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很多事情讓人覺得驚奇:比如說美國各大港口非常擁堵,工人工資不斷提高,但是工人辭職不斷,比如說美國科技非常發達,但是碼頭卻十分落後,比如說美國明明很有錢, 但是推不動基礎建設等等,這種“先進科技”和“落後碼頭”“落後基礎設施”的交相輝映,也說明了美國的複雜性。
先講一個故事,關於基礎建設的。
美國有一個城市叫達拉斯,達拉斯是美國德克薩斯州第三大城市,美國第九大城市,這個城市最出名的事情,莫過於肯尼迪事件,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達拉斯進行競選活動的時候被暗殺身亡。
2007年到2010年,托馬斯·鮑肯就住在達拉斯,他的祖父是德克薩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的建築承包商,由於祖上是幹基礎建設的,他本人對美國的基礎建設也非常有興趣,他經常被派去參與達拉斯縣專員法庭的公開聽證會,然後做報道。
以下是他的見聞。
美國的基礎設施為什麼建不起來,很多人糾結在美國政府沒錢,美國工人工資太高之類的雞毛蒜皮的事情上,實際上這些壓根都不是事,美國國債在2019年為23萬億左右,現在呢?28.930萬億,今年突破29萬億一點問題沒有,2年時間暴增了6萬億,能說沒錢嗎?
至於說美國工人工資高,所以導致美國基礎建設起不來,更是說不過去,美國自己也產汽車,汽車並不比中國的汽車貴多少,甚至還是便宜的,美國汽車工人工資並不低,美國依然是世界上第二大工業國。
為什麼基礎建設就這麼特殊?
基礎建設的想法不少,各式各樣的智庫,民間人士都踴躍地獻言獻策,問題是執行,即便是聯邦政府,州政府和縣政府提供了足夠的財政支援,專案依然推行不下去。
首先,任何的基礎建設,必須得到議會的批准,並且要得到數百個地方機構的許可。
然後,建築師和工程規劃師還必須獲得當地活動家的支援,還必須向當地的官員,工會領袖,以及亂七八糟的人提供競選捐款,如果他們得不到錢,這個專案就推行不下去。
國人由於在中國呆的時間太長了,往往誤解了“權力”的本源,相當多的國內企業到國外,往往只在乎當地政府的態度,實際上權力就是權力,不管這個權力是掌握在政府之手,還是掌握在那些“民間活動家”,“工會領袖”之手。
這些人不見得能給你的專案增益,但是破壞你的專案的能力他們是有的,而且很強,從你所承建的專案裡面,不管是當地挖到了一個遠古時期人類活動的古籍,還是出現了一些小動物,實在不行,還可以以“保護甲殼蟲”,“保護鳥類”之類的名義來阻礙施工。
這並不是什麼笑話,而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實際上這類事情在歐美來說屬於家常便飯,比如說美國密蘇里州東北部有一個可再生能源發電廠,是該州最大的風能發電廠,該發電廠佔據6萬英畝,生產400兆瓦的電力,但是並沒有滿負荷發電。
風力發電屬於綠能發電,這下環保組織可找不到藉口了吧。
你錯了,大錯特錯。
實際上從今年4月19日開始,該風電場晚上是不發電的,理由是:根據某項研究,如果風力發電機晚上開機的話,會殺死一些蝙蝠和鳥類,為了保護動物,因此不允許晚上開機。
這類的組織層出不窮,不光是在美國,比如說加拿大有這麼一個組織
這個組織聲稱是“專注於保護受工業風力渦輪機影響的兒童,保護我們的經濟、社群和自然環境不受風力發電設施工業規模建設和運營的影響。”
即便作為一個建築承包商的你,好不容易擺平了這些“活動家”,新的挑戰又來了:審批可能需要好幾年,與此同時,一大堆的“顧問”和“律師”紛紛跑到你的辦公室,聲稱可以為你的專案提供一條“更為順暢的政府審批途徑”。
而即便是你非常幸運的贏得了政府審批,還沒完,接下來會有一大批“顧問”,就環境影響,當地社群影響,當地商業影響,以及一大堆的“風險評估”,沒個十年八年,這報告完不成。
即便是你真的幸運的不能再幸運了,這些東西都過了,你在競爭中取得了專案,你擺平了基礎建設的拆遷問題,你擺平了形形色色的包括工會領袖,XX活動家,各式各樣的環保組織等等,接下來官員的一句話可能讓你愣住了
“貴公司的管理層達到了種族僱用配額了嗎?”
"貴公司的管理層達到了性別僱用配額了嗎?"
“貴公司的管理層達到了LGBT僱用配額了嗎?”
什麼“管理層達到種族僱用配額”?
貴公司的那些高層,董事長,總經理,專案經理等等有多少黑人啊?
貴公司的那些高層,董事長,總經理,專案經理等等有女性啊?
貴公司的那些高層,董事長,總經理,專案經理等等有多少是LGBT啊?
看起來是笑話,但是是真的,北達拉斯收費公路擴大工程的承包商,因為種族配額未達標,被禁止施工。
既然有如此多的限制條件,那麼建築商不是虧死了?
當然不會,你見過虧本的商人麼?商人自有妙計。
首先承包商去競標該專案,如果輸了,他們就出錢僱一批人到處宣傳,聲稱這個專案危害環境或者“傷害當地社群”。
不然你覺得那些“社會活動家”的錢都是哪來的?
如果競標成功,那就慢慢地建,五年能建成的專案,拖到十年,十年能建成的專案拖到二十年,而這個期間政府會不斷的對這個專案進行追加投資。
所有在歐美新建的基礎專案的“預計費用”,我是向來看都不看的,翻50%的,那屬於節省,翻100%是正常的,翻200%也屬於平常事,翻500%的也不是沒有。
以最為簡單的建大樓為例,並不是道路橋樑之類的複雜基建,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新總部比計劃晚了11年,比預算高了50%,這屬於省錢的。
國防部/退伍軍人事務部的電子健康記錄系統,花了11億美元,直接被廢棄。
華盛頓停車場,超預算400%。
美國如此,其他國家也差不多,以正在建設的英國HS2高速鐵路為例,該專案全長530公里,一個區區530公里的專案,要從2020年一直建設到2035年。
該專案在2010年成本預估是309億到360億英鎊,然後上升到566億英鎊,然後又上升到1060億英鎊。
2020年的時候,《每日電訊報》報道,中國鐵建去和英國政府溝通:專案給我,5年建成,還能節省數十億磅資金。
關於HS2的問題,但看BBC的態度也頗為有趣,2013年,專案討論的時候,BBC發了一個新聞
《為什麼英國建一條高鐵需要20年?》
並且在2019年又發了一條新聞
《英國高鐵:百里路穿萬年史 細看“蝸牛速度”建高鐵》
BBC列舉了種種阻礙,比如說考古,活動家抗議等等,在這期間BBC的態度是,原話:“火車能跑得更快,恐怕沒有多少人有異議。高速建高鐵,則是仁者見仁。英國建高鐵的“蝸牛速度”,焉知非福?”
一片歲月靜好的樣子。
但是在2020年,BBC調子變了
《英國首相拍板高鐵二期再貴也要建 BBC盤點英國修路難六大苦衷》
文中說:與中國已建成的數萬公里全國高鐵網相比,英國第二條全長僅530公里的高鐵二期(HS2)專案,開工三年多仍步履蹣跚,超支嚴重。”
“除上述各種原因外,自初期工程開始,幾乎沒有一項工程能按期按預算完工。也就是說幾乎項項超支。
英國國家審計署(NAO)的調查結論是,高鐵二期預算中的所謂各種"節省"專案,幾乎沒有哪項可以達到預期目標。”
呵呵,這一談錢就不歲月靜好了。BBC的新聞就是不能連著看。
政府自己不產生錢,錢都是老百姓的,自然是老百姓買單。
要麼增稅,要麼就發國債。
當然選擇發國債,增稅誰願意呢?
在不斷疊高的國債,和不斷上升的基礎建設成本上,我看到美國政客高呼:“製造業迴流到美國!”
您儘管喊,喊破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