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音配像”是一項重要的工程,促進了許多京劇藝術的傳播傳承,但是“音配像”中也有許多的內幕,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
譚元壽、高寶賢
譚元壽和高寶賢這二位一直爭議很多,其實論譚派的藝術水平高寶賢明顯更勝一籌,所以說譚派第一人是高寶賢,而譚家第五代掌門人是譚元壽更合適。
高寶賢為譚富英配的像很少,但是卻皆是精品,幾乎就是天衣無縫。
而譚元壽反而配了許多的作品,並且這裡邊不僅僅有譚富英的作品還有其他前輩名家的作品。
王吟秋
王吟秋是京劇大師程硯秋的嫡傳弟子,也算是程派二代的重要人物。
然而王吟秋先生音配像作品非常少,甚至於只有一部還是和趙榮琛先生合作的《火焰駒》。
那麼王吟秋先生沒有錄音作品嗎?不對王吟秋先生有很多作品,只不過沒有配像罷了。
這又是誰的主意,當時程派是誰一手遮天。
張君秋慧眼識珠
張君秋大師是京劇“音配像”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並且慧眼識珠發掘了許多的人才。其中像尚派的孫明珠、麒派的小王桂卿、李派的蘭文雲。
其實“音配像”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但是在配像方面其實並沒有做到太公平。當然還是功大於過的,並且許多作品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像馬連良的音張學津的像、楊寶森的音汪正華的像、程硯秋的音張火丁的像、譚富英的音高寶賢的像、荀慧生的音李薇華的像等等都是經典中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