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的服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民族的象徵,當我們看到少數民族的時候同時可以透過他們的服飾來看到他們的文化特色、風俗習慣等等。
作為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今天就說一說壯族的特色民族服飾。
壯族服飾以藍黑兩色為主,壯族居住地區氣候很適宜藍靛的生長,所以製衣時常用這種顏色作為染料。
為了使服飾上的圖案更特別和精美,壯族也會用蠟染的方式去染出花樣豐富的布料,蠟染是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之一。用融化的黃蠟在白布上繪製圖案,染色後煮去蠟質,就呈現出白色的圖案。
在清末以前,壯族女子穿的服飾為上衣下裙,上著短領大襟藍衣露出修長的脖子,在領口,衣襟,袖口皆有精美花邊,下著長至腳踝的百褶裙,褶小而多,極為費布料,在腰上會繫上精緻的圍裙。
在民初壯族女子的服飾又發生了改變,逐漸以上衣下褲為主流,上衣變化不大,下著直筒闊腿長褲,褲腳鑲兩條彩色的花邊,通常花邊顏色會和上衣的花紋色彩相似形成上下呼應。
男子的服裝一直變化不大而且與漢族服裝相差不大,區別在於腰間的束帶,一般就是黑衣黑褲,前襟有很多佈扣,束帶一般帶有色彩的花紋布袋。
女子髮飾頭飾在不同地區、時期都有不同的風格特點。在這裡介紹一個特別的壯族頭飾道儂,他們會將頭飾花格子頭帕拉成高聳的雙角形引人注目,眾所周知壯族對牛的非常尊敬,這樣形狀的頭巾同時看起來也像牛角一樣頂在頭上,顯得非常活潑可愛。
同時壯族人在配飾方面特別講究,一般女子都會在頭上點綴銀飾。最為出名的是廣南壯族銀飾,十分精巧,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製作工藝十分複雜,有鑲嵌、鏨花、鏤空、花絲、鍛造、點珠等6種工藝技法。在很多關於帝母文化、句町文化史載都提到當地人為銀稅鬥爭和用銀飾做貢品的記載。
在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頭巾),夏天就不戴帽光腳不穿鞋。節日或走親戚穿布鞋、繡花鞋、毛邊鞋。勞動時穿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