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艾斯嗶
自從進入2021年以來,一眾手機廠商中除了華為以及蘋果之外都進入了“興奮”期,一方面來自全球市場逐漸走出新冠疫情的陰霾開始逐漸回暖。根據資料顯示,當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高達3.4億部同比增加24%,市場需求的上漲自然而然地帶動了銷量的增長,再加上華為因晶片問題導致自身市場份額被釋放,所以在進入2021年之後,小米、OV等手機廠商紛紛磨刀霍霍,增加了訂單量的同時希望藉著以契機穩固自己的市場地位。強勁的市場需求以及突然而來的市場空間,這對同行業競爭者而言無疑是進一步鞏固自身地位的好機會,但未曾想,隨著2021第二季度的到來,手機市場出現了滑鐵盧!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第二季度的市場需求開始下滑,相比較第一季度只增加了13%左右,而在大中華市場,更是同比下降11%!如果按照月份分別統計來看,在4月、5月、6月三個月份中,國內手機銷量為27.5、23.0、25.6(百萬部),同比-34%、-32%、-10%,這些資料雖然不能概括全年的行業發展走勢,但目前來看,國內手機行業的發展遇冷!雖然不知道這個遇冷期會持續多久,但對於一眾國產手機廠商而言,無疑是天降橫禍!因為行業發展遇冷無疑代表著他們的銷量很有可能不會達到預期,甚至年初的籌備也將化為泡影!
原本以為這只是短暫的遇冷,但根據信通院的資料顯示,這個遇冷期或許會超過各大廠商的預期!信通院釋出資料顯示,2021年9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2114.0萬部,同比-8.1%,環比-11.8%!而1~9月份的整體表現更是出現頹勢!資料顯示,1~9月份國內市場共計出貨量2.49億部,同比去年增長了10.2%,相比較2019年減少了13.5%,而5G機型的表現也不盡人意!資料顯示,9月份5G機型出貨量為1511.8萬部,佔比70.5%,環比下降2.3個百分點。一通資料下來,我們不難看出,一眾國產手機廠商的處境並不是很理想。而這個結論在全球知名機構IDC釋出的2021年第三季度的全球行業報告中也得到了驗證。
IDC報告顯示三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共出貨 3.312 億部,同比下降 6.7%。大中華下降 4.4%!結合多方面的資料不難看出,1~9月,基於疫情對行業的衝擊以及整體行業缺芯的困擾,一眾手機廠商的處境都不是很理想!不過按照慣例,雖然整體的發展不是很理想,但並不排除個例,其中蘋果就是個例外!9月份蘋果釋出了最新款高階機型iPhone13系列,而iPhone13系列自9月份釋出,24日開售以來,其表現十分地迅猛。24日正式開售之後,iPhone13系列機型就進入了供不應求的狀態,甚至在個別型號機型發貨週期長達40天的情況下,也沒有影響其熱度的持續升溫!
持續升溫的熱度帶來的最終結果直接反映在了蘋果的財報上,根據蘋果近期釋出的第三季度(7-9月份)的報表來看,這一季度蘋果的營收為834億美元,同比增長29%,但不及市場預期的851億美元。利潤方面高達206億美元,同比增長62%。合計起來看,蘋果2021財年盈利已經高達946億美元(6405億元),創造了一個新的紀錄!如此鮮明的對比勢必會帶來疑問,同樣是手機廠商差別怎麼那麼大?其實這一點的答案應該是不言而喻的!國產手機的發展本應該是一副好牌,但出現如此結局,問題的核心自然是出自打牌人的身上!眾所周知,衝擊高階市場是近些年來,一眾國產手機廠商已經提上日程的議題,但截止至目前來看,除了售價符合高階之外,其他層面上的高度並不匹配高階之名!
一款符合高階之名的產品,不應該看單一屬性,舉個例子,一個網紅在團隊的運作包裝下,他的薪資不輸國內一二線明星,為什麼?再舉個例子,為什麼那些響徹娛樂圈的明星大腕在醜聞曝光之後為什麼都會變得近乎隱姓埋名般低調?為什麼?答案自行探索,因為這兩個例子中的為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這兩個例子不難看出,一款高階產品的打造中除了產品方面的要求之外,還需要團隊的運作以及品牌形象的自我維護!蘋果之所以能夠把iPhone打造成高階市場中唯一的玩家,其團隊的運作以及對品牌形象的注重是離不開關係的!而一眾國產手機廠商在品牌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同樣對產品很重視,但從各大廠商的言行舉止來看,他們過度依賴營銷!
舉個例子,華為餘承東開的釋出會基本場場都離不開蘋果的“友情”客串,而華為花式吊打iPhone也成為了網友之間的笑談!就比如在Mate 40釋出會中,餘承東說自家的產品螢幕比蘋果的大,卻對機身長度隻字不提!對比晶片環節,用Mate 40Pro+對比iPhone12Pro,聲稱GPU跟蘋果的一樣好,藉機領先同行!這兩件事或許充滿很多理不清剪不斷的關聯,但在攝像頭的比較環節中,都知道iPhone攝像頭的優勢是在影片錄製拍攝方面,而這個優勢被“規避”掉了!當然,推廣產品自然是不能凸顯別人產品的優勢的,不過,既然華為手機這麼強,各個方面都領先於別人為什麼還要“請”蘋果“客串”呢?
不言而喻,同樣的比較行為,小米等一眾其他國產手機廠商都有過類似之舉,而這種行為確實可以帶來銷量的增長,但你不覺得這同樣會拉低品牌形象嗎?若是一次兩次都好說,若是長久用之怕是屬實說過不起了吧?更何況是在使用者知道什麼為核心的情況下呢?所以,有些時候,難成高階不能一昧的把責任歸咎給被人,吾日三省吾身這是古人的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