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大家好,我pp涼又來了~
要說最近智慧家居什麼最火,掃地和拖地機器人必須是當仁不讓,站內各種爆料和原創分享簡直讓人看花眼,作為一個懶人,掃拖一體機家裡必須是有的。現在在家用的是某品牌的掃拖一體機,掃拖效果嘛確實不錯,雖然掃地機的品牌和種類屬於百家爭鳴的狀態,但提到掃地機器人,必然繞不開一個品牌,它就是iRobot,2002年iRobot推出的Roomba系列掃地機器人,它所提出的“三段式清掃結構”專利發明,一直沿用至今,許多品牌採用的“邊刷+滾刷+吸塵口”的清掃結構就是居於此,可以說所有的品牌看到iRobot,都得叫它一聲“祖師爺”。
一直有想體驗的想法,直到最近才從朋友那裡借到了iRobot i7+自動集塵掃地機器人和iRobot m6,才第一次使用iRobot家的產品。朋友使用了大半年,對它倆稱讚有加,接下來我也會在本文來分享iRobot i7+和m6在居家清潔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外觀細節
▼由於是朋友的機器,包裝盒什麼的肯定是沒有了,跳過開箱,直接來看看兩臺主機的外觀細節。iRobot i7目前在售共有兩個版本,普通版的iRobot Roomba i7和帶有自動集塵系統的 iRobot Roomba i7+,而我拿到的就是帶有自動集塵系統的,今年開始自集塵已是掃地機的標配,但在19年可不是,而iRobot i7+在那個時候就有了,可見iRobot一直引領著行業的發展方向
iRobot Roomba i7+掃地機
▼ iRobot i7+的外觀與市面上大多數機器人造型一樣都是一個標準的圓形,頂部面板分佈的三顆按鍵分別是帶有LED指示燈的清潔/暫停按鍵以及左右兩側的HOME鍵和區域性清潔按鍵
頂部前端是一個用於和充電座感測器相呼應RCON感測器,緊靠感測器的是一個提手,掃地機移動時提起來就能走,這個提手的好處很容易理解,當我們制定區域清掃時,我們直接把它提過去就行,它會自動識別當前位置並開始清掃
在按鍵區的下部還有一枚隱藏的攝像頭,可透過vSLAM 視覺運算處理技術進行路徑的規劃
再來看看iRobot Roomba i7+的底部和側部結構,底面的頂部是萬向輪,中間是動力輪和雙滾筒膠刷,底面的最下部分則是可拆卸式集塵盒,以萬向輪為中心,左右分別對稱分佈了6枚防跌落感測器,最大限度的提高掃地機的防跌落能力
iRobot i7+與之前用過掃地機器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個雙滾筒膠刷,工作時相向轉動的雙滾筒膠刷可有效吸入垃圾,減少纏繞,滾刷也採用了快拆設計,拆卸非常的方便
集塵盒採用了一鍵彈出設計,而非常見的抽拉式設計,邊緣自帶的白色HEPA濾網,也能進一步過濾灰塵從而保護電機
iRobot i7+搭配了Clean Base自動集塵充電座,從頂部開啟就能看到收集垃圾的集塵袋,底座預留了一定的坡度,這是為了使掃地機塵盒的垃圾可以透過底部管道吸入集塵盒內
充電座的背部帶有集線設計,方便收納線纜,這個設計好評,不用看到裸露的電線了,由於線纜被收納,所以底座可以和牆壁完美的貼合,對於強迫症患者不能更友好
iRobot m6擦地機
m6擦地機器採用了圓角正方形的設計,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對牆腳進行拖地時,可以更貼合,不像圓形的那種無法完全進入
開啟上蓋就能拆出水箱,水箱容量450ml,對於套內面積在150平左右的家庭來說加水一次就能拖完整個室內的地面。水箱拆卸非常方便,一提一拉就能取出,加滿水直接放入就好
與 i7+一樣,在m6的面板頂部同樣有一枚攝像頭,用以實現路線的規劃,m6的正前方橢圓形的小孔用於噴水,透過感知地面的清潔程度可調節噴水量,做到只能溼拖,再往下看是一枚方形的拖布快拆按鈕,拖完地後透過按壓它就能快速拆卸拖布,可以不再用手撕去髒髒的拖布了
m6標配4種拖布,分別是可水洗溼擦布/乾擦布和一次性溼擦布/乾擦布,可不要小瞧這4塊平平無奇的拖布,安裝時,m6拖地機會自動識別拖布種類並作出相應的拖地模式。自動識別拖布的奧秘就在拖地機底部那枚拖布讀取器,當沒有拖布安裝時,拖地機是沒法啟動工作的
m6拖地機同樣也帶有專屬充電底座,充電時整個擦地機可完全停放在底座上,即使拖布忘記拆卸下來也不用擔心打溼地板
使用感受
iRobot HOME
首次使用需要將兩臺機器與iRobot HOME APP進行繫結,按照提示完成繫結,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選擇2.4GHz頻段的WiFi,連線5G網路暫時會有點不穩定
iRobot HOME的控制簡單明瞭, i7+和m6分別處於不同的模組,但功能都是十分相似的,均可以指定清掃時間和清掃行為,透過設定噴水量、清潔次數等滿足不同清潔偏好需求。在機器執行時,可以看到機器的執行動畫,同時可檢視機器的電量等資訊
在完成清掃後,透過APP可以檢視掃地機清掃的區域和所用的時間,在地圖裡我們也可以根據房間進行劃區和命名,還能新增或調整每個房間的邊界線,對地圖重新繪製,滿足我們的個性化清潔需求
清掃能力
初次啟動掃地機時,iRobot i7+會對全屋的地圖進行繪製,建圖過程十分的細緻,路徑看上去有些凌亂,建圖的過程相對來說比較長,但等建圖完成後就能高效的進行清掃。iRobot i7+還提供了地圖繪製執行模式,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繪製更多區域的地圖,從而大大提高建圖效率
對於家中地面常見的紙屑、頭髮和米粒,iRobot i7+掃過時,一次就能全部吸入,可以看看iRobot i7+工作一次清掃的垃圾,集塵盒內滿是灰塵和毛髮
對於家中常見的犄角旮旯,iRobot i7+清掃也是異常輕鬆,面對電腦椅這種不規則的桌角,i7+也能儘可能的進入並清掃
iRobot i7+的攀爬能力同樣出色,不論是門檻還是升降桌橫置的桌腿,它都能輕鬆攀爬翻越
清掃結束後,iRobot i7+會自動回到集塵底座進行充電,同時自動開啟集塵模式,將塵盒中的灰塵吸入集塵袋,免去了我們清理塵盒的煩惱
當Clean Base的集塵袋裝滿後,我們只需要扔掉集塵袋換上新的就好,這簡直是懶人的福音,一抽一拉一扔,扔垃圾再也不髒手
為了將掃地機集塵盒中的垃圾全部吸入Clean Base中,集塵模式時可謂火力全開,測試了集塵時的噪音大小,環境噪音44.6dB,集塵時噪音為78.2dB,u1s1集塵時噪音還是比較大的,集塵時最好白天進行以免影響別人
拖地能力
iRobot i7+掃地結束後,就是m6工作的開始,不同於其他品牌的拖地機,m6在工作時,機身前面的噴嘴會向前方噴出水流,覆蓋將要拖到的區域,這對於地面上幹了的汙漬十分有效,噴出的水流可以充分浸潤汙漬,當拖布經過時,拖地效果會更好
m6在拖地時,可以看到它的軌跡並不是像掃地機一樣,並不是一條道走到底,它的軌跡是前前後後,再掉頭繼續前前後後行進,在前進後退中噴水瓦解汙漬,類似人工拖地方式,這樣的好處是保證了它可以儘可能的拖到每一個角落,且讓清潔效果更徹底
得益於m6四方的造型,所有對於直角區域它也能覆蓋得更細緻,同時由於它的高度不到9cm,那些掃地機進不去的地方,m6卻可以輕鬆進入,例如升降桌底部支架的角落,m6就可以輕鬆穿過並來來回回的拖地,與i7+形成了互補
對於地面上惱人的飲料和醬汁,m6採用溼拖模式一下就能拖乾淨,配合著噴嘴的噴水,拖地機會再次對目標區域進行多次的拖地,直至地面乾淨為止
拖地結束後,對於髒兮兮的拖布,只需要按下機身前部的快拆按鍵,就能一鍵取下,毫不費力,可見m6在細節上考慮同樣的非常細緻
除了溼擦模式,對於相對來說比較乾淨的臥室和書房,這個時候就需要採用乾擦模式,換上乾擦拖布就能對這些區域進行擦地,使用乾擦拖布時,m6會智慧識別拖布,這樣在拖地時它就不再噴水
m6對於不同拖布的識別也能從APP中體現,當未安裝任何拖布時,機器是無法進行啟動的,當我們按上任意一塊拖布,m6都能準確識別並進入相應的模式,隨時準備開始工作
總體來看,先清掃再拖地的模式適用於大部分家庭,上班出門後直接開啟這對CP,回家後迎接我們的就是潔淨的地面環境了~
寫在最後
作為一個懶人,在使用iRobot的i7+和m6這段時間裡,被它倆高效的清潔模式所折服,在對家中地面清潔時,我會先讓i7+對家中地面進行全面的清掃,隨後再開啟m6對家中地面進行拖地,這樣一套流程下來,家中的地面就能做到乾乾淨淨,光著腳丫跑也不沾灰了。作為一款上市許久的掃地機器人組合套裝,它超前的設計理念和極佳的清潔模式,放在現在依舊是十分能打的,掃地+拖地的組合模式做到合理分工,互不干擾,可以說iRobot的i7+掃地機和m6擦地機的組合是居家清潔的最佳CP。
在使用中發現i7+和m6的的產品優勢還是很突出:iRobot Roomba i7+的Clean Base自動集塵底座是懶人的福音,無需每次手動清理塵盒,大大縮減了日常清理的頻率;雙膠刷設計,沒有毛髮纏繞的問題,清潔更加方便。iRobot m6快拆大容量水箱設計,450ml容量可以滿足一般戶型的需求,邊拖邊噴水的設計,提高了清潔能力,相比較與現在大多數拖地機只能給拖布加水的設計,m6更加的高效;
在對它倆的使用中發現同樣也有值得改進的地方:iRobot i7+對地面上小體積的物品識別性不太高,會出現推出它前進的問題,所以在清潔時最好清空地面;此外,m6的越障能力仍有不足,對於較高的門檻無法有效攀越,同時拖布無法做到自動清洗,只能手洗,對於懶人來說就顯得不方便了。
以上,我是pp涼,下次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