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城市你以為能躺平,卻被捲到哭。這三個城市,就徹底打破了我對躺平的信仰。
成都、汕頭、長沙。這裡的打工人,太難了。
天府之國成都。我實在沒想到,它能捲成這樣。
對於成都,有句總結是這樣的:
“成都這座城市,由兩個平行世界構成,一個是三環內老城,一個是城南新城。”
上為老城,下為新城,圖源:看透成都
在前一個世界,太古裡的人似乎不用上班,後一個世界,軟體園的人似乎不用下班。
對於很多人而言,成都的美好城市形象,大多是由前者構建起來的——
在他們想象中,在這裡生活的人,日常按時下班,吃火鍋吃串串,沒事掏掏耳朵喝喝茶,路上還有大量的帥哥美女養眼。
圖源:韓國綜藝《街頭大胃王》
但事實是,成都高薪的工作大多在需要加班的高新區,而在老城,這種機會是少之又少。
假使你幸運地在閒適的老城,找到了工資不錯的崗位,成都也不會放過你。
因為,這座城市最大的卷,居然是顏值。
很多人都說成都水土養人,但不知道的是,成都率先打造“中國美容第一城”。
早在2018年,成都就榮獲整形美容協會授予的“醫美之都”稱號。
他們甚至釋出了遠期規劃——《成都醫療美容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要衝刺2千億的產業規模。
圖源:成都醫美產業藍皮書
整容廣告和醫美機構在這裡遍地開花。
據媒體報道,在成都最繁華的春熙路商圈,短短200米長的街道上,就足足分佈了3家整形美容機構。
美唄醫美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成都醫美成交額僅次於北京和上海,消費人次躍升為全國第一。
當地官員說,“讓來成都做醫療美容成為流行,這是我們的目標。”
可以說,成都正在批次製造帥哥美女。
從“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到“一座來了就想整容的城市”,成都成功打造了醫美經濟這個第四大消費熱點,但也難免帶來了當地人的容貌焦慮。
2018年,新華社就曾經報道過,成都的一個高二班級,幾乎全班女生和幾位男生都割了雙眼皮的案例。
甚至還有不少家長,把“墊鼻子”這些整容專案作為考試獎勵,送給尚未成年的孩子。
對他們而言,美麗是一種投資,越早越好。
美唄資料支撐了這一說法。光是去年春節,成都醫美市場的消費者,就有49%處於18-22年齡段的人,比全國資料高出10%。
可以說,在成都,00後撐起了醫美市場的半壁江山。
因此,在外貌方面,很多人只要到成都稍微繁華一點的商圈逛上一逛,就會登時覺得自己有點“拿不出手”。
如果只是旅遊,還能把自己安心當個過客,把漂亮的人當作養眼的風景。
但如果真的要在這裡生活,容貌焦慮真的會在無形中,壓倒不少敏感的人。
除了身材臉蛋之外,成都人在消費和打扮上,更是捲上加捲。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或許是因為處於地震斷裂帶,成都人大多喜歡享受生活,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哲學。
因此,如果兜裡有一百塊,他們往往能花出一千塊的氣勢。
奢侈品消費上,成都僅次於京滬,被業內人士稱為“奢侈品第三城”。
如果你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看到第一多的或許是帥哥美女,第二多的必然是奢侈品了。
如果要去成都躺平,必然會遭受到來自外貌、穿衣打扮上的降維打擊。
這種“酷刑”,大概只有習慣了穿人字拖出街的廣東人,才能夠承受得了。
如果說成都卷在“顏”,汕頭就是卷在了“貴”。
很多人覺得汕頭宜居,是個美食天堂。這一點確實沒錯。
“汕頭是中國美食的孤島...沒去過汕頭的美食家,那根本就不叫美食家。”《舌尖》的導演陳曉卿說。
他的紀錄片,酣暢展示了潮汕的魚飯、醃蟹、牛肉火鍋、粿條等等食物,火爆全國。
很多人不解,為什麼這麼“好吃”的汕頭,居然不是“躺平天堂”?
一則新聞見分曉:
一位遊客在潮州吃了兩碗牛雜麵,一碗牛雜湯,被收費170元,他認為這是在“宰客”。
按理說,這只是一則平平無奇的物價糾紛,一般曝光完大家罵兩句也就算了。
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
這條微博下,有大量潮汕網友自發出來反駁,表示如果是真材實料的話,七八十一碗麵並不算特別過分。
還有人表示,就算是非景區,潮汕的粿條料多,如果加料,就是五十一碗也不過分。
不少北方人都看傻了,忍不住丟擲一個靈魂拷問:
潮汕人都很有錢嗎?日常吃碗麵都要這麼貴?
事實上,他們並不有錢,只是物價高,同時敢花錢。
2020年,汕頭城鎮居民收入僅為3.3萬元,低於全國平均的4.3萬,但房價1.16萬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萬元/㎡。
儘管收入不高,但潮汕人素來豪爽,坊間戲稱“南方的山東人”,愛吃敢吃,汕頭飲食方面的消費也非常高。
很多網友表示,自己當地菜市場的肉菜價格甚至超過廣深,尤其是過年,價格基本都會翻倍。
在吃這一方面的講究,甚至推高了汕頭一些食材的價格。
逢年過節,從廣州到汕頭的高鐵上,你很有可能會看見有人提著好幾個新鮮的豬肚。這很有可能是潮汕孩子回家,給父母“代購”的。
因為在潮汕,辛辣香醇的鹹菜豬肚湯極受歡迎,這讓新鮮豬肚被吃到供不應求,一斤價格基本上百元起跳,是廣州的兩倍。
高物價+低收入的奇異組合,造就了“三線城市,一線物價”的獨特城市狀態,讓不少汕頭人都滿腹牢騷。
同樣是經濟特區,珠海和深圳出盡了風頭。
而汕頭,只能抱著大家自封的“經濟特別困難區”,因為入選了“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而被恨鐵不成鋼的自家人圍著罵。
在當地自媒體喜氣洋洋地宣傳這一好訊息時,點贊最高的評論用七個字,言簡意賅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文明地翻譯一下就是,“哪有的事?幸福個鬼。”
還有人表達了對“幸福”的關愛。
潮汕人的團結在此刻盡數顯現。
即使翻遍兩千多條評論,大多人都對這新聞表示不屑一顧,最統一的口徑就是“除了好吃的,汕頭啥都不行。”
汕頭,這座曾被恩格斯認為是“遠東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港口”,這座湧出無數商賈鉅富的冒險之城,這座“東方猶太人”的起源地之一的城市,已經萎靡太久了。
要在這座本地人都難言幸福的城市愉快躺平,實屬難事。
我要說的第三座城,是長沙。之所以無法躺平,居然是因為“住”。
這座以低房價著稱的高幸福感城市,已經被買房人的一個困惑包圍——
“長沙有沒有不維權的房子?”
有人這樣歸納長沙樓市:“沒有人永遠維權,但永遠有人在維權。”
確實,在長沙買房,你一定會發現三大怪事。
一是,對於交房即維權這回事,不管是開發商、中介還是買房人,都已經習以為常。
例如,龍湖天宸原著,被爆出裂縫貫穿樓板。按理說這是威脅到樓盤結構安全的大問題。
不料,樓盤負責人不僅沒有絲毫羞愧,甚至還當著記者的鏡頭,理直氣壯地表示:
態度之囂張坦蕩,確實是業界罕見。
另一邊,長沙時代年華樓盤,被業主爆出二十幾萬的裝修,劣質得“安置房都比不上”。業內專家測得裝修標準不超過1000元/㎡,然而收費卻最高去到了2800元/㎡。
面對業主的悲憤指責,以及種種爆出來的實錘證據,中介語氣俏皮,“網上的東西不能全信噢,全長沙的樓盤基本上都維權。”
確實,長沙的買房人自己都佩服這種維權率,買完房立即開始為自己祈禱。
這還算是正常的,還有不少人完全被“馴化”,自發為開發商說話,動不動就是:
“哪個樓盤不維權?再好的樓盤都有人不滿意”;
“不買房就不用維權了”!
看完你只能感嘆一句,“現在的羊,都能自己薅毛織毛衣了。”
二是,外界口碑好的城市,只要一進入長沙,或多或少都會鬧出一些醜聞。
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龍湖。
一直以質量著稱的龍湖,在進入長沙後,卻突然變成“維權的代名詞”。
龍湖紫宸,電梯漏水漏電;龍湖天宸原著,裂縫貫穿樓板;龍湖·璟宸原著被不給業主驗房,驗房時甚至被打......
2019年,一位長沙業主千里赴港,在龍湖的釋出會上哭著控訴,“龍湖在長沙的樓盤都在維權,無一例外......”
橘生淮北則為枳,龍湖生動地詮釋了這一道理。
三是,買房人一邊認籌,一邊維權的奇觀正在不斷上演。
梅溪湖綠地麓雲國際,施工緩慢,預售資金弄虛作假;紅星天鉑,品牌學校落空;德奧悅東方,學校品牌同樣出現爭議......但這幾個樓盤,無不是去化火熱的樓盤。
這類場景,往往常在以前的深圳、杭州上演——
房價漲得太猛,同時一二手倒掛,買了就賺上百萬,只要房子不塌,買就完事!
然而,在房價上漲壓力不大的長沙,怎麼也會發生這種咄咄怪事?
除了專案本身其他方面較好/價格優勢之外,還有一個根本原因:
買房人的選擇太少了。
在別的城市,比的是誰的產品更用心,誰的戶型設計更優秀。
在這裡,比的是誰的成本壓得最低,利潤摳得最多。
就連鬧出用塑膠刷漆做人工湖,締造一個“無水之湖”傳說的北辰中央公園,都能被人誇:
“這個小區被曝光成這樣,才找出這點在建築人眼裡不是問題的問題。北辰還算比較有良心。”
維權老半天,竟然做到了“反向安利”,這也是長沙的一大魔幻現實了。
最可怕的是,長沙的維權難,難就難在,地方政府的辦事效率並不怎麼樣。
前面提到的長沙時代年華樓盤,業主們質疑了肉眼可見的“高價低配”問題後,向地方住建局反映,不料就此陷入了一個弔詭的死迴圈——
住建局表示,如果對核算價格存在異議,須提供第三方造價諮詢機構未客觀公正核算價格相關證明→
為了造價,業主要求公開時代年華,在政府相關部門備案的關於全裝修的造價明細→
政府表示涉及版權機密,因此拒絕,Game Over。
在這座城市,或許你免去了終日996,掏空六個錢包買房的壓力。
如果一旦不小心買到了需要維權的樓盤,那下半輩子,你可能不得不為此事奔走呼號。
這樣的城市,你敢跑去躺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