部悲壯的無韻之離騷。
▲ 綜藝《典籍裡的中國》,2021年
還有關於衛霍。
我覺得衛青無論從為人臣子的道德還是作為將帥的才能都完美得無可指摘,難道他從一個地位卑賤的騎奴憑著自己的本事開創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還不夠振奮人心嗎?
難道霍去病年僅二十一歲就飲馬翰海、封狼居胥還不夠意氣風發嗎?
這些難道不值得多記載一點,為什麼非要無限渲染李家的悲情,而讓衛霍的形象如此單薄扁平?
大丈夫行軍作戰,難道不靠戰功,反倒靠文學性的抒情嗎?
▲ 電視劇《漢武大帝》,2005年
還有關於皇后與太子。
我多想知道徵和二年太子逃出宮後在一戶破落農家自盡時的心情,是什麼讓曾經深愛著他的父親親手把他推到了懸崖峭壁的絕路上來?
也想知道兵荒馬亂之際椒房殿中的皇后用白綾了卻一生傳奇時心底的感慨,她早就不受皇上恩寵了,想來這時她應該齒缺發禿,老得讓皇上厭惡了吧?
▲ 電視劇《漢武大帝》,2005年
九重宮闕下刻薄寡恩的皇上還能記得當初她的孃家曾為國家立下的赫赫戰功嗎?
皇后與皇上年少相遇,禍福共之四十九年,她謹小慎微了一輩子,最後竟落得起兵造反的結局,到頭來只能躺在一個冰冷狹小的棺木裡草草下葬,茂陵東邊那塊地終究是空了出來。
就差那麼一小步,她就能沒有任何汙點的被後世瞻仰了。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也許現實就是這麼荒誕無常吧。
▲ 電視劇《漢武大帝》,2005年
最後,我想起幾年前我還是中二病時期,對著紀錄片《帝陵·茂陵篇》痛哭流涕,我說我一定要去茂陵祭拜劉徹,而且往後每年他的忌日我都要去。
後來我的確去了西安,但我也只是去景點隨意看了看兵馬俑,連秦始皇陵都沒有去,因為當時好像天很晚了,要單獨坐一個大巴車才能從兵馬俑到帝陵,我嫌麻煩就沒去。
▲ 電視劇《大漢天子》,2001年
時隔多年,我重新回想起來那段痴迷於某個兩千年前古人的經歷,真有種恍如隔世感。
一位封建帝王究竟有什麼值得我留戀的呢?我喜歡著的也許就是想象中的那個根本不存在的浪漫化了的英雄形象,喜歡歷史敘事之外留有空白的他的矛盾與複雜,可能就是喜歡陳寶國老師而已。
▲ 紀錄片《帝陵·西漢帝陵》,2015年
小時候讀歷史只是看帝王將相的故事,現在長大了再讀史書,能看到更多封建制度的弊端,人性的黑暗,生命的無奈之處。
劉徹在位這五十四年的歷史看完了,接下來就是從頭開始系統地、完整地讀《資治通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