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停播之後,湖南衛視多久沒出爆款音綜了,或者說:我們有多久沒看到爆款音綜了?
《誰是寶藏歌手》,口碑不俗,出圈差口氣。《中國好聲音》,難尋新的好聲音。
難道說國產音綜,真的已經把招數用盡,再也挖掘不出新的爆款了?
善於打造音樂綜藝的芒果臺,卻靜悄悄又搞出一款寶藏綜藝——《時光音樂會》。
一出手,就請來譚詠麟、廖昌永、張傑、鳳凰傳奇、林志炫、鬱可唯、第一次擔任國內常駐綜藝嘉賓的許茹芸等七組嘉賓。
加上飛行嘉賓李克勤。陣容夠華麗。
不過,相比過去許多芒果綜藝鋪天蓋地的熱搜,這次芒果臺反而低調得很。
不搞淘汰,安安靜靜,連競演和聽審團都沒有,只有戶外,星空,草原,八位歌手唱著彼此的代表作,講述著他們的故事,任時光流轉,情感湧動,於嚮往的生活裡,醞釀出一場場歌者的圍爐夜話。
在一個所有的綜藝都在拼命做加法,拼命拼KPI的時代,這麼一款安靜的綜藝,有人看?
結果,有些出人意料。
第一期首播,同期三網第一,重播又是同時段收視第一。
不急,再等等,結果第二期譚詠麟專場29日播出,又是三網第一。
還不止,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主流媒體輪番推薦也來了。
到底這款治癒系慢綜藝,什麼來頭?
憑什麼它一出手,又讓觀眾集體破防?難道習慣了做加法的芒果綜藝,真的找到了一條做減法的路子?
追完兩期綜藝,懂了:“慢”,自有一番時光的魔力。
1、 上來就收視第一,這款綜藝到底有什麼了不起?
跟市面上其他音樂綜藝節目相比,它太別緻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是形式。
一般的音樂節目,都有明確的競演環節,至少,是有淘汰機制。
一環扣一環,不斷把氣氛炒熱。至少也要有個主持人,負責串場。
但《時光音樂會》不是。
環節隨性,形式自由,沒有主持人,沒有緊張刺激的比賽,也沒有末位淘汰,嘉賓們也不用吊著威亞吃著速效救心丸練歌跳舞,他們要做的,就是來一場“老友記”式戶外“音樂會”。
一群人在戶外聊天、唱歌。
手握11座金曲獎獎盃的音樂監製荒井十一領軍的業內頂級和聲組、鍵盤手、吉他手、小提琴手、鼓手等組成的樂隊,整個搬到湖南張家界。
然後八位嘉賓輪流坐莊——其他歌手輪番挑選他的經典歌曲,一人一首,進行改編之後演唱出來。
音樂之外,大家再在星空下分享一下音樂幕後故事、創作心得等等,但又沒有固定的話題,或需要辯論的重點。
節奏全看眾人聊天時的發揮,隨興所至,言為心聲。
這就一下子跟其它追著時間走的音樂綜藝明顯區分開了。
這一款,就是要讓時光慢下來。
其次,是陣容。
慢綜藝要做得好,最重要的是MC。
通常一個好MC還不夠,要多個MC相互撞擊火花,效果才好。
《時光音樂會》的嘉賓,有紅極一時的天王天后,有新晉的實力派歌星,平均年齡47,老中青三代結合。
風格上,每個人都獨樹一幟,有國民組合鳳凰傳奇,也有情歌女王許茹芸、港樂鼻祖譚詠麟、美聲歌唱家廖昌永。
這樣的嘉賓的陣容,只是考慮各個年齡段的觀眾?
其實,還有時光帶來的戲劇張力。
比如譚詠麟回顧《朋友》這首歌的時候,張傑和鬱可唯就在談論,那個時候的他們,都是剛出生的幼兒,畫面感頓時出來了。
而且這樣的節目,一定既要默契,又需要一個“破壞者”,去適當地去打破節奏,玩梗,脫線,製造驚喜。
比如第一期和譚詠麟專場,就請來了左麟右李中的李克勤。
對於這位行走的CD、本季《好聲音》冠軍導師,大家可都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再加上他與譚詠麟之間神一般的默契。
一個貼心,一個隨性。
一個溫柔穩重,一個音樂頑童。真正做到了既溫暖又有趣,既爆笑又治癒。
節目有這倆活寶在,這檔慢綜藝自然是穩了。
《時光音樂會》,講究一個“會”。
這聚會,就是一場音樂的雅集。
雅集,在古代是指文人雅士吟詠詩文、討論學問的集會,如今則是一場音樂好友的遊園會。
再來,是氛圍。
《時光音樂會》沒有傳統的華麗舞臺,聲光影像。
只有秋日山水,南山黃葉。
也沒有數百人的聽審團,跟著音樂痛哭流淚。
只有有限的觀眾,同時也是表演者。
歌手們沉迷山水間,大致按年代編排的歌曲由遠及近的走來,完成一場“時間旅行”,也回顧自己的前半生。
比如第一期,每位歌手在表演前都給多年前的自己寫了一封信:譚詠麟寫給了1985年的自己;林志炫寫給了1998年的自己;許茹芸寫給了1996年的自己;張傑寫給了2010年的自己;鳳凰傳奇寫給了2004年的自己;鬱可唯寫給了2019年的自己;廖昌永寫給了2018年的自己;李克勤寫給了1992年的自己。
所以這不僅是一場音樂會,也是讓嘉賓以寫信的方式跟過去的自己對話。
比如鬱可唯談及爸爸特別喜歡“譚校長”,去剪了同款髮型;譚詠麟也是李克勤的偶像,但有一天李克勤真的有一天跟偶像做了同事。時光就這麼在音樂會中,巧妙地串聯到一起。
音樂會里的,是故人,是老友。
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在漫天星光下,悠悠的唱歌。
除了彼此,現場的觀眾,還有清風,有飛鳥,有山川,有星空。
當然,還有時光。
2、 不競演也出爆款?原來好音樂自會讓人破防
《時光音樂會》的講究,不光體現在表面,更是在骨子裡。
節目唯一的引線,是音樂,是一首首經過了時光檢驗的真經典。
為什麼以音樂做引子?中國人對音樂情有獨鍾,是自古以來皆有之。
古代中國,就有詩酒唱和,好詩詞,也要伴著美酒,唱出來。
音樂裡,本身就是有故事的。但這故事,卻不是劇本。
到了今天,很多綜藝裡,會出於劇本的原因而導致演的痕跡很重。
以至於觀眾會明顯感覺「假」。
但《時光音樂會》裡完全只是給了一個目標。雖說嘉賓們也是按照步驟一點一點進行:
確定每期坐莊的主嘉賓,準備音樂會,聊天,登場演唱等。
但整個過程完全沒有演的成分,純粹是展現歌手藏在音樂裡的故事。
比如節目第一期,譚詠麟分享了他的經典歌曲《朋友》。
1985年,譚詠麟35歲,發行了第10張粵語專輯《暴風女神》。其中一首歌曲《朋友》,其實是成龍和譚詠麟主演的電影《龍兄虎弟》的插曲。
而那部電影,也是成龍拍戲受傷最重的一次。
當年成龍帶著成家班赴海外拍攝,有場戲從一棵樹上掉下來砸在石頭上,後腦嚴重撞擊而受傷流血。工作人員趕緊將成龍送往醫院動手術,手術非常的危險,
作為朋友的譚詠麟不知要怎麼辦,就在病房外面哼起了這首《朋友》的前奏,譚詠麟說,希望成龍能夠聽到,也能感受到有人需要他,想念他。
結果後來他聽到了病房裡面成龍用微弱的聲音唱起了這首歌,“繁星流動,和你同路,從不相識,開始心接近,默默以真摯待人,人生如夢,朋友如霧,難得知心,幾經風暴,為著我不退半步,正是你……”
譚詠麟聽完立刻熱淚盈眶,因為知道成龍脫險了。
這些連節目組都不知道的故事,怎麼寫劇本呢,只有靠當事人自己講出來。講出來,觀眾就破防了。
到了第二期,譚詠麟作為這一期的“莊主”。
李克勤一上來,就選了他的《一生中最愛》,本來是一首情歌,但兩個男人卻現場來了一段對唱,竟然把經典情歌唱出了友情的味道。
李克勤還向譚詠麟表白說,“左麟右李”之間的感情無法用語言描述,這一刻,不知道多少觀眾,又忍不住破防了。
許茹芸選的是譚詠麟的一首《愛在深秋》,是她中學唱譚校長的第一首歌,歌中帶著的是女神青春的回憶。
結果這首普通話版的《愛在深秋》,就帶著一份許茹芸式的空靈優雅,配合戶外深秋的景色,是真的溫柔了時光。
鬱可唯選的是譚詠麟上春晚唱過的《水中花》,她回憶起8歲的自己,在電視機裡初次看到譚詠麟的表演。
耳帝評價她的演唱說,“一版出色的改編演繹,編曲用中國風的Alternative R&B與Ambient Pop將這首經典霧化地更加鏡花水月、似真似幻,氛圍化的和聲也是暗香浮動、疏影搖曳,讓這首歌像是從八十年代自然生長到一零年代時,呈現出了跟隨時代樂壇進化的模樣。”
張傑則回溯1988年的童年時光中,那個音樂磁帶裡的譚詠麟。
他說奪冠那一年,譚詠麟擔當評委,一切如夢似幻,因此他選擇了一首《半夢半醒之間》。
所以為什麼這節目如此讓人破防?答案是故事走心,音樂動人。
每一首歌都是滿滿的回憶,當一首首熟悉的歌曲響起,觀眾的思緒便自然回到以前。
無需刻意煽情,音樂自會讓人真情流露。
幾位知己圍爐夜話,是中國人不變的情懷。
這場場音樂會唱響的,是音樂人具有傳唱度的代表作,但其中也有以歌會友,用心切磋的意味,只是這場切磋,並非競演比賽,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為經典歌曲找到另一種詮釋方式。
比如譚詠麟的《朋友》在音樂會上呈現了雷鬼版本;林志炫演唱《蒙娜麗莎的眼淚》時,融入了弗拉明戈元素。
真,美哉妙哉。
如果說音樂故事讓人破防,那麼一群頂級音樂人的切磋,無疑讓這檔綜藝更加有料。
無論是現場音樂交流,還是直擊心靈深處的音樂獨白。
對他們來說,皆信手拈來,真誠且動人。
所以,這樣的節目根本就不需要劇本,不需要人設,不需要裝。
幾個經典隨身又有趣的音樂人,往那一坐,就夠了。
3、不追著時光跑的慢綜藝,找回了時光
對於湖南衛視而言,《時光音樂會》也是一次新節目形式的嘗試。
當《我是歌手》將競演類音樂綜藝做到極致,也將國內音樂綜藝的製作水平提升到一個高峰,接下來怎麼走?
答案是玩法全部翻新,重頭來過。
《時光音樂會》的做法,是徹底捨棄了競技機制下的戲劇張力,沒有競演,也沒有任何國產綜藝常見的製造矛盾的話題,只有更具生活質感和日常化敘事韻味的表達。
這一切其實都是在告訴觀眾,什麼是真正的慢綜藝。
國內的許多慢綜藝,慢嗎?
表面看,形式夠慢,其實內裡分分種考核KPI。
慢綜藝慢不下來,問題很簡單,我們的綜藝,太害怕慢了。
生怕一慢,觀眾就會厭倦,會轉檯。
於是窮盡一切心思創造劇本、擺弄人設、製造爆點。
久而久之,慢綜藝,失去了平常心。
可有了平常心,才有感染力。
而《時光音樂會》,是真的慢了下來。
觀眾會隨著節目自自然然想起,1985年,譚詠麟唱了《朋友》這首歌,此時的鬱可唯才2歲,還在喝奶。
如今德高望重的廖老師剛上高一。
這場時光音樂會上的每個人,都是經過了風雨,經過了時光,一步步走到今天。
經歷時光者,才能唱出時光的滋味。
所以,別嫌慢。慢,有慢的味道。
節目裡,你嗅不到急功近利的浮躁,只有悉心醞釀的時光。
慢慢地,連帶這個節目也有了時光的溫度。
因為觀眾是不同年代的,60後,70後,80後,90後,甚至00後們對於這些經典名曲,也會聽出不同的感覺。
時光是用慢釀出來的。
歌曲中的那些友情、親情、愛情故事、與音樂相互慰藉和成就的過往,是時光裡本身就蘊含的故事和情感,不為獵奇和衝突,它們本就生長於時光裡。
所以才能喚醒不同年代人群的記憶、撫慰人心。
所以,不需要精心的安排,不用過分拔高渲染氣氛的花字,只是自自然然讓歌手用心唱著歌,就很容易將觀眾拉進回憶之中,就像乘坐著“時光機”,跟隨回憶,跳轉到了1992、1998、2004、2010、2019......
原來時光本身,就很浪漫,只是人們跑得太快,把時光丟了。
好在,這檔節目又給撿了起來。
時光在哪裡?答案也許在左麟右李的推心置腹中,也許在他們的不言不語中。
也許在城市裡,也許在山水間。
也可能在人心裡。
這便是節目的價值與意義所在。
帶著觀眾,一起找回往日時光。
我特別喜歡李克勤在節目中說過的一個故事,他說1992年自己正在拍攝一部電視劇,主題曲的歌詞部分由他來負責。被催了好多次,他晚上拍完戲收工,獨坐在停車場“趕稿”,一直到凌晨三點,看著陸續回家的工作人員,他突然感慨說,“我的命運為什麼如此顛沛流離”,結果順著這句話寫下去,就變成了——
“命運就算顛沛流離 命運就算曲折離奇 命運就算恐嚇著你 做人沒趣味 別流淚 心酸 更不應捨棄 我願能一生永遠陪伴你”。
這首歌,就是《紅日》。
人生就是如此,命運總難免顛沛流離,但正如節目中大家一起在夜色中唱歌,燈滅了,星光依然照亮人世。
它們一直都在。
而時光,就隨著這星光,日夜流轉。
只要你願意,靜下來聽一首歌,看一個好節目,就又留住了一縷時光。
看慣了有賽制的競演音樂節目的觀眾,可能會有些不適應,覺得節目缺少刺激的看點,但對於在時光中奔波勞碌疲憊不堪的人們來說,沉浸下來,聽著8位音樂人安安靜靜唱歌,徐徐展開一幅華語「金曲編年史」。
那種感覺,彷彿真的時光流轉, 那些在蒼茫人生中弄丟了的時光,彷彿又找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