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由於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進而導致肢體慢性缺血。隨著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齡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病率逐年走高。本期《手術直擊》將直播市立醫院東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陳允惠主刀的下肢動脈血栓切除加藥物塗層球囊血管成形術。特別邀請了市立醫院東院血管外科主任李大林解讀手術。同時,在節目的過程當中,開通了健康諮詢熱線85702120。
前不久,80多歲的王女士腿部開始疼痛發涼,並伴有腳部發麻的症狀。起初王女士及家人都認為這是老年病,隨著時間推移,病情逐漸惡化,王女士趕緊來到市立醫院就診。因為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家屬先帶王女士去骨科就診。診療無果後,聽取醫生的建議,他們來到血管外科。陳允惠立刻為王女士做了詳細的檢查,並做出了初步的診斷。 “患者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就診時腳部的病症非常嚴重了,整個腳都是潮紅色的,有明顯的觸痛,存在壞死的危險。 ”陳允惠介紹,患者如果不立刻接受治療,可能短期內會出現壞疽的情況。一旦出現壞疽即使接受手術,也可能面臨著肢體缺失的後果。在判斷了患者的情況後,市立醫院東院血管外科主任李大林帶領全科進行了詳細的病例討論及分析,針對王女士的病情制定了一套適合老人的手術治療方案。由陳允惠醫生主刀,成功完成血管腔內微創手術,該手術除了創傷小、恢復快外,還避免了腔內的支架植入,可規避支架內再狹窄、內膜增生等併發症。 “之前完成血管腔內的手術,例如主動脈瘤是需要全麻開刀的,一臺手術需要四到五個小時才能完成。而且患者的術後恢復也比較慢。”李大林介紹。微創治療的創傷更小,恢復較快,特別是針對無法進行傳統手術的高齡高危病人來說,微創手術給他們帶去了更多希望。王女士在市立醫院接受微創治療後恢復情況良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血管外科技術和耗材的不斷革新,使得腔內修復治療的“禁區”不斷縮小,很多高風險手術告別“巨創”,走進“微創時代”。目前,血管疾病所引起的併發症種類繁多,廣大市民一旦出現下肢疼痛、發涼等症狀請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于波 張怡瑄 欒丕煒
來源: 青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