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生活美學》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
文|高曉濤 攝影|世界·觀
2021年10月24日,一場名為“活色生香——《中國人的生活美學》新書分享會”在北京建投書局國貿店舉辦,圍繞新書《中國人的生活美學》首發上市,現場活動融匯了名家對談、古典舞蹈、插花、茶藝和香道,形成一個別致文人雅集。與會者不僅有業界和出版界的大咖,包括北京大學客座教授、山東大學教授、著名學者龔鵬程,中國作協副主席、評論家和作家李敬澤,中國圖書評論協會副會長、《中國圖書評論》總編輯楊平,還有神秘嘉賓——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發起人、著名演員李亞鵬,以及水墨畫家、暄桐教室創辦人林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資深讀書節目主持人、北京市金牌閱讀推廣人馬宗武、中央電視臺資深節目主持人冀星博士等人出席。《中國人的生活美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悅笛最新作品,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世界·觀 人文品牌出品。新書分享會經過精心設計,巧妙地踐行了知行合一的美學傳統,以漢舞佳人工作室的三支舞——《大夏》《綠羅裙》《幻世長安》分別對應天、地、人的概念,中國民俗學會插花專業委員會鄭青教授等人則提供了現場的插花、花藝和香道,開創了圖書釋出會的新形式。
漢舞佳人工作室表演舞蹈《大夏》生活美學,已成為我們中國人共同要走的路向生活美學是當今社會的關鍵熱詞, 時下的茶道、花道、香道、琴道、書畫、美食、漢服、明式傢俱、收藏、民宿乃至社群規劃房產開發家居設計等,無不體現中國生活美學的元素和風尚,這種滲透進民眾生活各個方面的、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構成了生活美學得以興起的歷史背景。“生活美學”概念的發起人劉悅笛,近年來持續推進“生活美學”運動,《中國人的生活美學》一書是他多年來研究、梳理中國人生活美學傳統的集大成之作,這本書從體現華夏文明精髓的“天·地·人”觀念入手,分享中國人在美食、閒居、遊賞、器物等方面極富創造性的審美經驗,並分析其內在的對情性、品德與人性之美的追求,全面呈現中國人宏大多彩、饒富趣味的生活美學傳統。
與會嘉賓gon龔鵬程、李敬澤對談每個人都想好的生活,並進一步追求美的生活,這在今天的兩岸三地已漸成氣候,且方興未艾。臺灣著名學者龔鵬程先生龔鵬程說,“生活美學,已成為我們中國人共同要走的路向”。龔鵬程既是著名的學者,也是國學通家,通達國學、美食、武術、書法等,在新書分離享會上,龔鵬程回顧了臺灣自1980年代起,從古畫中學習並恢復中國傳統花道的過程,由此展開了對年節、茶道等中國人傳統審美生活方式的迴歸,他認為,雖然兩岸在生活美學實踐上不約而同地走向共同的歸屬,但之前卻沒有人能夠做到像劉悅笛這本《中國人的生活美學》所呈現出來的,全面梳理傳統,總結歸納,由此“展示了一個可以結合學術與實踐生活的一個新的理念”。
中國民俗學會插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梁勤璋表演花道生活美學之道,是隨物賦形,擼串也有“道”
漢舞佳人工作室表演舞蹈《幻世長安》李敬澤認為這本書確實是開闢了一個包括我們的每個人的生活,同時在學術意義上又是一個浩如煙海的、特別廣闊的東西——即是所謂隨物賦形之“道”。既是作家、評論家,又是生活家、美食家的李敬澤表示,《中國人的生活美學》一書揭示和總結的這個“道”,“是在我們這個大地上,在巨大的這個山水之間、多樣性之間隨物賦形”,所以中國人講的是道無處不在,“你吃很精緻的東西,是道,但其實擼串也有‘道’”。李敬澤說,在美學後面加個life,使之成為“生活美學”,“這個確實是中國人的創造,一定程度上是悅笛的創造。而中國人的‘生活美學’之道”,由於它本身就是知行合一,所以上可談而論道,下來又是接地氣的,“同時又是刨著根,又是向著未來”。因此,李敬澤說,“什麼是美的生活、好的生活?這既是一個小話題,其實也是個大話題。我們現在其實很多很多事、很多很多生活的現象,其實都是生活美學沒學好,或者生活美學沒想好的一個後遺症。所以這個書我倒是覺得這是應該每個人都看看。”喧桐教室的林曦也認為《中國人的生活美學》這本書的結構特別好。通常說到中國人的生活美學,都易於以琴棋書畫詩酒花入題,但是劉老師真是把生活美學證悟到了“觀天象”,讓中國文化更大的背景和格局在書的結構裡得以體現。
活動現場嘉賓雲集、高朋滿座 “生活美學”是日用之道,發掘每個人內在之“雅”圖書評論家、中國圖書評論協會副主席楊平評價說:“生活美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念,也是一種狀態。”早在1980年代,楊平就已經參與到當代美學譯介、建構的過程中。他進一步對上述評價解釋道:第一種意義叫精緻,就是如何精緻的去生活。就是生活當中精緻的人,在工作當中肯定會體現出精緻的這種精神;第二是理念,什麼理念呢?就是慢節奏的理念。如果按照《中國人的生活美學》一書來做、去生活,我們的生活節奏肯定會慢下來。那麼這種慢,恰恰是人生的一種節奏,一種快樂;一種狀態,是指使你的生活脫離切實的困擾,從而實現了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因為每個人都有雅的那種內在的驅動和內在的秉性。這三種意義,是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並可以用來薰陶自己的。
與會嘉賓楊平、小馬對談那麼,作為日用之道的生活美學如何落實到民眾的生活中呢?李亞鵬和林曦都有相關踐行的經驗。李亞鵬分享了他創辦公益書院的經歷,他認為文化最高的顯現是應該是文而化之,對人們的生活、言行上能夠直接產生作用,而生活美學正是他想追求的一種文化景象。李亞鵬祝願《中國人的生活美學》可以成為中國人美學生活的一個良好的開端。
與會嘉賓李亞鵬、林曦對談作為書法課老師,林曦在教授他人學習書法的過程中,結合靜座和讀書。學員中有醫生、建築師和來自各行各業的人,透過這些踐行過程,人們可以“從這些蘊含著美、蘊含著古人智慧的這些專案裡面,你去看到那麼一點點構建和結構生活的那個美”。所以林曦認為,關於嚮往美好生活這件事情,必然是人人都向往,但這不光是個“要不要”的問題,這也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而在於“能不能”,是個能力問題。要享受生活之美就需要練功夫。劉悅笛在《中國人的生活美學》裡談的,其實就是這些我們中國人的功夫,無它,就是要練起來,多練一日有多練一日的長進和歡喜。一百五十多幅精美圖片,再現中國人“審美即生活”的經典範式《中國人生活美學》到底回答了什麼樣的問題呢?用作者劉悅笛話來說就是:我們為什麼要美的生活,我們何以能美地活?所以“生活美學”,不僅是一種關乎“審美生活”之學,而且更是一種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前者之“學”是理論的,後者之“道”則是踐行的,二者恰要合一,這就是美學上的知行合一。資深讀書節目主持人馬宗武讀過本書後,從大眾閱讀的角度分析說,這本書體現了作者劉悅笛深厚的古典文化素養,作者披閱大量典籍,從經集元典、諸子百家,到魏晉玄學、明清小品,唐詩宋詞乃至閒書雜冊,發見蘊含在美食、閒居、遊賞、器物中的美和美的實踐,生動有趣地展示了一個在數百年乃到上千年的歷史中,延續著的、不斷演繹著的、活生生的生活美學傳統,從提高個人修養層面,閱讀這本書當能夠得到充分地滋養,同時它也能夠讓我們對現在的生活有一個思考。
《中國人的生活美學》作者劉悅笛與讀者交流並簽名售書此外,值的一提的是,《中國人的生活美學》一書經過精心的編輯策劃,書中附有一百五十多幅精美圖片,使全書如一幅移步換景的長卷,韻味悠長的繪畫、莊重的禮器、精美的佩飾融於多姿多彩的生活日常之中,善妙地展示了中國人“審美即生活”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