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侃紅樓188:雨夜造訪,賈寶玉深情厚意,長夜難眠,林黛玉情深緣淺
薛寶釵去瀟湘館安慰林黛玉,她走後就下起了雨。林黛玉百無聊賴,有感於《樂府雜詩》創作了《代別離·秋窗風雨夕》,將她在賈家的艱難處境,以及終將離開賈家遠嫁他鄉的結局揭示出來。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的重點在“代別離”,需要結合《題帕三絕》《桃花行》和《柳絮詞》等對看,對林黛玉的人生有非常重大的影射伏筆。
林黛玉用十五個“秋”字,將“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境況渲染清楚,更將離別的痛苦交代明確。至此,曹雪芹清楚無誤地告訴讀書人,寶黛二人終將情深緣淺。
林黛玉這邊做好了鋪墊,賈寶玉那邊必然有回饋。就像《葬花吟》有賈寶玉旁聽,《秋窗風雨夕》又怎麼能沒有寶玉的見證呢?
而林黛玉會離開賈寶玉,也要從寶玉的身上展現出來。所以,即便是雨夜深沉,賈寶玉還是冒雨來了。
(第四十五回)方要安寢,丫鬟報說:“寶二爺來了。”一語未完,只見寶玉頭上帶著大箬笠,身上披著蓑衣。黛玉不覺笑了:“那裡來的漁翁!”寶玉忙問:“今兒好些?吃了藥沒有?今兒一日吃了多少飯?”一面說,一面摘了笠,脫了蓑衣,忙一手舉起燈來,一手遮住燈光,向黛玉臉上照了一照,覷著眼細瞧了一瞧,笑道:“今兒氣色好了些。”
賈寶玉來不及脫掉避雨的蓑衣,也不理林黛玉說他是“漁翁”,開口三問:好些?吃藥沒?吃多少飯?
賈寶玉將黛玉放在心坎上,連珠炮般問著心裡話,又看見黛玉氣色,自說自話認為好了,就是一派自我主張。他不用林黛玉回答他,他只需要傾吐和自我對比。卻也表明他不真正了結林黛玉的真正需求。
比較賈寶玉的關心點在林黛玉身上,林黛玉的關注點卻是“蓑衣”,這個要重點關注。
所謂關心則亂。賈寶玉關心林黛玉的健康,是以人為本。他的心中只有黛玉,裝不下其他。問題是寶黛愛情背後,“其他”才是關鍵因素。這是賈寶玉不具備的洞察力和改變能力。
林黛玉固然也以賈寶玉為重,但她所感受到的是外在因素的影響。她不同於賈寶玉心無旁騖,更多的考慮到未來的不確定。
讀書人知曉林黛玉的情況和關注點,再看《代別離·秋窗風雨夕》,暗示她的生存環境,以及終將離開賈家與賈寶玉分別的現實,就會警惕她對賈寶玉穿著的那一套蓑衣的過於“關注”。
(第四十五回)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尋常市賣的,十分細緻輕巧,因說道:“是什麼草編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蝟似的。”寶玉道:“這三樣都是北靜王送的。他閒了下雨時在家裡也是這樣。你喜歡這個,我也弄一套來送你。別的都罷了,惟有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頭的這頂兒是活的,冬天下雪,帶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頂子來,只剩了這圈子。下雪時男女都戴的,我送你一頂,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個,成個畫兒上畫的和戲上扮的漁婆了。”及說了出來,方想起話未忖奪,與方才說寶玉的話相連,後悔不及,羞的臉飛紅,便伏在桌上嗽個不住。
曹雪芹著力去寫“蓑衣”,就表明這件蓑衣就像後文出現的鳧靨裘、雀金裘以及前文的鶺鴒香念珠和茜香羅漢巾一樣,都有特別含義。
最讓人細思極恐的是蓑衣、鶺鴒香念珠和茜香羅漢巾都出自北靜王,且都與林黛玉有直接關係。
一,鶺鴒香念珠。
秦可卿葬禮上北靜王不得聖旨出場祭奠,極力拉攏賈家。重要的關鍵就在“鶺鴒香念珠”。
鶺鴒香念珠本是皇帝御賜給北靜王,代表兄弟同心。他卻隨便戴在手上不說,更隨手送給賈寶玉。表現出他不在意皇帝,卻與賈家兄弟手足之意。
北靜王表現得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拉攏賈家結黨之心更明確。
有意思在賈寶玉得了“鶺鴒香念珠”,如獲至寶用心收藏。林黛玉回來後親手送給她。黛玉卻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遂擲而不取。
北靜王成了“臭男人”,自然要與之保持距離。鶺鴒香念珠的含義代表男人對權力的慾望。皇帝藉此拉攏北靜王,北靜王又用來拉攏賈家。賈家就應該遠離“臭男人”,體會出危機。
可惜賈寶玉珍而重之,代表賈家對北靜王的拉攏很動心。他將鶺鴒香念珠送給賈寶玉,預示林黛玉的結局與北靜王有關。
二,茜香羅漢巾。
蔣玉菡得自北靜王的“茜香國女國王所貢之物”,又是一件御用之物,被轉贈給賈寶玉。
汗巾本是“籠絡、捆綁”之物。北靜王給了蔣玉菡,轉手到了賈寶玉手中。又代表北靜王與賈家的捆綁。
有意思在賈寶玉用“玉玦”換得“茜香羅漢巾”,“玉玦”代表決斷,這兩件東西預示賈家下定決心與北靜王“結黨”。
更有意思還在於蔣玉菡諧音“將玉含”,就是賈寶玉含玉而生的意思。
北靜王“籠絡”賈家之心昭然若揭。忠順王府隨即上門刁難,害的賈寶玉被暴打,正是有的放矢,給賈家與北靜王結黨當頭棒喝。
還有!賈寶玉除了回贈玉玦代表賈家與北靜王結黨立場,私自還將襲人的“松花綠汗巾”送給蔣玉菡。又有兩層意思。
第一,預示襲人與蔣玉菡的姻緣。
第二,襲人雖有“襲為釵副”之說,她與林黛玉又是同一天生日。茜香羅漢巾與松花綠汗巾“一紅一綠”,正是“紅香綠玉”寶黛姻緣的象徵。
賈寶玉親手將代表“綠玉”的松花綠汗巾送人,結合花襲人外嫁蔣玉菡,林黛玉最終因賈寶玉外嫁他人,一定與北靜王有直接關係。
瀟湘妃子的名號不是白取,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一夫的故事,以及芙蓉花籤“莫怨東風當自嗟”的昭君出塞故事,都伏筆她會遠嫁異國為王妃後淚盡而亡。
鶺鴒香念珠來自皇帝,茜香羅漢巾來自女兒國王,還有當初那個暹羅進貢的茶葉,再結合“玉帶林中掛”的玉帶也有皇權之意。呆霸王薛蟠打死馮淵搶走香菱,“霸王”和“蟠”都有帝王之意,香菱又是林黛玉的“影”……一系列線索都在伏筆黛玉遠嫁異國為王妃。
三,蓑衣。
蓑衣又是北靜王之物。黛玉將之說成是“漁公漁婆”,有攜手江湖之意,要呼應菊花詩“偕誰隱”“為底遲”的意思來理解。
蓑衣的“江湖”之意,還能體現出更多的寓意來。
北靜王這實權王爺,極力拉攏四王八公結黨,對皇帝不臣不恭。 卻表現出一派江湖恬淡的做派,在家裡裝“漁翁”很有問題。
第一,北靜王在展示嚮往江湖,志不在廟堂權力。這與他拉攏賈家的做派相悖,明顯是做戲。歷史上李世民、朱棣和袁世凱都這樣搞過。
“上頭的這頂兒是活的,冬天下雪,帶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頂子來,只剩了這圈子。”
如果“頂兒”代表皇帝,去了頂兒,剩下的可不就是四王八公這個“圈子”?
第二,北靜王裝漁翁,也代表皇帝已經關注他,更關注到與他結黨的賈家四王八公這一夥不臣服的老臣。
賈寶玉又一次要將蓑衣送給林黛玉,再被拒絕。與鶺鴒香念珠被擲而不取,襲人將茜香羅漢巾鎖起來一樣,都是拒絕敬而遠之的意思。
賈寶玉表現出的喜歡和貪戀,則預示賈家沒有有識之士,註定滅亡。
賈寶玉三番兩次要將北靜王的東西給到林黛玉(茜香羅漢巾給襲人也代表給黛玉),有人會認為是不是暗示林黛玉最後嫁給了北靜王?可以肯定不是!
君箋雅侃紅樓認為林黛玉在八十回後,先與賈寶玉定親。被賈雨村為了自己利益出賣賈家讓賈寶玉“逢冤”受難(馮淵、石呆子故事)。林黛玉迫不得已與賈探春效仿瀟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異國。根源就是賈家與北靜王結黨意圖對皇帝不臣不軌。
皇帝要消滅北靜王,必然要打擊賈家手段頻出。林黛玉因此受害,不得已離開賈家被嫁異國,很快淚盡而亡。
綜上,蓑衣要與鶺鴒香念珠、茜香羅漢巾對看。林黛玉幾次三番拒絕,代表賈家想要不滅亡就要與北靜王保持距離。也代表林黛玉的結局,受北靜王的野心影響太大。
“蓑衣”的“江湖意”,更有林黛玉和賈寶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的無奈結局。
曹雪芹藉此伏筆交代故事,當事人賈寶玉當然懵然無知。他還自喜與北靜王的交往,沉浸在對林黛玉的感情之中,殊不知危機早都籠罩在賈家頭上,並將影響他與林黛玉的結局。
這裡賈寶玉看見《秋窗風雨夕》連聲叫好,對林黛玉的痛苦懵然無知。二人不對等的思想認識,註定悲劇難免。
那麼,後面還有什麼故事要注意呢?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歡迎關注作者、點贊、收藏,《趣侃紅樓》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將為您持續更新!
文|君箋雅侃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