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空青
人生該是追求美的旅程。
靜下來,讀讀詩吧。
【緣起】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這是民間對明朝軍師劉基的讚美之詞。
諸葛亮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不用多說,劉伯溫能夠和諸葛亮相提並論,也稱得上是一位傳奇人物。
劉伯溫本人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在整個亞洲文化圈子裡都有著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不過呢,這篇文章不討論他叱吒風雲的那一面,來說一說他的晚年生活,還有他“辭職”以後寫的一首詩。
劉伯溫是什麼時候辭職的呢?
公元1370年,他是1311年出生,到那一年已經是60虛歲了。
其實“辭職”這個說法好像還不太準確,史書上記載的是:洪武三年,封誠意伯。次年賜歸。
“賜歸”,就是皇帝恩准他回鄉了。
可能是皇恩浩蕩;可能是相互的默契;也有可能是雙方最後的一絲情面(參考李白的賜金放還)。
劉伯溫回老家之後很老實,天天就是喝酒、下棋,對自己曾經的絕世功業隻字不提。後來雖因為誣陷被奪祿,也稱得上是“壽終正寢”。
他回老家之後寫了很多詩,多是記錄自己養老的生活和心境的。這一首《辭職自遣》,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詩篇】
辭職自遣明代 / 劉基買條黃牛學種田,結間茅屋傍林泉。因思老去無多日,且向山中過幾年。為吏為官皆是夢,能詩能酒總神仙。世間百事都增價,老了文章不值錢。
【誦析】
讀明清詩歌,尤其是這種寫自己生活的詩歌有一個很大的便利。那就是語言差距不大、門檻低,通俗好懂的同時又能感受到漢字的藝術美感。
像這首詩,幾乎就是全篇白話順下來,句句都能讀懂。但讀著讀著,尤其是頷聯頸聯的對仗,又讓我們感嘆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底,以及漢語的博大精深。
詩題《辭職自遣》,起筆也絲毫不拖泥帶水,上來就寫到了自己辭職之後的生活。
買了頭黃牛,準備學著種田了;自己蓋起一座茅屋,就建在林泉山間,像古代隱士一般悠遊林泉之下。
詩的原文“買條黃牛”,不知道大家讀了有沒有別扭?
原來牛還是論條的呀。
這裡不知道是古代量詞與現代不同,還是劉伯溫真的沒搞明白量詞這個概念。偶爾讀到一點這樣的小失誤,反而更能讓我們感受到這些歷史人物“普通人”的一面,更加有血有肉。
詩歌后面6句,可以當作一個整體來看。開頭兩句解釋完自己的打算,後面則開始敘述自己的心路歷程。
最近啊,年紀也大了,知道自己離大去之期也不遠了;於是就想著換一種生活方式,不再給自己那麼大壓力了,去山裡學隱士那樣住個幾年,過過“山花釀酒,松果煎茶”的神仙日子。
這幾年也算是想開了,無論你是做個小吏還是當個大官,到頭來還不都是一場空,等到老了、退休了,才發現自己活了一輩子,啥值得紀念的都沒有留下,白活了。
生活嘛,也別想太多大的、空地,一直活得開心快樂也就夠了。
能詩能酒,便是神仙生活。
最後兩句的吐槽也很有趣:
國家GDP一直增長,人們有錢了,東西也賣得越來越貴。
就唯獨有一件東西,現在開始貶值了,那就是我這個老頭子寫的詩歌文章。
【空青語】
最後這個吐槽若有深意,我想試著解讀一下。一家之言,與大家一起探討。
最簡單的一層,是劉伯溫真的覺得自己老了,為自己的似水流年而感嘆。
再深一點,是在吐槽社會里面的勢利眼。之前當著官,自己隨便寫點什麼,那些趨炎附勢的都是搶著抬價;現在回家了,沒權力了,立馬就“門前冷落鞍馬稀”。
這也是現在書畫界的現狀,誰當上協會理事甚至主席了,作品立馬升值。
第三層,類似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哲理。世間一切總歸是在慢慢變好的。
但人生短暫,不可能一直追隨著時代前進,總有一天會退下來,會慢慢失去價值。
所以其他東西都在升值,自己卻在漸漸貶值。劉伯溫是在為此感嘆不已。
大家對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有什麼看法嗎?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絡,我會立即刪除!
你的關注與評論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編輯 空青
排版 空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空青詩詞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