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怪,韓國的政治人物一旦脫穎而出,有一定的影響力,便被暴露出醜聞。名聲越大,醜聞越“醜”,有的甚至檢方直接介入調查。
像黃教安的兒子涉嫌透過關係進入通訊公司;羅卿璦為兒子上名校提供助力;曹國女兒假學歷;秋美愛兒子違規休假;樸元淳性醜聞;李在明的助手涉嫌“火天大有”公司行賄;尹錫悅岳母涉嫌騙取醫保金;郭尚道兒子從“火天大有”公司離職獲取50億韓元補償金。
這些人在韓國政壇都是響噹噹的人物,曾掀起過一輪一輪的政治風波,攪得韓國政壇烏煙瘴氣,甚至國政都無法執行。比如黃教安和羅卿璦阻止國會透過檢察系統改革法案而導致300名議員大戰;秋美愛和尹錫悅的法檢之爭等。
那麼為什麼韓國的政治人物都會暴露醜聞呢?前提是有,不過是或多或少、或輕或重而已。韓國信奉“可恥文化”,而且政治人物與民眾之間有一條無法融合的鴻溝,即政治人物理想化。政治人物醜聞越多、事情越嚴重,越會遭至民眾反對而喪失民意基礎,直至退出政壇,或者被檢方調查、起訴和逮捕。
歸根結底,是黨派鬥爭。人們常說,韓國的黨派鬥爭是殘酷激烈的。從上述事例來看,不僅驗證了這一點,而且保守派和進步派之間的矛盾是無法調和的。美國民主黨攻擊特朗普,什麼“通俄門”、“豔星門”和“偷稅漏稅”等醜聞,都是對特朗普一個人,並沒有涉及到共和黨其他人。而韓國不是,是整個保守派和進步派的尖銳鬥爭。
之前保守派和進步派也有矛盾,但是都體現在總統卸任後的清算上,基本是涉及總統一個人。然而從朴槿惠被彈劾下臺和李明博被逮捕後,韓國保守派和進步派演變成空前的政治鬥爭,兩派之間直接對準了另一派成名的政治人物。
朴槿惠的遭遇是喪失在醜聞上,這也成為韓國政壇的“經驗”,於是保守派和進步派就在醜聞上下功夫。醜聞一暴露,不僅涉及到本人,也涉及到黨派的負面影響。
韓國政壇走上一條分裂的路,而且水火不容,裂縫越來越大。現在還沒有開始進行總統選舉,便“打”的不可開交。如果下屆選舉,無論是哪一派執政,韓國政局都不會安穩。勝了的會如坐針氈,敗了的會不依不饒。
朴槿惠的“前無古人”和文在寅的“繼往開來”,這一對男女“冤家”,帶給韓國政壇旳就是無休止的爭鬥。爭鬥最有效的辦法——醜聞,韓國政治人物的醜聞還能停止嗎?有道是,常在河邊邊走、哪有不溼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