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高質量創作大賽#在頭條上,看到一些地方運用現代化的機械裝置,在大山坡上開山造田的新聞。其規格之高,耗資之大著實令人歎為觀止,堪稱現代版的愚公移山一點兒也不為過。看看那一層層在大山坡上建成的梯田,田埂和陡坡用石塊藝術性的砌成,中間級級階梯式的道路也由水泥築就。在陽光的照耀下,一片嶄新的現代化梯田美景熠熠生輝!
然而,細想這樣宏大的工程,雖然運用現代化的機械裝置與材料完成了,但是所用的人力、物力、財力之大絕對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而將那些梯田建成後,能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又有多大的實際價值?要多少年才能將投資收回來啊?
首先來看一看那一片梯田的面貌與造田的情形,符不符合造田的原則。
那一片梯田座落在一處大山坡上,梯田裡長著生長不良的秧苗。很清楚的看到,梯田裡的泥土帶著石沙很新鮮,是造田時把地表土挖走,把深層的生土翻上來的結果。雖然田裡有一部分秧苗長得勉強還行,但是大多數的秧苗長得都很差,這樣的秧苗,是結不出好稻穀來的。也許有人會說,在山坡上才造的梯田相當於開荒地,開始莊稼是長不好。但是可以透過施肥,慢慢就會變好的。然而,在山坡上造的這些梯田,由於採用的是修公路式的改造,根本無法和在荒地開荒相比,因此即使施肥效果也不好。況且現在根本就沒有農家自然有機肥,而且也沒有那麼多的農家有機肥,拿什麼去改良土壤?儘管現在梯田裡的秧苗也在生長,但是那是施用化肥的結果。而在生土上長期施用化肥,不但投資越來越大,而且作用越來越小,莊稼越長越差。實際上,這種在全是生土的梯田裡施化肥種莊稼,與其說是在泥土裡種莊稼,還不如說是無土栽培。無土栽培就是不要土壤,在水中加化肥促使農作物的生長。可是,無土栽培需要不斷噴施營養液農作物才能生長,難道在那麼多的梯田裡,也能像無土栽培一樣,一直採用施營養液來生產糧食嗎?可行嗎?合算嗎?
在筆者當地,原來有兩座機磚廠,後來磚廠拆了,土地承包給別人種樹子。由於土壤全是生土,承包人栽的果樹和桂花樹老是不長。承包人無奈,就花大代價從奶牛場運回了不少的奶牛糞撒在樹子周圍,用耕地機把奶牛糞翻入土壤中。同時,還多次施用尿素和複合肥。可是,那些樹子已經栽上十幾年了,至今樹幹才手指粗。這種情況,凡是老農民沒有人不懂原因的。而在2008年本地實施“金土地”工程時,按照土地整理施工圖紙上面要求,要將一片不平坦的旱地推平。可是,無論我怎樣開會動員和分頭給那一片土地的承包農戶做工作,那些農戶就是不答應。他們說,推土機把上面的熟土都推走了,在生土上無法種莊稼。最後,只能放棄把那一片土地推平。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這樣說,你說人家開山造田長不出好莊稼,那古代人還不是在山坡上修造的梯田嗎?怎麼又能長出好莊稼來呢?
的確,現在的梯田,也是古代人在山坡上修造的。可是,古代人在山坡上修造梯田是根據地形地貌修造的。而且又是人工,和現在機械修公路式的造田不是同一個概念。修工路只要把路填平就行了,可造田則是為了生長農作物。古人在改造梯田時,如果取土量大,是把地表土挖開堆放在一旁,取下面的生土去築田埂和填平坑窪。這樣因地制宜修造的梯田,不但用工量不大,而且能保持梯田的土壤還是原來的地表土,當然能長出好莊稼來啊。那麼,地表土究竟有什麼作用呢?
地上面的表層土壤,是經過若干萬年的風雨侵蝕,在自然狀態下,土層裡分解著多種有機化學物質,如氮、磷、鉀、鎂、鈣、鐵、硼、鎂、鋅。同時,還生活著多種有益的微生物類群與蚯蚓。這樣的土壤,不僅理化性狀好,而且各種營養物質也是農作物生長所離不開的。在這樣的土地上種莊稼,透過不斷施肥,就能不斷的長出莊稼來。而在荒地上開荒,也是根據地形地貌改造的,沒有破壞原來的土壤結構。
再來說一些地方運用現代工程機械開山造田的事。那些改造的梯田,泥土全是地下的生土,沒有地表熟土,是難以生長出好莊稼來的,而且投資很大。如果要算成本與收入,恐怕種一萬年糧食也收不回成本。況且,那樣的梯田,保水性差,種莊稼需要不少的水。而那麼高的山,又哪裡有那麼多的水呀?與其花那麼大的代價去造梯田,還不如因勢利導稍加整理建成果園划算。不少地方的農民在平地上種果樹,為啥不把山坡改造成果園種果樹呢?種果樹的收入也並不比種糧食低呀!還有,即使要造田,可以將那些低產田改成高產田。另外,還可以把那些撂荒地利用起來加以改造,也比在大山坡上開山造田效果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