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文化?文化的本質,就是以文化人。
“文”,就是文字、文章、禮樂、文藝,當然也包括建築和雕塑。這些東西都應該是真善美的統一。如果只有美而沒有善,那不能夠被稱為是最高境界的,完美的文藝作品。所以中國的古代詩詞、歌舞、戲劇、小說,乃至於音樂、美術、雕塑、建築,都秉持了孔老夫子的一個理念,那就是“思無邪”。意思是不要引起人們邪曲不正的思想。這些文藝作品都以宣講“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為主要內容。所以,所謂的俗文化並不是內容低俗,低階趣味,而是指要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比如說快板、相聲、京劇、崑曲等等。
那麼用這些通俗易懂的形式幹什麼呢?宣講我們的道德觀,宣講我們的價值觀。讓人們看了這個文學作品,看了這個詩詞、歌舞、戲劇、小說,聽了這個音樂,甚至看到這個建築物、雕塑,就都能夠改變自己的氣質,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才是文化真正的意義,最終是要起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所以中國古人說:“讀書貴在變化氣質。”為什麼要讀書呢?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讀了這些書呢,自己的德行修養,自己的智慧都有所提升。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有知識,卻沒有文化的人。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比如說,我們學了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也能夠把它倒背如流,在考試的時候默寫出來得滿分。但是學完之後,在生活中依舊把白花花的大米、饅頭都扔到垃圾桶裡,這個就叫有知識而沒有文化。因為它對我們的行為氣質,沒有起到變化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知識而且有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