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間的歷史,展現了漢末群雄割據、軍閥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和三國名將。
因為《三國演義》廣泛、深遠的影響,後人對三國時代的名將大都比較熟悉。這些名將有蜀國方面的關羽、張飛、廖化、馬超、黃忠、趙雲、魏延、周倉、馬岱、關興、姜維、馬謖、王平等,魏國方面的典韋、許褚、張遼、徐晃、夏候淵、夏候惇、程咬金、曹仁、曹彰、張頜、龐德、于禁等,吳國方面有周瑜、呂蒙、陸遜、潘璋、馬忠、太史慈、甘寧、周泰、淩統、徐盛、丁奉、朱然等,其他亂世名將有呂布、顏良、文丑、華雄、公孫瓚、土燮等。
今天,樓外斜月給大家介紹三個三國時期被《演義》忽視了的名將:魏國的毌丘儉、蜀國的李恢、吳國的呂岱。
為什麼要介紹這三個人呢?
※毌丘儉(?~公元255年),複姓“毌丘”,名“儉”,字“仲恭”,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文學家、政治家,河東聞喜人(今山西省聞喜縣),他是關羽的老鄉。
毌丘儉博學多才,精於詩文,是魏晉時期著名的詩人,代表作有《承露盤賦》、《承露盤銘》、《答杜摯》、《之遼東》、《罪狀司馬師表》、《在幽州》、《報弟書》、《諫明帝治宮室疏》等流傳於世。
毌丘儉是個官二代,初時襲封父親高陽鄉候的爵位,後又成為曹丕子曹叡的文學掾。曹叡即位為明帝后,毌丘儉得到重用,歷任尚書部、羽林監和洛陽典農中郎將、荊州刺史,與曹植、夏侯玄、稽康等名人交遊。
公元235年,魏明帝任命毌丘儉為幽州刺史,加度遼將軍、護烏丸校尉,開始討伐遼東。
公元236年,毌丘儉透過外交手段,招降右北平烏桓單于寇婁敦、遼西烏桓都督王護留,以及當年追隨袁尚流亡遼東者共計五千餘部眾。此後毌丘儉率軍開赴襄平,與公孫淵的遼東軍相戰於遼隧,因適逢暴雨,遼水大漲,遂退軍,撤回幽州。
公元237年,司馬懿率軍討伐公孫淵,毌丘儉與其會師助戰,最終打敗燕軍,公孫淵為司馬懿所殺,毌丘儉因功進封安邑侯。
公元244年,高句麗侵襲遼東,毌丘儉率軍出玄菟郡討伐高句麗,兩度大敗高句麗軍,殺敵一萬多人,高句麗王位宮攜餘部逃向東沃沮避難。毌丘儉“束馬懸車”,攻破高句麗的丸都城,焚燬宮室,摧毀其統冶中心,在當地穿山鑿渠,援助居民農業灌溉及交通建設,恩威並濟,加強魏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
公元245年,高句麗王位宮再次反叛,毌丘儉率魏軍摧毀其陪都不耐城(今吉林集安市境內),位宮逃往買溝(今朝鮮鹹北會寧)。
毌丘儉兵分兩路,一路派玄菟太守王頎率軍北上,一路由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率軍南下。
王欣率軍進入扶餘國(高句麗北),扶余歸屬曹魏並提供軍糧,王欣經扶余繼續北上,於竹嶺大破高句麗殘部,位宮逃亡到東沃沮(南沃沮),王欣軍征服東沃沮,位宮又逃到北沃沮,繼而逃入肅慎。王欣率軍過北沃沮,經挹婁國,抵達肅慎南界(今俄羅斯濱海地區,也就是清朝時烏蘇里江以東直到日本海的廣大地區)。至此,高句麗名存實亡,領土悉數併入曹魏玄菟郡。
劉茂、弓遵率軍南下,擊敗濊貊,恢復臨屯郡(今朝鮮的咸鏡南道和江原道以及韓國江原道)故地,滅亡三韓,這是歷史上中原王朝對朝鮮半島實際統治版圖最大的時期,也是控制力度最大的時候,超過了漢唐。
毌丘儉領導的東征高句麗之戰,是古代中原王朝對東北地區最遠的一次征討。經過征戰,曹魏的勢力遠達今烏蘇里江以東的外東北地區,不但把高句麗的領土併入玄菟郡,還將濊貊、三韓也併入了樂浪、帶方二郡,不僅收復了漢四郡全境,還拓地數千裡。
公元252年後,毌丘儉任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軍事,以抵擋吳軍,其後,大敗吳國諸葛恪的20萬大軍,因功加鎮東大將軍。
毌丘儉滅高句麗後,史載其曾立碑紀功。公元1906年,毌丘儉刻石記功碑在我國吉林省集安市被發現,現存於遼寧省博物館。
嚴格來說,毌丘儉兩徵高句麗,深入外東北,算是三國時期的一位民族英雄。
附:王頎,字孔碩,青州東萊郡(今山東萊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歷任玄菟郡太守、帶方郡太守、天水太守。
①王頎曾跟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率軍深入外東北地區,把今烏蘇里江以東直到日本海的廣大地區(含庫頁島)納入曹魏版圖。
②王頎任帶方郡太守時,曾應倭國請求派遣屬下掾史張政到倭國(今日本)調解爭端。
③王頎任天水太守時,曾跟隨大將軍鄧艾伐蜀。西晉成立後,晉武帝任命王頎為汝南太守。
※呂岱(公元161年~公元256年),字定公,廣陵海陵(今江蘇南通如皋)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外交家。
公元211年,呂岱與孫吳名將蔣欽等領兵平定呂合、秦狼等人的叛亂。
公元215年,呂岱跟隨孫權進取長沙三郡,後討平吳碭、袁龍叛亂,升為廬陵太守。
公元220年,呂岱出任交州刺史,平定王金叛亂。
公元226年,呂岱平定士徽叛亂,控制了交趾、九真、日南等地,把這些漢郡重新納入孫吳的實際統治之下。
呂岱在擔任交州刺史的時候,多次泒遣官員“南宣國化”,出使“西南大海洲上”,使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部)、堂明(今寮國南部)、大秦(今地中海地區)等國紛紛遣使至吳國朝貢。
公元239年,呂岱處理荊州文書公務,與名將陸遜同在武昌,督管蒲圻。
公元256年,呂岱去世,享年96歲,是三國時期有名的長壽將軍。
呂岱在歷史上的主要功績就是平定交趾叛亂,把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區納入孫吳版圖,其後派遣使者出訪中南半島和南亞諸國,這一舉措可與東漢時班超在西域的功績相媲美。
※李恢(?~公元231年),字德昂,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建寧郡俞元縣(今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人。
李恢原本是劉璋屬下,後來投靠劉備,並勸降了西涼名將馬超歸蜀。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南中地區發生叛亂。
公元225年,諸葛亮出兵南中,遣李恢中路進軍,大敗南蠻叛軍,平定南中地區,因功被封為漢興亭候,並加拜安漢將軍。
李恢是蜀國第二任庲降都督,在平定南中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並在戰後積極調配南中物資,有效地穩固了蜀漢的南部邊疆。
李恢在南中多有建樹,民甚愛之,在今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有李恢墓和李氏祠,澄江人民每年都在李家祠敬香以紀念李恢。
李恢的主要成就是平定南中地區的叛亂,開發冶理南中,穩固蜀漢西南邊疆。
呂岱的主要成就是征服交州,安定嶺南,撫平山越,開拓中南半島和海上絲綢之路。
毌丘儉的主要成就是討伐遼東,重創高句麗,開拓東北,戰敗諸葛恪。
三國時期,演義中的名將如呂布、關羽、許禇、馬超、張飛之流,勇則勇也,可惜是在“內鬥”,而毌丘儉、呂岱、李恢則威震邊疆、開拓版土,所以樓外斜月在這裡著文介紹一下這三個名將,希望大家能夠了解這一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