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都南京,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都居住在南京皇宮中。朱棣是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明成祖在開始的幾年也住在南京的皇宮,但他住著不踏實,加上他從小被封燕王,還是熟悉、喜歡北京的生活,從1406年開始在北京修建紫禁城,到1420年基本竣工,1421年朱棣就遷都北京。南京的皇宮就了留都宮殿,直到明亡。
明代皇帝世系圖。
除了朱元璋和朱允炆,從朱棣開始的14為明代帝王都居住在北京紫禁城中。
現在的紫禁城和朱棣初建的紫禁城有多大變化?應該不小。最早的關於紫禁城最初的樣子的資料只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份《明宮城圖》。
《明宮城圖》民國十八年(1929年)涉園影印本,南京博物院藏。
此件明代繪製的宮城圖描繪了麗正門(後改為正陽門)至玄武門(今神武門)的主要建築:中軸線上的大明門(今無存)、承天門(今天安門)、端門、午門、奉天門(太和門)、奉天殿(今太和殿)、華蓋殿(今中和殿)、謹身殿(今保和殿)等建築外,以及中軸線兩側的文樓(今體仁閣)、武樓(弘義閣)、東華門、西華門等。除以上建築外,畫面中還可見一位著紅衣的明代官員站立於承天門東側。
從這張圖中也不難發現,雖然基本格局還在,但最初的紫禁城和現在的紫禁城差別還是不小的。給對紫禁城做比較大“改造”留下自己深刻印記的當屬明代的嘉靖和清代的乾隆。
嘉靖因為是外藩入主,心理是有陰影的,所以他總是千方百計留下自己的印記。他趁著重修三大殿的時候,把三大殿改了名字: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1644年,清軍入關。通常,新朝會毀了前朝宮殿,但清初他們沒有這個能力,就用了明代的宮殿,也就保留下了紫禁城。有清一代,對於紫禁城改變最多的得是乾隆,他修建了壽康宮、建福宮和寧壽宮。
民國,也有人提出拆除三大殿,好在被吳佩孚阻止了。
這樣,有了現在的紫禁城。
鍾粹宮旋子彩畫小樣 20世紀50年代。
明代早期彩畫多為冷色系,以青綠兩色為主色,頗素雅。施金量極少,僅在區域性位置點綴金箔,這源於朱元璋時期講究簡樸的治國理念。與清代彩畫不同,明代彩畫所有的紋飾皆採用退暈做法,畫面層次豐富,色彩過渡柔和。
明代建築典型代表——神武門。
明代東西六宮均為二進院,現在景陽宮還保持著明初的格局。
明宣宗行樂圖卷(區域性)。
朱瞻基為明朝第五位皇帝,他頗事遊獵玩好,喜歡在宮中從事各項競賽活動,並擅長詩文書畫,是一位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君主。此畫描繪的是朱瞻基在宮中行樂的情景,全圖共分6段,朱瞻基便服,坐於御園觀看射箭、蹴鞠、抨丸,並親自持杖捶丸、擲箭投壺。此卷一方面精細地描繪了明代早中期皇帝在內廷的常服穿戴和明代皇宮的樓臺殿閣,另一方面真實地記錄了宮廷中重要的風俗,是研究明代皇家建築、服飾以及古代體育活動的重要資料。
神武門唐卡 清代。
裝唐卡的匣子。
神武門唐卡存放於神武門明間後簷檁上。唐卡特指藏傳佛教或本教題材的卷軸畫,作為古建築鎮物較為少見,故宮曾於西華門、神武門樑架內發現,均放置於紫檀木長盒內,但西華門唐卡心已無存。
神武門木合符,清代。
600年,不能“一絲不變”,如今留下的就是最好的。
推薦相關閱讀:
故宮半解:太和殿的角獸拉近了看
故宮六百年大展中的金中都、元大都、南京故宮和明中都文物
國博金玉滿堂:看皇帝如何簡單高效地擺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