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類的書看得少,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本《哈佛凌晨四點半》。
我向來不喜歡大道理,但看這本書卻也有些啟發,因為有些道理戳中了我的痛處。
這本書從哈佛大學的20條校訓開端,以人生成長的各個階段的問題為章節,構思了一整個系統的提高方法。
人的提高是從認識到自己思維的缺陷開始的,也正是因了此處,思維才能夠決定人生的高度。
我們從小到大接受著一些優秀的文化教育,教我們誠實正直,教我們勇敢善良,那麼多美好的品質似乎成了我們美好一生的標配。但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自己的判斷在哪裡?
老師長輩教給我們的,是在他們認知裡最值得稱頌追尋和肯定之事,我們接受這樣的認知影響,可以成為傳統意義上的良善之人,不過,至於我們自己是否真正認可,卻值得商榷。
值得商榷的不是這些被別人肯定過的東西,而是接受這些東西卻沒有絲毫分辨的我們的思維。對來自於我們外界的東西,來者不拒,或許是充盈人生的必備良品,但充盈的“食糧”不足以解決我們人生的終極問題,我們須得從這“食糧”堆中走出來,在頭腦裡形成獨屬於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哈佛教授告訴學生們:人要忠於自己,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做你自己。
《哈佛凌晨四點半》就給了我一個這樣的啟示。人必須要認識自己,覺察到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點,揚長避短,對自己手裡的牌進行最佳化組合,力爭打出自己的王炸組合。
人的一生,會有很多人和事不經招呼便闖入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願望、想望和慾望,會隨著時間的日久和認識的延長而越長越大、越來越多。可弱水三千,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我們又得學會對自己真正想要的事情加以辨別,這個過程,非常漫長而艱難,一不小心便會迷失本心。這時,我們的人生毅力便要發揮作用,我們要成為我們自己想成為的人,我們要改變世界而不是讓世界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本無字卻厚實無比的書,想要讀懂自己,須得取捨,須得專注,須得誠摯。
專注於自己生命中最得意、最在意的事,或許是我們每個人事業能夠得以成功的必備素質。因為這是由自己判斷得出的,自己最想要,自己最深愛,所以自己也能夠無論艱難險阻,還是萬水千山,“心之所向,步履以往”。能承擔過程中任何的挫折和代價,才能獲得最終事業成功時的那份喜悅和自在。
很多人在這樣的過程中失敗了,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過著自己不喜歡的生活,是因為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去改變。
每個人的能力有多少,他就可以過怎樣的生活,但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卻是不可取的。安心於自己的能力,不滿於自己的能力,追求於更好的能力,是遞進的、經過對自己正確認識的、跳起來能摘到桃子的必由之路。
而要想摘到桃子,就需要沿著自己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凝聚自己所有的能量,立刻去行動。不折不扣地執行,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效果,“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這個道理。
我從不相信,人的成長能夠一蹴而就,卻篤信一點一滴的努力,才能鑄就成功。我們的一生本就是個過程,不疾不徐,有自己的頻道,做我們自己想做的事,活出自己,每天能有所進益,那麼自己的競爭力和生命力也就越來越有精神了。
投資未來的人,是忠於現實的人。
文|京華
圖|京華
編輯|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