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春天的午後,陽光很愜意地灑落下來,春光明媚,暖日和風。
俗話說春無三日晴,在多雨的南方,像這樣連續幾天的大晴天,確實是很難得的好天氣。
萬物復甦,生機勃勃。大大小小的植物,無論是六七米高的大樹,還是盈盈弱弱的小草,不約而同的,如同競賽一般,爭先恐後地努力生長。
幼兒園後門外的院子裡,午睡前的廁所一遊,丫丫和另外兩個小丫頭從廁所出來,走到小路邊的水龍頭洗手。
陽春三月的自來水,仍然透著一絲絲的冰涼,但丫丫沒有在意。她看著鐵絲網外面,低聲說:“丹~敏,你們有沒有吃過香椿?”
丹丹和敏敏是丫丫的兩個好朋友,丫丫總是偷懶,把她們的名字合在一起,中間拖了一下音。
“敏~丹,”“丹~敏,”隨意的切換。
“乜嘢嚟嘎?”丹丹眼前一亮,嘿嘿,吃的誘惑力可是人人有效吶。
不管什麼年代,吃貨隨時存在。
乜嘢嚟嘎,粵語之意:什麼東西來的。
乜=什麼。比如:睇乜,意思是看什麼;做乜啊,意思是做什麼啊。睇就是看的意思。
嘢≈東西、事。比如:吃嘢,意思是吃東西;做嘢,意思是做事情、幹活兒。
“是樹的葉子,在那裡,香椿樹。”丫丫指著鐵絲網外面遠處的一棵樹。
“好吃嗎?”敏敏看了一眼丫丫說的方向,接著問。
“好吃,香噴噴的。”丫丫回答“我媽媽用雞蛋炒香椿。”
“丫丫,哪一棵是香椿樹?我們去看一下吧。”丹丹開始化身成“為食貓”,對遙遙一指的香椿樹,很是嚮往。
為食貓在粵語中指饞貓、吃貨,是人們對貪吃、嘴饞一族的稱呼。是個中性詞,沒有太多的褒貶成分。
丹丹很認真的提議,敏敏的小臉蛋上則是滿滿的期待。
“好,我帶你們去看香椿樹。”丫丫邊說邊帶著兩個好朋友,往後院牆邊的鐵絲網走去。
鐵絲網挨著牆邊這一段,有一溜小灌木叢。灌木叢後面的鐵絲網,不知什麼時間被人弄斷了,剪斷了的鐵絲又重新勾搭在斷口上,一般看不出什麼。
小心翼翼的拉開鐵絲,把它拉著去往相反方向,再搭在其他的鐵絲上,鐵絲網頓時露出了一個大窟窿。
難怪幼兒園老師沒有看到,來後院上廁所的孩子們也沒發現這個秘密。
丹丹的小心思早已飛到了鐵絲網外面。
敏敏看到大窟窿很愕然,但是被“好吃嗎”這個念頭深深吸引,愕然也就是一閃而過。
只見三小隻,兩個人幫忙看著鐵絲網,仔細著不要被它刮破衣服,另一個小心翼翼的鑽出去;接著,一裡一外的兩個人看著鐵絲網,又鑽出去一個;第三個人在外面兩個小夥伴的照顧下,也鑽了出去。
幼兒園鐵絲網的外面,是一大片的雜木林;一些長的很高的樹,大多不認識名字。有兩棵樹丫丫是認識的,和隔壁阿姨家門口種的樹一樣,葉子細細長長,葉片很乖巧的下垂,那是細葉桉。
這片樹林等於是水泥廠的分界線,穿過樹林的北面是一個鄉村,有個很奇怪的名字,馬停腳鄉。馬停腳鄉這個名字,是丫丫讀小學的時候知道的,班裡有好幾個同學來自馬停腳鄉。
每棵大樹底下,長滿了不計其數的雜草。酸咪草、狗尾草、車前草、艾草、瓜子菜、菖蒲、塘葛菜……摩肩接踵的小草,或深或淺的綠色,高高低低的交織,洋洋灑灑在樹蔭下。
春天的樹林裡是溼潤的,遠處偶爾傳來一聲鳥鳴。
“丫丫,你怎麼知道從那個窟窿鑽出來?”敏敏的媽媽是幼兒園的院長,楊老師。
敏敏的家就在幼兒園裡,和託兒所的廚房遙相對應,東邊這排房子的第一個房間,就是敏敏的家。
可以說敏敏是24小時幼兒園線上,和她媽媽一樣。
每天都在幼兒園裡,可是她卻不知道這個秘密,沒有疑問才是怪事吶。
“我昨天看到的呀,”丫丫邊走邊檢查自己的衣服,有沒有被刮破。“我在洗手的時候,看到有兩個人從那裡鑽出來,我也跟著過來了。”
然後又看了一下兩個小夥伴的衣服,還好,沒有破。衣服要是弄破了,有可能媽媽會請你吃“黃鱔燜豬肉”。
雖說食在廣東,但這個“黃鱔燜豬肉”,可不是什麼美味佳餚。
粵語中,黃鱔燜豬肉就是給你一頓胖揍的意思。黃鱔比喻打人的小棍子,也有些地方說法稍不同,說的是“藤條燜豬肉”,用藤條打人。
但是,不管是“黃鱔燜豬肉”還是“藤條燜豬肉”,孩子們的心裡都是很拒絕的。
說話間,三小隻來到了香椿樹下。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