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遇到孩子的青春期彷彿如臨大敵。
孩子長時間獨自待在房間裡,家長想盡辦法想要探究孩子在房間裡的心思、行為活動;父母一句無心的表達就讓孩子暴怒,家長覺得孩子敏感脆弱不可理喻;孩子過分關注自己的外在,家長開始擔心孩子把重心放在了學習以外的事情上,不斷講道理,批評孩子的行為,希望引領孩子重新走回“正軌”。
/ Stylyst /
很多家長感到疑惑,為什麼孩子青春期就像變了一個人?
孩子一般在11-14歲之間進入青春期,這是從兒童過渡到成年人的關鍵時期。身體會首先宣告青春期的來臨,激素髮生變化,身體逐步開始發育;隨之而來的是情緒上的轉變,消極情緒增多;孩子會開始質疑父母權威的現象,比如想要和父母爭奪權力,父母不再是偶像,甚至會讓自己尷尬;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什麼都懂;開始注重自己的隱私……這些都是常見的現象。
青春期的孩子,在尋找和建立
自我同一性(Identity)
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至關重要。
根據著名的德裔美籍發展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的理論,青春期孩子的主要心理危機,是能否建立起“同一性(Identity)”,如果失敗則會面臨“角色混亂(Role Confusion)”。
同一性(Identity)就是對下面這些問題的觀念:
- 自我概念和自尊:我是誰?(我有什麼優點、缺點?我有哪些能力?我喜歡自己嗎?別人如何評價我?我對別人有吸引力嗎?我對個人發展和職業上的未來有把握嗎?)
- 價值觀:什麼對我更重要?道德判斷的標準是什麼?(我喜歡什麼?想做什麼職業?想過怎樣的生活?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 ANGELINA BAMBINA /
我們帶孩子讀20世紀百大經典書《安妮日記》時,就能感受到安妮的青春期困擾:安妮覺得自己有理想、有主見,別人覺得她自私、誇大、幼稚,安妮反覆糾結於誰更有道理;安妮和媽媽經常發生衝突,慢慢覺得和爸爸也疏遠了,她甚至感到憎恨母親;安妮和另一個家庭的男孩彼得互生愛慕,有很多親密的舉動,甚至想以此讓母親傷心,最終又不覺得這是愛情,當彼得陷進去了,她又苦於不知如何讓彼得放手;安妮一直堅持閱讀和寫作,最終找到自己的理想,做記者和作家……
研究發現,理想的情況是“同一性成熟”,就是青少年能透過積極的探索,逐步形成關於自己的一套價值觀、信念和目標,並且努力採取對應的行動。安妮就是這樣的,她會和成年人討論和爭辯,會不斷閱讀和思考,感受到愛情時會嘗試和溝通,會透過寫作沉澱自己的觀點……她經歷過搖擺糾結,遭遇過沮喪挫折,但慢慢變得更積極、更清晰。
“同一性延緩”是稍微差一些的情況,是指青少年經過了一些探索,但沒有采取具體行動。讀得太少,做得太少,想得太多,又沒有足夠的輸入做積累,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但研究發現這類青少年最終常常也能建立同一性,只是要花更長時間,經歷更多挫折。
/ Stylyst /
“同一性早閉”和“同一性彌散”就是很糟糕的情況了,這兩類青少年常常一直沒法建立起同一性。前者是指沒有經過探索就採取行動,這類青少年常常缺乏自主的思考能力,全盤接受社會和父母的觀念,不加質疑,一直無法發展出獨立的自我;後者指既沒有探索,也沒有行動,他們常常對生活喪失興趣和信心,對很多問題漠不關心,甚至覺得生命毫無意義。
家庭的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應該是幫助孩子“同一性成熟”,避免孩子陷入“同一性早閉”或“同一性彌散”。很多家長以為青春期要好好學習,這些問題等考上大學再考慮,但孩子的思考和行為模式往往在青春期就已經形成,阻礙孩子探索自我,往往會導致更大的問題。
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孩子
能否建立同一性的關鍵之一
家庭教育方式是影響孩子同一性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有問題的教育方式主要有這樣幾類,它們最可能導致“同一性早閉”和“同一性彌散”:
1)控制型父母:希望替孩子做決定,這很可能讓孩子產生反叛的心理,也可能導致孩子在未來被更大的獎勵控制,或是錯誤地認為想獲得父母的愛必須放棄自我。
2)拯救型父母:認為孩子沒有父母的幫助是不行的,會讓孩子習慣於期待別人幫忙解決自己的問題,並且錯誤地認為愛就是要滿足自己,由此不看重別人的感受,也無法忍受失望和傷心。
3)搖擺型父母:在“控制”和“拯救”之間來回搖擺。
4)忽視型的父母:對孩子的問題漠不關心,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不重要;形成容易向內歸因的習慣,遇到問題都認為是自己的錯,自己不值得得到父母的愛。
/ANGELINA BAMBINA /
更好的教育方式,是保持溫和而堅定,成為孩子信任的朋友和導師。
朋友,意味著能和孩子平等相處,能讓孩子對父母坦誠相待;導師,意味著能獲得孩子的尊敬和信任,能對孩子產生影響,父母的觀點不是影響孩子的唯一因素,但在孩子心中頗有分量。
父母要意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要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去探索,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不擔心探索的失敗。
/ The Atlantic /
這意味著:
1)瞭解孩子:多多傾聽,瞭解孩子的想法(點選這裡,學習如何傾聽孩子),不要以為自己足夠了解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聽他喜歡的音樂、看他喜歡的書/電影、玩他喜歡的遊戲,並且和他分享你喜歡的。
2)接納孩子:信任孩子,不拿孩子與他人比較,換位思考,減少對孩子的評價,尊重孩子和父母的差異,承認自己作為父母是能被說服的。
3)影響和幫助孩子:做學習型父母,有自己的探索和追求,為孩子以身作則;告訴孩子自己隨時願意提供幫助,在孩子求助時平等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提供自己的資源和幫助;讓孩子儘可能多的加入到家庭事務中,比如一起做家務、討論家庭事務,父母的事情也可以詢問孩子的意見。
青春期孩子常見的三類典型問題,
戀愛、學習、交友
1.戀愛
家長特別害怕孩子早戀,所以嚴防死守,偷看孩子的聊天記錄,甚至不讓孩子用電子產品,企圖以此杜絕早戀的發生。
過度反應和強制命令禁止,都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經典美劇《摩登家庭》,一共11季,在豆瓣上每一季都被網友打了9.5+的高分。它講述了三個家庭的故事:Jay和Gloria是老少配的再婚家庭,Gloria來自南美,處在青春期的兒子Manny聰明、敏感;中年夫妻Phil和Claire,帶著三個孩子的核心家庭,大女兒Haley漂亮、社交能力強,但學習很差,二女兒Alex學習好,但對外貌和社交不自信,小兒子Luke平平無奇,天真、木訥;同性的伴侶Mitchell和Cameron則養育了一個越南裔嬰兒Lily,Lily變得犀利、叛逆、刻薄。
/《摩登家庭》劇照 /
每個家庭有各自的衝突和煩惱,但總能積極地化解矛盾,收穫成長。
在第一季第一集中,就講到了早戀的問題。在Phil家,大女兒Haley正值青春期,一天告知父母邀請了男同學到家中玩,父母感到緊張,於是決定在男同學到來以後,由父親先給男同學來個“下馬威”,結果變成搞笑鬧劇。媽媽依然覺得要尊重女兒的隱私,但太過擔心,找各種藉口頻繁進女兒房間打探情況,由此母女產生了激烈的爭吵。
另一個家庭中,10歲的男孩Manny喜歡上了一個16歲的女生,並且決定寫情詩告白,因為害怕兒子出洋相後受傷,父親決定來做“惡毒“的人,告訴Manny他現在並不需要戀愛,他的行為愚蠢至極。媽媽覺得兒子很勇敢,表示支援。倆人陪Manny去商場告白,在Manny被拒絕後,媽媽仍然鼓勵Manny的勇敢,並且告訴丈夫在她們故鄉,家人之間需要彼此溫暖的支援,而非惡語相向。
我們能看到家長們或許會和孩子意見不同,但不會強制命令青春期的孩子,會為闖入孩子房間而感到愧疚和不安。這是明白親子之間的邊界,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
/《摩登家庭》劇照 /
在大家庭聚會中,三個家庭聚到了一起,聊著最近發生的日常,大家紛紛意識到給予家人支援是最重要的事情。就像Manny寫的情書,“我們來自不同的世界,但我們彼此相容,愛將我們緊緊相連,共度風風雨雨。”
比起命令或禁止孩子,更好的做法是:
- 給孩子提供好的性教育,包括身體的自主權,避孕,推遲和拒絕性行為的決定
- 培養孩子自主地和成熟的做選擇的能力,以及為選擇承擔後果的意識
- 可以透過分享自己的戀愛經驗和教訓,和孩子討論你的擔憂。告訴孩子自己願意隨之提供幫助,給予戀愛中的建議。
/ Stylyst /
你可以多瞭解孩子關於戀愛的想法,比如他對男女朋友的定義,對性行為的看法,很可能孩子的想法和你並不一樣。更好的方法,是當知道孩子戀愛了,去了解孩子約會和關係的進展,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衝突矛盾 ,有哪些開心的事情,表達自己對孩子的信任。
這些都應該自然發生在日常聊天中,而不是嚴肅地和孩子“談談”,不要擅自評價或否定孩子的親密關係,你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也要表達出理解孩子可能不認可自己的觀點。
2.學習
孩子本身的學業壓力很重,家長不需要不斷地強調學習有多重要。很多家長容易錯誤的將自身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監控孩子的作業、學習一舉一動,安排孩子何時學如何學,代表孩子和老師溝通做決定。
關鍵是要讓孩子做學習的主導者,信任孩子,不要因為一兩次的成績不理想反應過度;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不論結果如何;對孩子的學習和能力保持客觀現實的態度,不要總和成績最好的孩子比,承認學校學習並不是每個孩子最擅長的;看到孩子學習上的長處,而不是不要求孩子各方面都擅長。
/ NYT /
父母可以透過自己保持學習狀態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比如可以在晚上設定一個全家學習的時段、減少對孩子的干擾、共學共讀;幫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當孩子出現成績下滑的情況,給予孩子幫助,像朋友一樣陪孩子分析原因;必要的話找向老師尋求幫助。
3.交友
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同伴關係的重要性開始超過家庭關係。
也許你不喜歡孩子的朋友,但不要急於評價,不要急於改變孩子的社交方式。可以通過了解孩子朋友的特點,詢問孩子這個朋友為什麼對他很重要,他們是如何成為朋友的,自己分析他們可能會成為朋友的原因。不要認為孩子和你的交友模式必然相同。比如你可能覺得人應該有很多朋友,但孩子可能只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倆人經常在一起,這兩種模式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
/ NYT /
你可以幫助孩子培養交友的自信心和交友能力,也可以透過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裡,讓自己在孩子交友方面產生更大影響。
放下偏見也很重要。我們帶孩子讀《尋找朱庇特》這本書,與孩子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探討成長與擔當。這本小說中在豆瓣評分9.4,獲得過諸多兒童讀物的獎項。13歲的約瑟夫是很多人眼中的問題少年,他的女朋友懷了孕,生產後死去了,他被剝奪了撫養權,在憤怒中打傷了老師,在少管所待了一段時間。他後來被收養,收養家庭12歲的傑克,以及他的養父母,並沒有對他另眼相待,反而給予他愛、關心和支援。透過日常相處與瞭解,看到了彼此更加真實的一面,在信任、接納與愛的影響下,兩個孩子體會到了家庭的真正意義。
無論是戀愛,學習,還是交友,青春期的孩子總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作為父母,不要急於改變孩子,而是接納孩子青春期中的各種不確定性,不要讓孩子覺得被控制,也不要讓孩子感到孤立無援。這是青春期的必經之路,也是孩子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